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獨家
         

“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之濟寧篇

發佈時間: 2020-06-22 15:27:1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佚名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編者按:運河貫南北,文脈承古今。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三部分構成的大運河,綿延近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串起數十座城。

今年正值大運河申遺成功六週年,由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和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共同打造“古老的運河講新時代的故事”系列報道,以“古運新説”為主旨,從杭州出發,過揚州、訪蘇州、抵北京,探尋沿線城市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講述水鄉之畔的時代故事。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濟寧篇

調控南北大動脈“北方都江堰”影響深遠


圖為京杭大運河濟寧段資料圖

濟寧,大運河縱貫全境,流經梁山、汶上、嘉祥、任城、魚臺、微山等6個縣區,全長約230公里,流域面積佔濟寧市國土面積的70%以上,遺留不同歷史時期的運道總長度587公里,申遺保護規劃293公里。元、明、清均在濟寧設督理運河河務的高官和最高漕河管理機構“運河總督河院署”,有“七十二衙門”之稱和“運河之都”的美譽。

濟寧是調控中國南北大動脈的樞紐,濟寧市汶上縣南旺鎮素有京杭大運河的“水脊”之稱,是漕運之“咽喉”。明朝初年,黃河決口,運河淤塞不能通航。永樂九年(西元1411年),濟寧州同知潘叔正上書,言山東運河疏浚之利,工部尚書宋禮奉旨治理會通河,採納汶上老人白英建議,引汶濟運,分水南北,相繼興建了疏河濟運、挖泉集流、設櫃蓄水、建湖泄漲、防河保運及建閘節流等一系列結構縝密的配套工程,從而保障大運河連續500餘年暢通無阻。這個配套工程就是南旺分水樞紐工程,其科學價值和技術水準當與李冰父子的都江堰相媲美,號稱“北方都江堰”,創造了中外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跡,影響深遠,為世代所稱譽。

曲阜三孔儒學經典水泊梁山聚義流傳


圖為濟寧曲阜孔林孔廟資料圖

俯瞰濟寧城,古運河蜿蜒流淌,宛若玉帶,經過歲月的洗禮,依然展現著經久不衰的活力。京杭大運河不僅促進了濟寧經濟的繁榮,還給這個城市帶來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儒家文化、始祖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佛教文化和紅色文化交相輝映,讓濟寧成為聞名中外的文化旅遊勝地。曲阜三孔(孔府、孔廟、孔林)和京杭大運河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産;水泊梁山是水滸故事發生地、梁山好漢聚義之地;汶上寶相寺、兗州興隆寺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盛譽;嘉祥武氏祠被譽為研究漢碑文化的“百科全書”。

圖為《古運回望圖》太白樓采風資料圖

如今,紀念李白的“太白樓”仍坐落在濟寧市區,青松掩映,竹影婆娑。“青蓮閣”修繕一新,聳立泗畔;“少陵臺”古樹參天,碧綠環翠。歷史遺跡和城市現代化建築縱橫交錯,伴著迤邐而過的古運河,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悠遠而又現代的畫面,散發出古今結合的厚重文化氣息。

推進“城市雙修”工程打造濟寧核心風貌


圖為新時代大運河濟寧段資料圖

近年來,濟寧始終以文化遺産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理念推進大運河保護工作。2018年6月,《濟寧中心城區近期重點建設任務(2018-2021年)》發佈,提出了“一核引領、兩環支撐、三帶協同、四城驅動”的中心城區重點建設任務。其中三帶協同中運河文化經濟帶將圍繞國家城市雙修試點工作,發揮運河文化資源優勢,實施大運河、老運河等城市河道及周邊地區提升,打造運河之都核心風貌區,推進“城市雙修”工程。以治理城市病為導向,瞄準長遠,系統治理,將開展水體修復、塌陷地修復、綠地修復、文化建設、公共設施完善、市政設施補齊、棚改安居、市容提升、交通岀行改善、違建治理等10大專項行動。

