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發佈時間: 2020-09-02 10:12:16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緣于“北京是運河漂來的”,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在費孝通等領導、專家的指導與關懷下組織書畫家、專家、學者三百餘人,耗資逾千萬元,歷時八年組織創作了《京門九衢圖》及《古運回望圖》姊妹篇。主創團隊成員83每人平均為國家頂級畫家,採用中國傳統繪畫的長卷形式進行創作和表現,以“工兼寫”的手法,還原康乾盛世老北京城各城門的功能作用和規劃藝術,採用由外觀內的方式,以通州大運河入通惠河過西便門講起,繞皇城後至廣安門結束。

東直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劉炳森等專家研討作品圖片

東直門-作用

東直門是運木材沙石的,也被叫做“建直門”。清朝時南方的木材常常儲存在東直門外,因此北京城所需的木材大多從東直門運進北京城,因此東直門又俗稱“木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東直門篇鑒賞

東直門-樣樓之説

北京城最先修蓋的城門並沒有記載,可是,北京的老瓦工、老木工,他們常説東直門是北京的第一座城樓,於是便把第一座城樓稱為“樣樓”。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古時皇帝要修建北京城,因此下道聖旨:城門樓子要九丈九高,要蓋得樓上加樓,要蓋得檐子象飛起來一樣。管工大臣召集了全城八十一家包工大木廠(建築廠),商量這件事。八十一家包工大木廠,也沒做過這麼大的工程,就又約齊了瓦木作老師傅們,商量這件事,到底人多主意多,沒有幾天,就畫出樣子來了。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東直門篇鑒賞

管工大臣瞧了畫樣,説:“可以吧。”皇帝瞧了畫樣,説:“就這麼修建吧。”可是,先蓋哪一座呢?管工大臣是有主意的,先蓋東面靠北那座城門樓。八十一家包工廠的掌櫃的,是贊成這個主意的,他們心裏明白:這座城門是地勢偏僻的,皇帝永遠也不走過這裡,就是樣子差一點,也不要緊,管工大臣他能交的了差,我們就能賺足了錢。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他們商量好了要修建的那座城門,就是現在這座東直門(東直門元代叫崇仁門,是北京城東面三個門的當中那個門。明初縮進北面城墻五里,東面就剩了兩個城門了,這個門就成了東面靠北的一個門,名字也改叫了東直門。按東直門實高三十四米。)。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東直門篇鑒賞

東直門古跡 1-關帝廟

東直門甕城廟中的藥王雕像極為精細,因此門內關帝廟沒有關羽塑像,而是用木製神主代替。老北京民間諺語中有“九門十座廟,一座無神道”的話,就是指的東直門關帝廟。所以被人們譽為“東直雕像”一景。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東直門古跡 2-清真寺

現存遷建前的寺院為清代中晚期建築。遷建前寺門坐南朝北,磚砌二柱一樓牌坊式,有磚刻匾額“清真禮拜寺”,遷建後仍為四合院式佈局,入口在西北,向西開門,禮拜殿坐西朝東,前(東)出抱廈,後(西)凸出窯殿,均為禮拜殿通制。在禮拜殿南北又各添建耳殿二間,為雙卷勾連搭,筒瓦過壟脊。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東直門篇鑒賞

禮拜殿面闊三間,前抱廈硬山筒瓦過壟脊;大殿大式硬山筒瓦頂,調大脊,安吻獸;後窯殿硬山筒瓦過壟脊。院內南北有配房各三間;另建東房三間,東殿南北各擴建耳房二間。在禮拜殿、北配殿之北建有阿訇用房、水房、辦公室等建築,現為穆斯林禮拜的場所。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東直門風情

古老甕城的後部,還保留著一座別致的小關帝廟,廟內供著的幾尊精美的塑像已逐漸殘朽,一些無家可歸的人把這裡當作庇護所。寺廟的院墻內外種植著許多刺槐、榆樹和椿樹,而在古老甕城的月墻上,散發著幽香的棗樹交織成節慶的花環。儘管箭樓不甚古舊,但檐角已經開始脫落,與裝點在四週恣意生長的草木和諧共存。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東直門篇鑒賞

