運河•今日
         

新時代大運河文化發展高端論壇在滬舉辦

發佈時間: 2020-11-30 10:40:49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孟歆迪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為推動把大運河建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標誌性文化品牌”的戰略目標,2020年11月28日“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發展高端論壇”在上海舉行。本次論壇主會場設在上海交通大學,同時舉辦線上論壇。來自中國商業史學會、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大運河文化建設的基本理論和發展戰略、安徽大運河保護和發展戰略、運河文化與商貿漕運、大運河文化與旅遊融合、大運河人文精神與當代傳承、大運河高品質發展路徑”等議題,從歷史、文化、經濟、生態、軍事、航運等視角線上交流討論。

新時代大運河文化發展高端論壇在滬舉辦

大運河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里,已有2500多年曆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推進大運河高品質發展,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大運河已從“文化遺産”躍升為“國家戰略”。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胡昊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上海交通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大運河城市與文化研究的機構之一。未來,學校將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打造大運河文化帶研究和規劃的知名智庫,為大運河文化研究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貢獻交大力量。

中國商業史學會會長王茹芹教授指出:在以往的研究中,中國商業史學會以大運河商貿功能開展了“大運河商路”研究,引起了學術界廣泛關注,為豐富大運河文化遺産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做出了重要貢獻。成立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的目的,就是把繼承和弘揚商貿文化優良傳統、商貿文化遺産保護、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等作為重要研究領域,多出高水準學術成果,多出有助於國家和政府決策的諮詢研究成果,廣泛聚集研究資源,不斷提升研究水準,爭取儘早打造成為中國商業史學會一個新的重要學術文化品牌。

在主題報告環節,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士林教授發佈了題為《江南運河的發展現狀和對策建議》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從長三角與大運河文化帶的關係看,大運河流經長三角15座城市近百座古鎮,融匯了吳越、淮揚、皖江、淮河、徽州等地域文化。江南運河是大運河上色彩最為繽紛、故事最為動聽和景色最令人留戀的“文化線路”。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是沿線8省(市)和眾多名城古鎮的共同責任。報告認為,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上,江南運河城市與文化不僅在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和影響,同時依託長三角發達的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具有最好的歷史文化資源和強有力的經濟基礎支撐,有望率先建成大運河文化帶示範區。

會議宣讀了《中國商業史學會關於成立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的決定》,並聘請大運河沿線城市的43位專家學者擔任首批專業委員會委員。

推薦閱讀
新時代大運河文化發展高端論壇在滬舉辦 本次論壇主會場設在上海交通大學,同時舉辦線上論壇。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胡昊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上海交通大學是國內較早開展大運河城市與文化研究的機構之一。在主題報告環節,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劉士林教授發佈了題為《江南運河的發展現狀和對策建議》的研究報告。
滯留運河四五天盼來水位上漲 600多艘船終於能前進了 此前,由於錢塘江水位低,達不到部分船舶的通航水位,不少大型船舶在鴉雀漾錨地滯留四五天了。如今滯留船舶的數量減少,相比前日的400艘,昨天上午,錨地剩下350艘船舶等待通行。在鴉雀漾錨地,陳家興拿到了排隊號碼,500多,意味著他至少得要在500多艘船舶通過以後才能走了。
第三屆“中國大運河文學論壇”圓桌論壇成功舉辦 他説,這次活動是以“論壇+采風”的形式,闡述運河文學千年一脈的內涵韻味,借助全國各地文學大家的手筆,挖掘淮陰文化的時代精神,講好運河故事,推動運河文化深入發展。活動中,王朔對圓桌論壇進行總結,並對此次運河文化、紅色文化主題采風活動提出具體要求。14位大運河沿線城市名家以河為媒,以文會友,圍繞“運河文學的時代擔當、運河沿線城市的文學特徵”等主題進行深度研討交流,挖掘並展示大運河的文化脈絡和當代價值。
為拯救旅遊業 巴拿馬運河未來四年將向部分郵輪退過河費 另據伯曼郵輪設于巴拿馬科隆港的母港統計,平均每位乘坐郵輪抵達巴拿馬的旅客會在巴境內停留2天。巴拿馬國家審計局數據顯示,郵輪旅客的境內每人平均消費為232美元,加上郵輪本身進行的物資採購,每艘搭載2500名旅客的郵輪可為巴拿馬直接帶來175萬美元經濟收入。新法令規定,母港在巴拿馬境內的郵輪,如果在2020年1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間經過巴拿馬運河,可享受過河費100%退返。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