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上午,“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武王墩”重要進展工作會議在淮南市召開。作為經科學發掘的迄今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結構最複雜的大型楚國高等級墓葬,淮南武王墩墓首次揭開神秘面紗,公佈階段性重磅發掘成果。
武王墩墓地位於淮南市三和鎮徐洼村。1981年9月,武王墩墓被安徽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1月,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武王墩考古發掘計劃。2020年,列入“考古中國”課題重點項目。2020年9月起,一號墓發掘工作開始。現在,已進入槨室內部的發掘清理階段。
考古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與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和淮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通過近4年的持續工作,考古工作者對武王墩一號墓的營建過程、棺槨結構與喪葬制度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認識。
武王墩一號墓具有結構清晰、內涵豐富的獨立陵園,包含主墓、陪葬墓及車馬坑、祭祀坑等附屬設施,是了解戰國晚期楚國陵園制度的重要實證資料。車馬坑位於武王墩一號墓西側,南北長約148米,東西寬約14米,是已發掘探明楚墓車馬坑中最長的一座。
武王墩一號墓為陵園主墓,位於陵園中心,是一座帶封土的“甲”字形豎穴土坑墓。一號墓封土底部直徑超過130米,墓口開口邊長約51米,墓坑底部面積超過400平方米,規模巨大,是已發掘楚墓中最大的一座。封土呈現覆鬥狀,填土層層夯實、夯窩密集,有臺階21級,是研究戰國晚期大型墓葬營建工藝的重要標本。
武王墩一號墓具有極為複雜的多重棺槨結構。墓坑四角為填土,木槨室採用“亞”字型結構,槨內總分室九間,槨頂部覆蓋竹蓆,之下以枋木與薄板依次交替,形成多層封護。這是目前國內首次見到的、結構清晰明確的九室楚墓。
槨蓋板表面發現大量墨書文字,每塊板上的文字內容不一、數量不等,大部分字跡通過紅外設備可以清晰辨識。考古工作者已發現和採集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係文字。結合文字內容和考古情境判斷,其內容記錄有中槨蓋板放置方位和排序、槨室功能分區等內容,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職官制度、名物稱謂等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考古工作者已提取漆木器、青銅器等編號文物超過千件,包含青銅禮器、生活用器、漆木器、樂器、俑等珍貴文物。其中漆木器數量、種類都是空前的。東1室南端放置的大鼎粗測口徑超過88釐米,大於已知最大的李三孤堆出土的楚大鼎(鑄客大鼎)。
考古工作者認為,武王墩一號墓規模巨大、內涵豐富,應是楚國最高等級的喪葬禮制。其年代處在封建國家體系趨於解體、大一統國家即將孕育形成的關鍵時期,為研究周、秦、楚、漢曆史演變和秦漢中央集權大一統國家及文化形成,楚國東遷江淮以後的社會生活面貌和歷史文化圖景,提供了系統性的科學考古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