圖為新時代大運河濟寧段規劃圖

濟寧對大運河的保護和建設是同步進行的。2020年4月,濟寧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始編制《大運河(濟寧段)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該規劃主要圍繞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河道水系治理、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共四方面重點工作展開,深入挖掘大運河濟寧段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協同打造宣傳濟寧形象、彰顯文化自信的靚麗名片。

濟寧市2020年上半年開展了“百日攻堅”行動,加速推進大運河水上旅遊線路項目建設。4月份,總督署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取得重要進展,運河文化記憶、微山湖5A景區創建,南陽古鎮景區提升,各項重點項目都取得重要進展。

5月1日,濟寧首條運河水上旅遊線路正式通行。微山縣南陽鎮開闢了郭莊碼頭—南陽古鎮新的水上航道。航道全長約35公里,北起濟寧市任城區郭莊碼頭,沿京杭運河一路向南,直通南陽古鎮,從水上將太白湖景區和微山湖、南陽古鎮景區融為一體,使人們能通過嶄新的視角飽覽運河勝景。讓遊客可以愜意感受大自然風光,盡情體驗運河文化。

傳承運河文化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圖為京杭大運河濟寧段資料圖

2020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魯南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明確支援濟寧微山湖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推進微山湖等國家級濕地提升改造,支援濟寧市創建國際濕地城市。

濟寧市政府始終堅持文化遺産與非遺資源一體保護,著力“保護好”運河文化。加強運河非遺保護,講好濟寧的運河故事。濟寧大力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行動計劃和振興計劃,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産挖掘力度、搶救性保護力度、生産性保護力度,著力“傳承好”運河文化。

以建設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為契機,在全市重點河流全面推行了“河長制”,加大生態修復和保護,先後實施了濕地保護與修復、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環境綜合治理、造林綠化、水土保持等生態綜合治理工程,重塑相對自然穩定和健康開放的河流生態系統。

圖為京杭大運河濟寧段資料圖

圍繞打響“運河之都”文化旅遊品牌,推進大運河文化産業帶開發,啟動了微山湖旅遊區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工作,有計劃地保護性恢復玉堂醬園、竹竿巷、崇覺寺等歷史建築,規劃建設古運河儒商風情街、濟州古城、運河民俗博物館等重點項目,初步打造出城水相依、碧水靈動的沿河景觀帶。

圖為《古運回望圖》分段畫卷——濟寧篇

千年流淌、生生不息的大運河展現著濟寧的歷史風貌,擔負著提升濟寧城市品級的責任,承接著彰顯濟寧文化特色的使命。古老的“運河之都”濟寧,將倍加珍惜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的歷史機遇,更加深度挖掘運河文化資源、發展運河文旅産業,續寫“以河興市”的新篇章故事,讓我們期待。

總策劃 谷建華

中國網大運河頻道、北京大運河翰林文化開發中心聯合出品

附:

關於《古運回望圖》

《古運回望圖》之創作,旨在弘揚自強不息之民族精神,漕運盛景之再現,貴在推崇厚德載物之中華氣量。

西元新世紀開元之年,華夏再沐朝陽,春風又綠神州。翰墨歌盛世,丹青寄赤心。谷建華先生以振奮民族精神為宗旨,以弘揚運河文化為己任。斥鉅資,募群賢,研史料,重考察,集眾家之才智,請諸師之妙筆,穿越六百年時空,探尋當年漕運盛景。歷時五載,徵修四次,終成《古運回望圖》。

全卷通高83公分,長210公尺,以明代航運鼎盛時期為背景,以運河為主線,自通州始至余杭終,經京津冀嚕蘇浙,四省二市,五大水系,百餘城鎮,浩浩蕩蕩,三千余裏,一氣貫通,氣勢恢宏。畫面兼工帶寫,五色丹青,師法自然。人物景色,勾勒細膩,疏密得體。山水迤麗,柳岸花明,漕艘櫛比,往來如梭,閘壩碼頭,廩粟雲屯,城鎮市井,百態人生,縱觀全卷,三千里漕運風情盡收眼底,五千年華夏文明彰顯其中。正可謂,漕運舟楫之盛,可抵長城之雄!

