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規劃為綱 文化為魂 産業為基  洪澤: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先行示範區

發佈時間: 2020-08-27 14:41:36 | 來源: 淮安日報 | 作者: 黃育舉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日前,“綠色江蘇行·走古堰話運河”全國融媒體聯合採訪團走進洪澤區,探訪洪澤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該區正在整合世界文化遺産——洪澤湖古堰沿線文化旅遊資源,華強方特復興之路文化旅遊創意産業園、蔣壩河工風情小鎮、西順河甜蟹小鎮、洪澤湖漁文化博物館等一批大運河文化帶項目有序推進。

“洪澤運河遺産富集,運河文化豐富。1800多年曆史的洪澤湖大堤,是明清時期調節運河水位、保證運河暢通的重要水利工程,是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的重要遺産點;張福河是運河遺産河道;洪澤湖漁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是江蘇省首家省級文化保護實驗區;洪澤湖漁鼓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談起大運河文化,洪澤區委書記朱亞文如數家珍,“洪澤堅持高起點謀劃推動,高標准保護開發,高效益建設推進,努力把洪澤打造成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先行示範區。2018年洪澤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要點中排列的做好頂層設計、抓好遺産保護、弘揚運河文化、完善基礎設施等八大類24項任務正在逐項推進。”

堅持規劃為綱,引領保護建設。洪澤位於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江淮生態經濟區等國家和省級多重戰略輻射疊加區。該區積極策應對接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戰略,高標準編制大運河文化帶洪澤區規劃,努力融入地方文化基因,充分體現湖濱魅力,彰顯城市個性;同時,推動洪澤區規劃與全省、全市大運河相關規劃有效銜接。淮安市規劃局洪澤分局局長邵永軍介紹,“目前已編制完善洪澤全域旅遊總體規劃、蔣壩河工旅遊風情小鎮總體規劃、周橋大塘遺址公園規劃、洪澤湖大堤南北入口環境整治規劃、洪澤湖漁文化博物館規劃等多部詳規,基本形成大運河遺産洪澤段保護規劃體系。”

蔣壩雲滄海民宿

堅持文化為魂,紮實保護遺存。“在實施‘全國文物三防工程’建設情況調查時,我區突出梳理排查洪澤境內的大運河文化遺存,完成了洪澤大運河資源分佈情況調查;加大洪澤湖大堤周橋大塘、信壩遺址等節點現有遺存的保護力度,提升周邊環境。”洪澤湖博物館原館長裴安年介紹,“洪澤湖漁文化博物館即將開工,洪澤湖漁鼓傳承基地基本建成。”該區在洪澤湖水釜城設立專門非遺工作室,開發洪澤湖剪紙、草編、木船等非遺産品;出版《洪澤湖大堤石刻遺存》《獵魚》等非遺文化書籍,推動岔河竹編、蔣壩漁網具、朱壩活魚鍋貼等優秀非遺項目産業化發展,全面展示豐富多樣的洪澤湖文化,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支撐。

周橋大塘遺址

堅持産業為基,做強經濟內核。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契機,發展新業態,推動産業融合發展,打造既有文化魅力、更有産業實力的運河經濟帶。洪澤區文廣新局局長趙勁松説:“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規劃引領下,我區積極實施‘文化+旅遊’、‘文化+農業’、‘文化+創意’等新業態,打造提升了三河閘水利風景區、周橋大塘遺址公園、古堰森林景區等旅遊景點,建成農業觀光采摘園、休閒生態農莊、漁家風情園等一批主題創意農業園,設計開發出200多個具有洪澤文化元素的特色文創産品,産業融合發展方興未艾。

古堰景區天然賽道

 

推薦閱讀
巴拿馬運河將救援措施延長到年底 由於COVID-19大流行繼續影響全球經濟,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決定將其臨時救濟措施延長至2020年12月31日,為該行業的復蘇提供進一步支援。
京杭運河世紀大道橋順利進入主跨橋梁澆築階段 經過施工人員20個小時的晝夜奮戰,世紀大道橋右幅10號主墩0號梁塊順利澆築完成,這標誌著世紀大道橋的主梁澆築施工順利拉開序幕,正式進入大橋上部結構施工。
規劃為綱 文化為魂 産業為基 洪澤:打造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先行示範區 出版《洪澤湖大堤石刻遺存》《獵魚》等非遺文化書籍,推動岔河竹編、蔣壩漁網具、朱壩活魚鍋貼等優秀非遺項目産業化發展,全面展示豐富多樣的洪澤湖文化,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支撐。”洪澤湖博物館原館長裴安年介紹,“洪澤湖漁文化博物館即將開工,洪澤湖漁鼓傳承基地基本建成。該區正在整合世界文化遺産——洪澤湖古堰沿線文化旅遊資源,華強方特復興之路文化旅遊創意産業園、蔣壩河工風情小鎮、西順河甜蟹小鎮、洪澤湖漁文化博物館等一批大運河文化帶項目有序推進。
鋼鐵巨龍 飛跨古運河 該橋共設計3跨,分9個節段施工,每節段並排架設鋼箱梁4片,共計36片。古運河上,鋼鐵巨龍淩空飛渡,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