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安徽:50項民生實事“禮包”,裝著啥?

發表于:2024-03-14 10:11  作者:王弘毅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百姓有了這“三感”,滿意度自然不會低。

“三感”的獲得,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的民生保障。

近日,安徽省發佈了2024年要實施的“50項民生實事”。這些民生實事聚焦人們關心的民生熱點、痛點、難點,是提升安徽群眾“三感”的一個“惠民大禮包”。

民生工作年年做,今年有何新意?這個“禮包”裏面裝的是什麼?

實事有“老”有“新”

50項民生實事,文件有厚厚的40頁紙,裏面都是幹貨。

這些實事主要分10大類,包括促進就業類3項、社會保障類5項、困難群體救助類12項、教育惠民類5項、衛生健康類3項、環境保護類2項、交通出行類2項、文體服務類3項、城鄉建設類10項、公共安全類5項。

這些項目體現延續性和時代性的統一,既有大家持續關注的“傳統項目”,也有符合近期熱點的新項目。

老項目繼續保留。比如放心家政行動、困難殘疾人康復工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安心托幼”行動、健康口腔行動等,安徽之前已實施過,今年將繼續施行。

新項目切合熱點。企業職工退休一件事一次辦理、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嚴打電信網路詐騙等,結合群眾關注的熱點、貼近當前實際,算是新設的項目。

部分項目聚焦痛點。無物業住宅小區管理等老百姓關注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也列了進去,回應群眾的積極關切。

有的項目關注細節。值得關注的是,此次50項民生實事裏還包括一些“顆粒度”較高的民生工作,聚焦的是一些民生細節問題,比如實施“教室光環境達標工程”,以改善學生上課時的用眼疲勞和近視問題。

為了實施這些項目,安徽投入了真金白銀。經初步測算,2024年安徽省50項民生實事省以上財政資金預計投入約196.1億元(其中中央資金141.8億元、省級資金54.3億元)。

為農村婦女免費篩查“兩癌”

身體健康,算是幸福感最基本的條件了。有個形象的比喻:身體健康是1,財富、地位、名譽等都是0,沒有前者,後者再多都歸零。

黨委、政府給群眾提供的衛生健康服務,尤其是疾病篩查,對於群眾身體健康來説就十分重要。

乳腺癌和宮頸癌作為威脅女性健康的重點疾病,近年來發病率呈現增高趨勢,尤其是廣大農村地區婦女防範意識還不夠,開展此民生實事項目不僅僅是為了農村適齡婦女能夠在家門口享受便捷的免費篩查服務,更是為了提高群眾防癌意識、普及健康知識。今年,安徽將計劃為全省農村地區35歲至64歲的婦女群眾提供100萬人次宮頸癌、25萬人次乳腺癌篩查服務。

提前篩查、提前介入,才能防病于未然。

針對兒童開展3個項目,分別是針對新生兒的兩種遺傳代謝病和聽力的免費篩查項目、針對0歲至3歲兒童的普惠托育服務建設以及健康口腔行動中針對適齡兒童免費開展口腔健康涂氟和窩溝封閉項目。這3個項目各有側重,有的為了“生得健康”,有的為了“育得方便”,有的為了“長得茁壯”,可以説是為了不同階段兒童的健康需要謀策出招。

直指無物業小區難點

物業管理問題,往往是群眾反映投訴最多的領域之一,如果牽涉到沒有物業的老舊小區,那更會遇到一堆“剪不斷理還亂”的難題,讓居民和社區頗為頭疼。

如今,這“頭疼”的問題,安徽要出手解決了。

安徽省政府已明確2024年在全省開展物業管理服務提升攻堅行動,重點攻堅包括無物業住宅小區的管理難題。1月9日,安徽省住建廳組織各地開展摸底,要求按照“一區一檔”原則,建立無物業管理小區臺賬。

因為複雜的歷史原因,安徽有不少老舊小區沒有專業的物業管理,小區環境普遍較差,基礎設施配套較為薄弱,居民群眾意見較大。

“硬骨頭”怎麼啃?

分三步,第一步是在摸清底數的基礎上,按照“皖美紅色物業”建設三年行動目標,統籌全省物業管理服務提升攻堅行動和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印發全省無物業住宅小區“動態清零”工作方案。

第二步是按照“動態清零”工作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確定無物業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模式,明確“動態清零”目標任務,力爭到2024年底前動態消除無物業管理住宅小區。

第三步是加強對無物業住宅小區的管理,建立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居民自治、專業服務、協商共治的物業管理體制,推動無物業住宅小區由街道社區代管,逐步向專業化管理或業主自管等方式過渡,增強業主購買服務意識,提高無物業小區物業服務水準。

也就是説,不論是聘請物業公司還是業主自管,以後要力爭做到所有無物業管理的小區都“有人管”。

關注“教室光環境達標”

在教育類的民生實事中,有一條實事最有“顆粒度”。

那就是:“教室光環境達標工程”。

以往,人們都認為中小學生近視率高都是因為不良坐姿或手機、電腦玩多了導致的,其實教室的光環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過於暗淡的光線,會讓孩子看不清楚,久而久之會加重近視。

教室光環境不達標的,其實很多是農村學校。安徽特別提出,將原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大別山片區縣的鄉鎮中心校或公辦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為實施“教室光環境達標工程”的對象。

各有關縣按照建設標準開展改造,按照每間教室7000元的標準,省級財政安排2100萬元支援各相關縣開展教室光環境改造。

另外,將“教室光環境達標工程”納入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要點和對市級人民政府近視防控工作評議考核指標體系。

最後,安徽提出今年要對3000間中小學教室光環境進行改造。

從聚焦重點,到財政投入,再到實施改造和考核評議,黨委、政府主動選擇“教室光環境”這個人們很少關注的細節問題入手,無不讓家長們拍手稱讚。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相信這些民生實事都是有關部門做了認真調研,經過了細緻謀劃,聽取了大量群眾意見建議的。希望這些民生實事能落到實處,辦到老百姓心坎上,讓越來越多安徽人能體驗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