推薦閱讀
流動的文化遺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江蘇實踐 與此同時,江蘇已經制定出臺《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編制完成《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正在加緊編制、出臺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文化價值闡釋弘揚、生態長廊建設、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現代航運建設發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等6個專項規劃,以規劃引領保護和高品質建設。為加強與世界運河城市交流,早在2009年,江蘇就成立了全國第一個運河主題的非營利性組織——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秘書長鄧清向課題組介紹:“現在已有153個世界運河城市和相關機構個人加入‘運河文明體’的‘朋友圈’。江蘇積極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在頂層設計、遺産保護、治理修復、文旅融合等多方發力,對此,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課題組走訪江蘇運河沿線,就江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2020運河文化嘉年華·瘦西湖夜市活動啟動 瘦西湖景區將通過打造夜遊、夜市、夜演“夜文化”三部曲,推動揚州“夜經濟”發展。4大板塊開啟“夜文化”一長春路楊莊橋至趣園廣場區域,主要是三把刀集聚區夜遊和花月夜肆內容包括夏夜集市、非遺展示、晚間夜宵、歌舞表演等6月19日-7月19日每週五六日晚上進行活動,7月20日以後每晚正常舉辦二瘦西湖景區舉行“二分明月”夜遊活動6月19日-7月19日期間,每週五至週日開放景區夜遊7月20日起改為每天開放,每天開放時間至21:00,如當天遇雨則停止夜遊三宋夾城景區十字街廣場至棋藝長廊舉辦城裏的月光宋夾城市集活動以“集市”為載體,整合美食、文創、手作好物、非遺等多種元素,打造一場好看、好吃、好逛、好玩的國潮范集市四虹橋坊商業街區和花都匯公園舉辦特色産品市集、非遺文化展、二手商品交易市集等5大亮點呈現瘦西湖夜一重新打造長堤春柳亮化工程,與荷浦熏風遙相呼應,讓遊客遠眺不一樣的“廣陵紅”二徐園、釣魚臺、鳧莊等經典建築燈光效果再升級,採用氛圍光源,勾勒江南園林“水墨畫”三五亭橋橋體及周邊亮化將更顯特色,突出獨具魅力“月亮城”四二十四橋在亮化基礎上增加水景表現手法,採用白色燈帶配以冷霧效果,營造如夢似幻“穿越感”五1757美食街坊區域打造小型燈光秀,推出網紅“染色燈”“燈光鞦韆”“互動感應式琴鍵”等,奏響古典與現代的“協奏曲”。”揚州旅遊行銷中心董事長肖潔表示,通過夜遊和實景演出、美食夜市相結合,推出滿足遊...
蔡麗新代表:全力建設文化帶 釋放大運河之美 “2014年6月,大運河申遺成功後,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多次對大運河文化保護開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的重大戰略部署,將淮安定位為‘韆鞦淮揚’文化高地,這既是對淮安‘運河之都’歷史地位的肯定,更是對淮安保護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工作擔當作為的殷殷期許。運河之都、韆鞦淮揚是歷史古城淮安最為顯著的文化符號之一,縱貫東部沿海地區的京杭大運河給這座古城增添了水的靈氣與活力。”江蘇省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代表説。
江蘇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立法 讓古老運河璀璨生光 《決定》出臺後,如何真正發揮好大運河的文化引領作用。江蘇匯聚各方資源,整合多方力量依法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確保《決定》落地見效,努力做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江蘇示範。江蘇地處大運河中間段,在這裡大運河縱貫南北790公里,是目前尚在使用里程最長的省份。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