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航拍初冬的揚州運河三灣:碧波盪漾 層林盡染

發佈時間: 2020-11-16 15:53:05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主體建成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大運河博物館,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造型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岸邊。 孟德龍 攝

中新網揚州11月16日電 (記者崔佳明)16日,記者走進正在建設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看到該館的主體大運塔和博物館的建築已建設完成,整個博物館建築群呈長方形,造型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岸邊。這座博物館位於揚州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緊鄰大運河河道,是保護、展示和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建築,將在2021年7月1日前開館迎客。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大運河博物館,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 孟德龍攝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大運河博物館,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 孟德龍攝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整體基調為唐代建築風格,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領銜設計。博物館佔地200畝,總建築面積約8萬平方米(包括大運塔、車庫等),展陳面積約1.8萬平方米(包括文創區等)。

“博物館整體採用了巨型船隻造型,同時融入風帆元素,就像一艘即將揚帆起航的船。”現場專家介紹,博物館旁還將建造一座高塔,定名大運塔,塔高百米,可通過館頂建設的長虹臥波式長廊進入高塔。“主塔大運塔,以唐塔的風格設計,將重現唐風古韻。同時,也與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共同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景觀。”

博物館主體建築上部的景觀構築物呈現了“五亭”景觀。 孟德龍攝

博物館主體建築上部的景觀構築物呈現了“五亭”景觀。 孟德龍攝

目前,博物館正在有序推進布展工作。根據布展方案,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布展定位於“運河帶來的美好生活”,共設有“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因運而生--大運河沿岸的文化生活”“大運河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産”“世界知名運河與運河城市”“中國大運河藝術史詩”“紫禁城與大運河”“隋煬帝與大運河”“運河與自然展”“運河上的舟楫”“流動的文化--中國大運河”“探索大運河:青少年互動體驗展”11個專題展。

“專題展覽將以大運河發展變遷為時間軸,空間上涵蓋大運河全流域且適當突出江蘇段特質重點展示大運河帶給民眾的美好生活。每個展廳還將通過聲、光、電等高科技裝備展現底蘊深厚的運河文化。”負責布展的相關人員説。

 

推薦閱讀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即將首演 11月12日,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裘派傳人方旭(右一)在發佈會現場演唱劇中片段。當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召開新聞發佈會。據介紹,《京城大運河》將於12月2日、3日在國家大劇院首演,觀眾可在交響樂、京劇、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尋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故事,品鑒大運河這一意蘊深厚的史書畫卷。
航拍初冬的揚州運河三灣:碧波盪漾 層林盡染 這是正在建設中的大運河博物館,主體由大運塔和博物館兩部分組成,造型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岸邊。孟德龍攝中新網揚州11月16日電(記者崔佳明)16日,記者走進正在建設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看到該館的主體大運塔和博物館的建築已建設完成,整個博物館建築群呈長方形,造型宛如一艘即將揚帆的航船,停靠在岸邊。孟德龍攝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整體基調為唐代建築風格,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領銜設計。
北運河廊坊段明年6月旅遊通航 北運河廊坊段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節點,也是北運河旅遊通航的出京第一站。目前,香河縣正在推進北運河旅遊通航,做好北運河治理和運河文化帶建設,確保明年6月實現旅遊通航,並與北京通州段航道互聯互通。
繼大運河景觀帶後 常州又建成一條“夜景長廊” 入夜,龍江路、龍城大道、青洋路3條高架快速路和勤業路、星港路兩側的樓宇,亮起一盞盞、一排排LED燈,呈現亮而不炫、美而不艷的唯美夜景,形成了繼大運河景觀帶之後的又一條“夜景長廊”。這是經過近4個月奮戰的環城高架景觀照明工程收穫的成果。該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