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鄉村振興 > 

安徽績溪:一畝春茶的帳單

發表于:2024-04-23 16:40  作者:汪瑞華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責任編輯:沈好好

午飯點剛過,一場不期而至的春雨,讓茶農姚祥樂提前下了山,結束了當天的茶葉採摘。

見到他時,老姚正在績溪瀚徽農業的茶葉加工廠避雨,剛排隊過完稱、登完記的他,把賣鮮葉的回單,小心翼翼地疊齊收好,生怕讓雨水給淋了。

“上午採了20斤鮮葉,8塊錢一斤,價格還可以。”老姚告訴記者,自打開採以來,光是鮮葉就賣了6000多元,要不是碰上下雨,這會還在山上採著哩。

今年整70歲的老姚,家中有7畝多高山茶,其中部分還是老茶樹,“‘金山時雨’因産於安徽省績溪縣金山村,採制于穀雨前後,故而得名。‘金山時雨’好,就是因為老茶樹品種好,老品種茶味才夠香。”

攀談間,記者看到,不時有茶農帶著現採摘的鮮葉過來稱重、記賬。而在一旁烘焙區,工人們正在趕制今年上市的“金山時雨”新茶,車間裏,茶香四溢。

眼下,正值“金山時雨”的採摘旺季,茶農們天天穿梭在茶壟、茶樹間“掐嫩取鮮”,搶抓春茶採摘時節。瀚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建軍告訴記者,平均下來一天能收鮮葉2萬多斤,加工幹茶3噸左右。

他給記者算了筆賬,“一畝茶園能産幹茶80斤,按均價150元/斤,畝均效益就是12000元,核心産區的價格更俏,好的每畝2萬元。”言外之意,在績溪縣上莊鎮,一畝茶山萬元錢,已經成為現實。

山環水繞的上莊,有山便綠,有水皆清,好山好水賦予了當地好生態。這裡是“金山時雨”茶葉的核心産區,9000畝茶園,幾乎都在海拔500至700米的高山上,獨特的地理優勢,成就了“金山時雨”的特有品質。

在上莊鎮,吳建軍家四代制茶,從最初的家庭作坊到如今的龍頭茶企,他見證了家鄉“金山時雨”茶葉的變遷。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別看一斤幹茶只賣到20元,但能抵得上老父親一個半月的工資。”吳建軍回憶説,那時都是炭火炒、炭火烘,全靠手工,一大家人通宵也就炒出10斤幹茶。

身為上莊鎮的茶葉大戶,2007年,吳建軍牽頭成立績溪縣上莊茶葉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400多戶,不僅承擔起茶農鮮葉的收購加工,還負責茶農的日常培訓,包括有機肥的使用、生物農藥的噴灑以及採摘標準的制定等。

合作社成立後,“金山時雨”規模效益凸顯,品質也得到了提升,不但躋身全國百佳合作社百個農業産品品牌,還一舉獲得國家農産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名氣更是不脛而走。

鎮上,也先後建成多條茶葉標準化生産線,並形成了以瀚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現如今,僅瀚徽農業的年産量就能達到800噸,年産值1.37億。

有別於傳統炒制,在加工環節,新技術激活老産業,讓“金山時雨”從殺青、揉捻到烘焙、塑型、分選等製作工藝,基本實現了從手工生産到機械化生産的轉變。

置身車間,成排的揉捻設備井然有序,隨著反覆翻炒,濃郁的茶香撲鼻而來。吳建軍説,目前機械化率達到了90%以上,茶葉機械的廣泛應用,既降低了勞動強度,又提高了生産效率,還確保了茶葉品質。

躬耕上莊茶山間,矢志不渝為茶人。

這些年,最讓吳建軍欣慰的是,通過培育新品種,“金山時雨”的頭茬開採可提前到3月中旬,大大提高了採摘週期,讓茶産業為茶農釋放出更多長效“紅利”。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831087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