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通州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發佈,2025年大運河北首盛景再現

發佈時間: 2020-06-22 15:14:56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王海燕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今天正式發佈。承載千年曆史的北運河通州段將在2022年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的“黃金水道”和“城市名片”;到2025年再現大運河北首盛景。

《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系統梳理了城市副中心大運河現狀,深入研究了美國伊利運河、法國米迪運河的保護髮展經驗,從文化、生態、旅遊、開放四個層面,歷史、自然、世界、未來四個維度,提出了四大戰略定位。

四大戰略定位分別是連通古今的文化魅力之帶,打造凝聚悠久歷史、薈萃古今文明的“歷史文脈”;連通自然的生態品質之帶,打造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生態水脈”;連通未來的産業創新之帶,打造白天繁榮、夜晚繁華的“經濟動脈”;連通世界的協同發展之帶,打造持續迸發新意、推動時代進步的“發展主脈”。

在發展目標方面,規劃明確了四個階段的中長期目標:到2022年,基本建成城市副中心的“黃金水道”和“城市名片”;到2025年,再現大運河北首盛景;到2035年,引領京津冀,進一步發揮示範帶動和戰略支撐作用;到2050年,成為中國文化與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承載地。

在空間佈局方面,提出了“一河、三區、多點”的發展格局。“一河”即以大運河河道及兩側為大運河文化帶規劃主體部分。“三區”即運河水城展示區、運河文旅體驗區和運河生態觀光區。“多點”:一是時代文化創新點,主要包括宋莊藝術創意小城鎮、臺湖演藝小城鎮、張家灣設計小鎮、環球影城主題公園等;二是歷史遺産傳承點,主要包括通州古城、路縣故城、漷縣古城、張家灣漕運古鎮等;三是休閒文化體驗點,主要包括西集生態休閒小城鎮以及張莊村、儒林村、馬頭村等一批特色古村落等。

《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年—2022年)》以規劃為依據,對規劃任務進行了細化、量化、具體化和項目化,自2020年至2022年,將分步驟、分階段推進落實。

規劃解讀

亮點1:改造和恢復7.5公里古河道

千年漕運史在通州留下了眾多文物古跡。規劃提出要按照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要求,加強對大運河古橋、古閘、古壩、古碼頭的保護和再利用。推動上碼頭、下碼頭、石壩碼頭等古碼頭的考古勘探、發掘,逐步恢復明清時期部分景觀。對於土壩碼頭、中碼頭、裏二泗碼頭等難以恢復的遺址,將設立統一的文化遺産保護和展示標識系統。

對潞河驛、驗糧樓等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文獻記載可靠、後世文化影響較大、具有標誌性的運河歷史建築,推動在原址有條件恢復,保留歷史記憶。另外要改造和恢復玉帶河約7.5公里古河道,創造條件展現玉帶河故道、明清通惠河、北運河故道等歷史水系的重要點段歷史風貌,為古運河水系變遷保留遺存。

亮點2:三座古城實施整體風貌保護

規劃提出要對路縣故城、通州古城、張家灣古鎮進行整體保護和利用,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大運河文化標識區。

路縣故城整體保護方面,開展路縣故城遺址考古發掘,原址整體保護故城遺址,進一步恢復故城的護城河等原貌,建設漢代路縣故城遺址博物館和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

通州古城按照明清歷史格局,通過恢復水系、營造綠化植被、設置文化節點等綜合手段,勾勒由通州古城墻、古城門和護城河等構成的歷史風貌。

張家灣漕運古鎮將在加強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的基礎上,保護性開發運河碼頭、運河河道,保護琉球國人墓地、城墻遺跡、大運河古道等漕運遺址,恢復通運橋、善人橋及下碼頭,結合植被綠化、遺址公園建設等方式展示張家灣古鎮城墻遺存,保留歷史空間肌理,展現歷史城鎮格局,重現古鎮歷史風貌。

亮點3:北運河通惠河實現旅遊通航

遊船通航是運河水系環境提升的重要標誌。去年10月份,北運河通州城市段11.4公里已實現通航。隨著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預計明年北運河通州段40公里河道將實現全線通航。另外,通惠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正在推進,未來也將實現遊船通航。在施的蕭太后河(通州段)景觀提升及生態修復工程,將為今後通水通航創造良好條件。

規劃提出,將實施大運河兩岸陸路交通貫通工程,打通斷頭路,實現大運河通州段全線兩側或單側堤岸沿線車道貫通;進一步完善大運河綠道系統建設,增加親水步道,以大運河綠道串聯綠色生態空間、歷史文化遺跡、公共文化展示場所。

