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夜色綿延走運河

發佈時間: 2020-08-20 10:12:12 | 來源: 中國江蘇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江南的夏暮秋初,白晝與夜晚有了溫差。來到無錫,朋友囑咐我,一定要去看看古運河的風景。

南長街依運河而建,路面不寬,用石板鋪成,清爽整潔。兩邊建築古色古香,店舖燈火通明,亮如白晝。幾個遊客爭著與憨態可掬、具有濃郁無錫特色的泥塑大阿福合影,一眼望去,江南的富庶和安寧盡收眼底。

近在咫尺的古運河流淌千年,至今依然奔流不息。夜晚在各種燈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不時有水上巴士穿流而過。站在臨河的老碼頭石臺階上,渾身有濕漉漉的感覺,氤氳著江南水鄉的靈秀之氣,思緒不由自主也變得輕盈起來。

時光流淌,古代的江南,河網密布,水運是基本的交通方式,溝渠似阡陌一樣縱橫,幾乎家家都近水而居。在外漂泊多日,或讀書,或經商的旅人,在烏篷船裏頭枕著張岱的《夜航船》,度過一段苦旅,而在某天的晨曦中隱隱約約看到遠處的清名橋時,家鄉在望,心胸一震。

恍惚間,我似乎穿越千年,身穿竹布長衫,撐著發黃的油紙傘,在淅淅瀝瀝的江南秋雨裏站在船頭遠眺清名橋,遠遠看到早已接到書信的妻兒,在清名橋上高高的橋拱上眺望親人回歸,那是怎樣一種歡喜由心生。

走上大名鼎鼎的清名橋,夜色中運河兩岸綿延幾里長的古建築,前店後坊,既有濃郁地方特色的院落,又有中西合璧的石庫門商賈別墅,每座建築都有著濃重的江南運河人家特色。枕河人家幾乎家家都有水碼頭,古建築青磚白墻,宅院雕梁畫棟,門窗雕花鏤空,一派古色古香,讓人産生時空的錯覺,仿佛時光倒流,一夢千年。

單拱的清名橋全橋用堅硬的花崗岩砌成,拱圈採用江南常見的分節平列式,建造精美。月光下橋拱倒映在水面上,形成一個滿圓,與水面不遠處天空中滿月的倒影相映成趣。

時光深處,清名橋上走過的人無數。顧憲成從京城辭官回無錫,在清名橋上回頭看著載著他的烏篷船漸漸遠離視線,下定決心回鄉創立東林書院。錢鐘書攜夫人楊絳之手走在清名橋上,會不會向夫人講述兒時在清名橋上的玩伴和趣事?無錫榮氏家族的少掌櫃也在橋面上匆匆而行,卻無暇感受兩岸的美景,想的是如何把民族工業做大。

橋面上的石板感受著無數雙匆匆的腳步,見證著消失的年輪,平滑石板在月光下散發的光芒是那麼柔和深邃。那是歲月的包漿,是江南的底蘊和才子的鄉愁,更是江南百姓的歲月綿長。

推薦閱讀
通呂運河樞紐引提近15000萬方水 持續高強度的引提水,有效地保證了沿線供水需求和主城區生態活水暢流,受益範圍輻射南通市區、通州、通州灣、海門、啟東等地。8月17日,通呂運河水利樞紐提水泵已連續運作5天。8月1日~19日,通呂泵站共運作605.6台時,提水量8377.5萬立方米。
蘇北運河劉老澗船閘全力保障糧食運輸 儘管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儲備充足,但今年受到疫情和洪澇災害影響,糧食安全問題仍然不容忽視。江蘇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産地,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安全是關係國運民生的壓艙石,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鬆。
京杭運河二通道海寧段烈日下搶工期大抓進度 海寧市京杭運河二通道海寧段建設工程進入搶工期大抓進度階段,工程一線的建設者們全力以赴戰高溫、鬥酷暑,為儘早實現東西大道橋工程主體施工竭力搶抓進度。項目部也開展了“高溫安全生産,防暑降溫工作”專項活動,項目部管理人員對一線作業人員進行高溫問候,將防暑降溫工作全面深入的開展,確保項目高溫季節的做到搶工期、抓進度、保品質、講安全。一個個忙碌的身影出現在火熱的施工現場中迎著高溫默默工作著……路基施工少不了局部修整的工人,黑黝黝的臉龐上挂滿了汗水,安全帽下的一條毛巾也已被汗水濕透。
徐工港機成套化港口設備助力京杭運河第一大港 此次所需設備的採購項目吸引了行業內多家公司參與,競爭激烈,徐工港機憑藉行業領先的研發技術、卓越的産品品質、優質的服務品牌力拔頭籌。發車前專業檢查作為淮海國際陸港建設的重點支撐項目、國家2019至2020年推動先行實施的鐵路專用線重點項目,徐州港順堤河作業區鐵路專用線工程自去年加速建設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行銷公司副總經理劉衛國主持發車儀式此次成套化港口設備共有新能源正面吊1台、燃油正面吊1台、叉車3台、牽引車4台,將助力徐州港順堤河作業區煤炭集裝箱運輸。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