不過,甕城裏殘存的這一半自然之美,僅僅是城門之外更加美麗的景象的序曲。春末夏初是觀賞這座城門的最佳時節,楊柳吐露嫩葉,護城河中的蘆葦充滿新綠。如運河般寬闊的護城河是整個景觀的動脈;周圍的一切無論從實用還是美學的角度,都沿著水面伸展開來。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在護城河高高的岸上,黑豬用嘴拱著肥沃的土地;在堤岸的近處,孩童們像小青蛙一樣在蘆葦叢中玩耍,水裏的白鴨撥弄著水花,發出嘎嘎的叫聲回應著主人的呼喚。取水的人來到水邊,蹲下身子用鐵桶打水時,往往會若有所思地注視著這田園詩般的風光。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東直門篇鑒賞

向南幾步,一艘渡船橫在水面上,為往返于對岸和火車站之間的行人提供了便利;不時能看見一隻方形平底船滿載身著白色夏裝的乘客,穿梭在條條垂柳之間。所有這些生動卻又寧靜的細節都倒映在水中,為平靜的護城河平添了幾分無形的美感。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創作資料用圖

長卷內容摘要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分段畫卷

《京門九衢圖》所展現的老北京城以宮城為核心,宮城中的中軸線縱貫南北,在中軸線兩側,一些壇廟、寺觀、苑林、府第、衚同以及大片四合院民居依次對稱佈局。格局嚴謹、層次分明形成了這座著名都城獨具特色的整體風貌。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圖為《京門九衢圖》-老北京城門創作資料用圖

經過元、明、清三代發展形成的這座都城,是歷史文化、科技藝術和建築藝術巧妙結合的集中體現,是勞動人民智慧創造的結晶,是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作者介紹

谷建華圖説老北京之六“東直門(下)”

谷建華,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北京市政協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委員,北京市通州區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政協委員。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主編,大運河文創産品聯盟主席,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董事長,大運河翰林民俗博物館館長,東方康橋瀚林華馨教育集團董事。

為續接千年曆史文脈,傳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華先生先後組織創作了《迎香港回歸百米長卷》《迎澳門回歸書畫百米長卷》《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50週年》《紀念老舍先生百年誕辰》《京門九衢圖》《古運回望圖》及《重遊運河圖》等七項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對京杭大運河文化作出突出貢獻,被新華通訊社授予“運河之子”的榮譽稱號。

《古運回望圖》長卷是明代中興時期歷史橫切面的真實寫照,以詳實的歷史資料為基礎,生動的再現了明代京杭大運河兩岸綿延約1800公里沿線的航運、河道管理、農業、手工業、工商業、民俗等繁華景象。

《京門九衢圖》取材于康乾盛世的北京城,以中國傳統繪畫“工兼寫”的手法,藝術地再現了六朝古都北京“內九外七皇城四”二十個城門樓以城墻和護城河為紐帶聯結起來的建築格局,展現清王朝鼎盛時期(康乾盛世)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建築、體育、民俗等方面壯麗廣闊的場景面貌。








推薦閱讀
“追夢中華·情係大運河”海外華文媒體江蘇采風行活動啟動 由中國僑聯主辦、江蘇省僑聯承辦的“追夢中華·情係大運河”海外華文媒體江蘇采風行活動4日在江蘇無錫啟動,來自世界各地的十余家海外華文媒體代表應邀參加。
江蘇鄉村振興智庫2020峰會暨大運河小鎮聯盟論壇在相城望亭舉行 9月5日,江蘇鄉村振興智庫2020峰會暨大運河小鎮聯盟論壇在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望亭鎮舉行,全國5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太湖邊、運河畔,共同探討鄉村振興。
“鐵人”高手競逐“運河之都” ​游泳、自行車、長跑……上週末,江蘇淮安大運河畔熱鬧非凡。在2020年全國鐵人三項冠軍賽上,來自全國各地的200多名專業選手競逐“運河之都”,在今年國內首場鐵人三項賽事上一展風采。
《2019江蘇大運河文旅消費白皮書及2020趨勢報告》發佈 9月5日舉行的第二屆大運河城市文旅消費論壇發佈《2019江蘇大運河文旅消費白皮書及2020趨勢報告》,從宏觀背景、消費報告、專題報告、趨勢和對策4個方面,運用大數據畫像江蘇文旅消費新形態,展望江蘇文旅消費的未來。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