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竹鄉桃江
益陽桃江:“黨小組”建在屋場上 勃發鄉村善治“新功能”
作者:袁靜 盧靜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5-19 15:03:03責任編輯:

初夏,沿著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城往西走數公里,繞過幾個山頭,穿過一片田野後,一個遠山如黛、草木蔥郁、村容整潔、祥和安寧的村莊躍然眼前。這是桃江縣鸕鶿渡鎮張子清村,一個典型的山區丘陵村,曾因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嚴重落後,村民多數外出務工。如今,這幅山清水秀、如詩如畫的圖景是如何繪就的?村裏創新推出的“黨小組建在屋場上”模式給出了答案。

張子清村是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將領、革命烈士張子清的故鄉,也是益陽市唯一以烈士姓名命名的行政村。近年隨著紅色旅遊資源的挖掘和開發,村裏的基礎設施逐步改善,各種建設項目推進,隨之而來的矛盾也逐步增多。2022年4月,為搶抓機遇建設好紅色美麗村莊,農業農村建設項目較多的該縣農業農村局牽頭的工作隊進駐張子清村。

“基層治理得好不好,關鍵在基層黨組織、在廣大黨員。”桃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蔡重陽説。面對張子清村的矛盾風險問題,工作隊理順思路後,將全村按照居住集中、地緣相近、就近就熟的原則劃分32個屋場,每個屋場由3名以上黨員組成黨小組,並由村支兩委人員、鎮包村幹部、縣駐村工作隊分片聯組參與,就這樣,“黨小組建在屋場”應運而生。

雁飛千里靠頭雁。辦好農村的事,選好人至關重要。這種模式推行後,張子清村前後累計召開屋場會65場,收集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50余個,同時在全縣率先啟動村居民代表制度,從黨員、種養殖大戶、鄉村醫生等中選出了83名村居民代表,結合各自的特長,幫忙解決群眾訴求,為村民提供服務。

馬欄塅屋場的黨小組組長、村居民代表楊吉新就是一個典型。楊吉新是村裏有名的種糧大戶,平時幫助散戶育秧、拋秧、飛機打藥,散戶只需負責田間管理。 他説,前不久開屋場會時,村民鄧偉權表示自己80多歲,家裏有3畝多地但沒有精力管理,他當場就承諾流轉下來。今年春耕期間,他陸續包下60多畝“插花田”,努力不荒廢村裏每一畝田。

“這種工作模式讓工作隊迅速透徹了解村情,抓住了主要矛盾,引導隊員們創新工作方法,走新路、謀新局。”工作隊隊長謝國強説,駐村後,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從實際出發,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安排村內3家企業解決就業崗位;引進一家首飾包裝加工廠,積極發展茶産業,切實鼓起村民腰包;再對進村公路進行提質改造,紅色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開展過程中,未發生安全事故和扯皮糾紛,無治安案件發生,無陳情記錄,民風一片祥和。

為了美化環境、方便村民休閒,進一步講好張子清的故事,工作隊精心打造了楊家衝美麗屋場,這裡有賞心悅目的綠化帶,清爽靚麗的亭臺閣宇,還有濃厚紅色文化氛圍的張子清紅色教育基地。這不,村黨總支書記張建軍走進基地微黨課宣講陣地,打開隨身攜帶的記錄本準備宣講,一會兒功夫,村民三三兩兩圍攏過來,一時間屋場上掌聲、笑聲不斷。“黨小組建到屋場,發揮了全村123名黨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凝聚起了團結奮進的力量,村裏通過發展稻油輪作模式,擴大茶産業規模、深耕紅色旅遊等方式,2022年村集體經濟首次突破20萬元大關,每人平均純收入達26000余元。”張建軍説,張子清村將繼續做好紅色旅遊文章,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鄉親們走好鄉村振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