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文化生態建設並舉 揚州大運河一派好風光

發佈時間: 2020-11-16 15:59:00 | 來源: 科技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揚州大運河文化帶,一派好風光。

“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參觀的揚州三灣風景區,原本是一個落後的農業生産區,在當地基於生態保護的發掘下,已變為生態文化公園。這就是傳統文化資源新生的典型案例。”11月15日,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副院長、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黃傑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採訪時説。

早日讓古運河重生

“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多次對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黃傑説,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揚州大運河三灣文化生態公園時指出“古運河還要重生”,我們要全面深刻地理解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大運河的最新指示精神內涵,這對下一階段指導進一步做好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建設工作意義重大。

黃傑告訴記者,古運河由吳王夫差于西元前486年在揚州開挖,至今已有2500多年曆史,它與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相連接,是一條集經濟之河、交通之河、文化之河和中外交流之河于一身的運河,它在中國歷史進程中對於溝通南北經貿往來、促進南北文化交融、推動國家統一以及推動中外經貿文化交流等,都起到了巨大作用。

目前,大運河沿線有35座城市。其中,流經長三角地區的15座城市和近百座古鎮,融匯了吳越、淮揚、楚漢、皖江、徽州等地域文化。如今,儘管單一的“水運時代”早已成為歷史,但大運河對城市發展、文化傳播的影響仍在繼續。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功申遺並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這也更加彰顯了大運河的文化價值。

如何讓有著2500多年曆史的運河重生?

“十三五”以來,我國出臺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國家發改委、文旅部等部門在揚州召開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明確將大運河江蘇段確立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重點建設區和試點省份,2021年底前要完成建設任務,為全線樹立標桿。

而揚州作為大運河的原點城市、運河文化的發源、申遺牽頭城市、世界運河之都,是江蘇省唯一一個全域劃入大運河文化帶國家規劃核心區的地級市,並被列入全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先行建設城市。

運河文化帶和生態運河建設並舉

黃傑告訴記者,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目的是通過文化、生態和旅遊三個運河的建設,活化千年運河文化資源,打造中華文化的金名片。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是以沿線一系列主題明確、內涵清晰、影響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資源為主幹,生動呈現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和鮮明特色,促進科學保護、世代傳承、合理利用,做大做強大運河這一中華文明重要標誌。

揚州如何解決京杭大運河保護與利用難題,提升運河流域文化與生態環境水準?揚州結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江淮生態大走廊”和“大江風光帶”規劃以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目標,同步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生態運河建設,賦予大運河新的生機和活力。

水上,實施高標準航道整治,大規模開展河道清淤、生態環境修復。僅“十三五”期間,就重點實施了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八大工程”68個項目,總投入近300億元。

陸上,推進“騰籠換鳥”計劃、“綠揚金鳳”計劃、“産業集群行動”計劃,實施“産業提升”“企業創新”工程等,加快淘汰落後污染生産企業,引進高端裝備、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現代服務業等8大産業重大項目,有效推進了運河沿線産業結構和高新産業的發展。

如今,揚州主城大運河段,依託邵伯船閘博物館、六圩航標文化展示廳等一批運河沿線航運文化資源,建成風光秀麗的科普旅遊休閒帶,正在加速打造集休閒、健身、商業、遊樂等功能于一體的多元化生態濱水空間,促進沿線産業結構調整和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彰顯運河生態旅遊價值,探索新時代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新路。

 

推薦閱讀
京劇“邂逅”交響樂,鋪展運河畫卷 《京城大運河》主創主演人員接近200人,都堪稱行業翹楚,包括作曲楊乃林,作詞翁思再、李東才,導演孔潔,舞美設計丁丁,燈光設計胡耀輝,服裝設計宋立,多媒體設計胡天驥。舞美設計丁丁透露,該劇舞美最點睛之處在於16塊以“船帆”為主體意向的螢幕,前區8塊螢幕可以自由升降,模擬運河上的帆起帆落,同時它是投影畫面重要的載體,通過升降形成不同的空間來配合不同章節的演出。帆起帆落營造歷史空間在藝術表現力上,《京城大運河》綜合舞美、燈光、多媒體等多種舞臺元素共同呈現。
文化生態建設並舉 揚州大運河一派好風光 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功申遺並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這也更加彰顯了大運河的文化價值。揚州結合“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江淮生態大走廊”和“大江風光帶”規劃以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目標,同步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生態運河建設,賦予大運河新的生機和活力。揚州大運河文化帶,一派好風光。
文物文化文藝體育聚匯大運河文化節 據了解,文化節期間,文體融合、文藝創作、非遺展示等8大板塊39項主題活動陸續開展,線上線下總參與人數達3500余萬人。其中,文藝演出、文體融合、專題展覽等多個版塊活動吸引線下參與人數6萬餘人,在全社會形成共同參與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良好氛圍。文化遺産保護成果、文藝作品展示、非物質文化展演、體育參與項目等特色活動形成“文物+文化+文藝+體育”大融合模式,讓文化遺産在潤物無聲轉机化為精神滋養。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