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鄉村振興
益陽南縣:黨建引領強引擎 鄉村掀起振興潮
作者:李雙建 何振宇 張維 來源:中國網 時間:2023-04-28 14:36:07責任編輯:

南洲鎮南洲村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村裏近年有118名子弟考上大學,其中32人成為碩士研究生,4人成為博士研究生。2023年湖南油菜花節啟動儀式于3月9日在烏嘴鄉羅文村舉行,金浪滾滾的油菜花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青樹嘴鎮沙港市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的稻蝦米成為外地鄉賢的搶手貨。明山頭鎮耕余堂村黨建引領村強民富的經驗近日被農業農村部推介全國。

近年來,南縣縣委、縣政府結合縣情實際,把基層黨建同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縣委組織部強化制度建設,聚焦黨員教育,加強鄉村治理,推進産業富村,不斷夯實基層戰鬥堡壘,為推動鄉村振興凝聚強大合力。

鑄魂賦能,打造堅強堡壘。該縣近年來堅持分類抓培訓,培訓黨組織書記和黨務幹部3265人次。採取“主會場+分會場”、“直播+錄播”、“現場教學+送學到府”等多種方式,抓實農村黨員冬春訓。以鄉鎮黨校為主陣地,整合縣鄉兩級優秀師資,分片區舉辦送訓下鄉,培訓鎮村兩級黨務工作者400余人。落實新任村、社區幹部資格縣級聯審機制,實行幹部參選、履職和辭職三項承諾制度。實施村幹部結構優化調整三年行動。調整駐村幹部52名,抓實日常督導調研,為全縣駐村工作隊統一製作“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公示牌、門牌、身份標牌,增加駐村幹部身份認同感。

強基固本,凝聚幹事合力。抓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雙述雙評等基本制度;組織開展鄉鎮和縣直行業系統黨委、黨組、工委書記述職評議會議,抓實問題整改。強化督促指導,強化工作調度。抓好不合格黨員處置,在“事實清楚、理由充分、處理恰當、手續完備”的前期下,近年來處置63名農村不合格黨員。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村級集體發展,33名縣級領導對聯點村堅持常態化調研指導。制定出臺發展集體經濟“1+1+6”系列文件。研究出臺財政扶持、土地使用、人才支撐等所有扶持舉措18條,統籌鄉村振興銜接資金與財政涉農資金1722萬元,打造56個集體經濟發展重點村。開展3輪經營性收入和資産資源摸底調查,依法收回被侵佔、不合理髮包的集體土地2000余畝,魚塘、湖面700余畝。激活內生動力。每年安排100萬元獎勵收入增量較大的村和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興業善治,助推鄉村振興。圍繞發展蔬菜、“稻蝦”、龜鱉等為代表的特色農業産業,縣委組織部從相關部門選派85名專業技術人員擔任科技特派員,進駐全縣132個行政村,依託村民服務中心和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設備,開展稻蝦、稻鱉養殖巡迴培訓,加大産業技術培訓力度,引導發展特色産業。堅持圍繞中心抓兩新黨建,引導兩新組織踴躍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組織22家兩新組織聯繫33個村幫扶和結對共建,助力集體經濟發展。

以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省級試點縣創建為總攬,積極打造固本強基、鄉村善治南縣樣板。以健全“四大體系”,提升“四種能力”為總體框架,制定16項具體工作舉措。多點破跼踀提升。建立“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的“五治融合”鄉村治理機制,激發鄉村治理活力,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不斷升級。將深化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工作納入黨委、黨組、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壓實責任。典型示範促帶動。在縣級媒體開設《鄉村善治黨旗紅》宣傳專欄,突出人居環境美、治理模式新、文明鄉風濃、集體經濟活、人才服務優等五個主題,發揮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典型案例示範作用。隨著試點行動的深入實施,南縣各地鄉村治理新成果不斷涌現:麻河口鎮東勝村以“釘釘”為數字化底座的鄉村服務平臺已經基本建成,實現了鄉村雲上建、村事釘上辦;南洲鎮南山村以選育“法律明白人”為載體,結合網格化管理工作,廣泛收集群眾需求,迅速轉化為網格服務需求和治理項目。茅草街鎮回民村通過探索推行黨員積分管理的“星級評定制度”,建立黨員積分“三色榜”,推行“五個到戶+屋場黨建”模式,對黨員實行量化考核管理,提升鄉村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