亮點4:運河創建京東首個5A級景區

文化旅遊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功能定位之一。通州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運河將創建北京東部的首個5A級景區。屆時,將整合“三廟一塔”景區、運河公園、大運河森林公園等運河沿岸文化旅遊資源,按照5A級景區標準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拓展體驗性、互動性的特色文化增值服務,打造集休閒、度假、體驗、購物于一體的5A級大運河景區。

未來還將結合通州段全線通航和一些重大的文化項目,如明年建成開放的環球主題公園,以及首都博物館東館、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和劇院以及特色小鎮等,推出更多、內容更豐富的旅遊精品線路,讓遊客飽覽美景的同時,感受運河文化魅力。

推薦閱讀
流動的文化遺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江蘇實踐 與此同時,江蘇已經制定出臺《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編制完成《江蘇省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正在加緊編制、出臺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文化價值闡釋弘揚、生態長廊建設、河道水系治理管護、現代航運建設發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等6個專項規劃,以規劃引領保護和高品質建設。為加強與世界運河城市交流,早在2009年,江蘇就成立了全國第一個運河主題的非營利性組織——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秘書長鄧清向課題組介紹:“現在已有153個世界運河城市和相關機構個人加入‘運河文明體’的‘朋友圈’。江蘇積極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在頂層設計、遺産保護、治理修復、文旅融合等多方發力,對此,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究院課題組走訪江蘇運河沿線,就江蘇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
2020運河文化嘉年華·瘦西湖夜市活動啟動 瘦西湖景區將通過打造夜遊、夜市、夜演“夜文化”三部曲,推動揚州“夜經濟”發展。4大板塊開啟“夜文化”一長春路楊莊橋至趣園廣場區域,主要是三把刀集聚區夜遊和花月夜肆內容包括夏夜集市、非遺展示、晚間夜宵、歌舞表演等6月19日-7月19日每週五六日晚上進行活動,7月20日以後每晚正常舉辦二瘦西湖景區舉行“二分明月”夜遊活動6月19日-7月19日期間,每週五至週日開放景區夜遊7月20日起改為每天開放,每天開放時間至21:00,如當天遇雨則停止夜遊三宋夾城景區十字街廣場至棋藝長廊舉辦城裏的月光宋夾城市集活動以“集市”為載體,整合美食、文創、手作好物、非遺等多種元素,打造一場好看、好吃、好逛、好玩的國潮范集市四虹橋坊商業街區和花都匯公園舉辦特色産品市集、非遺文化展、二手商品交易市集等5大亮點呈現瘦西湖夜一重新打造長堤春柳亮化工程,與荷浦熏風遙相呼應,讓遊客遠眺不一樣的“廣陵紅”二徐園、釣魚臺、鳧莊等經典建築燈光效果再升級,採用氛圍光源,勾勒江南園林“水墨畫”三五亭橋橋體及周邊亮化將更顯特色,突出獨具魅力“月亮城”四二十四橋在亮化基礎上增加水景表現手法,採用白色燈帶配以冷霧效果,營造如夢似幻“穿越感”五1757美食街坊區域打造小型燈光秀,推出網紅“染色燈”“燈光鞦韆”“互動感應式琴鍵”等,奏響古典與現代的“協奏曲”。”揚州旅遊行銷中心董事長肖潔表示,通過夜遊和實景演出、美食夜市相結合,推出滿足遊...
蔡麗新代表:全力建設文化帶 釋放大運河之美 “2014年6月,大運河申遺成功後,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多次對大運河文化保護開發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的重大戰略部署,將淮安定位為‘韆鞦淮揚’文化高地,這既是對淮安‘運河之都’歷史地位的肯定,更是對淮安保護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工作擔當作為的殷殷期許。運河之都、韆鞦淮揚是歷史古城淮安最為顯著的文化符號之一,縱貫東部沿海地區的京杭大運河給這座古城增添了水的靈氣與活力。”江蘇省淮安市委書記蔡麗新代表説。
江蘇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立法 讓古老運河璀璨生光 《決定》出臺後,如何真正發揮好大運河的文化引領作用。江蘇匯聚各方資源,整合多方力量依法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確保《決定》落地見效,努力做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江蘇示範。江蘇地處大運河中間段,在這裡大運河縱貫南北790公里,是目前尚在使用里程最長的省份。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