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産業 > 

皖北振興新棋局

發表于:2024-01-04 10:53  作者:湯超、宣嵐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通訊員 程偉如/攝) 

引江濟淮工程安徽境內的最後一級提水泵站——亳州市譙城區龍德泵站。

(通訊員 程偉如/攝) 

遊客在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榴園村遊玩。(資料圖片)

(記者 徐旻昊/攝)

蚌埠市張公山公園。(資料圖片)

2023年12月中旬,廣袤的皖北平原,已披上今冬第一件銀裝,細嫩的麥苗匍匐在雪被下,積蓄著生長的力量。村口的老樹將遒勁的枝丫伸向天空,迸發出向上的吶喊。

在安徽,有一個區域一直牽動人心,那就是皖北。

這裡以全省37.8%的面積,承載著全省約50%的人口,2022年地區生産總值卻僅佔30.8%,每人平均GDP仍未達到全省平均水準。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安徽是短板,而人口眾多、經濟薄弱的皖北,則是短板中的短板。沒有皖北的跨越式發展,就沒有安徽的高品質發展,更無法實現長三角高品質一體化發展。

安徽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皖北地區發展,自2001年成立省加快皖北地區發展領導小組以來,先後制定出臺4個“皖北十條”、推動皖北“兩個加快”、南北結對共建等支援政策,推動人才、技術、項目、資本等資源加速向皖北聚集。2023年前三季度,皖北地區生産總值11163.6億元,朝著2萬億元目標又邁出堅實的一步。

近日在皖北六市調研採訪發現,安徽這盤皖北振興的大棋,20多年來從未“停子”,這片廣袤厚重的土地立志成為區域經濟新增長極、高品質發展突破口,過去以“江淮糧倉”“兩淮煤田”等要素驅動發展為主的皖北,正逐步轉向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汽車從合肥出發,1個小時來到淮南、2個小時到達蚌埠……四通八達的道路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皖北更近了。

要想富,先修路。路,支撐著城鄉的骨骼。

“山又高來水又深,有女不嫁榴園村。”曾幾何時,一首民諺道盡淮北市龍脊山下榴園人的辛酸。

這裡氣候乾旱、土壤瘠薄,幾鎬下去就鏟到了石頭,當地人稱作“石頭山”。村民只能在房前屋後、山上山下種植耐旱的石榴樹。如今,一條“皖北川藏線”將龍脊山、石榴博物館、明清石榴園等多個分散的景點連接起來了,形成一條蜿蜒盤旋的最美風景線。

淮北市烈山區烈山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朱勇介紹,“皖北川藏線”總投資約1.6億元,建設週期3年,不僅方便了當地人出行,更串出了一條生態走廊。另外,當地通過打造四季榴園景區,舉辦地鍋雞美食文化節、石榴文化旅遊節等吸引遊客,榴園村被農業農村部評選為全國鄉村特色産業超億元村。

近年來,皖北基礎設施大為改善。高速鐵路里程增長1.8倍,達到664公里。公路總里程增長61.2%,達到10.2萬公里,公路密度193.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於全省13.8%,實現“市市通高鐵、縣縣通高速”。

提到路,不得不説皖北的水。水,也曾制約著皖北發展。

皖北的水,又澀又“硬”,常在杯底留下一層厚厚的白垢。如今,皖北也可以喝上“涼津津、甜絲絲”的優質水。

2023年12月16日,引江濟淮一期工程安徽段開啟試調水,省委、省政府實施的“皖北地區群眾喝上更好水”工程,讓來自長江的水源順著江淮運河輸往淮河流域。向長江“借水”,為3000萬皖北群眾“解渴”正逐步實現。12月21日,長江水首次被引入阜陽;12月28日,新汴河的清水流入靈璧縣地表水廠。皖北第一批13個縣(市、區)將完成城鄉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換,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28個,惠及農村供水人口940萬。

只需花幾塊錢,就可用再生水自助洗車,這是記者在宿州市街頭看到的。迎賓大道與拂曉大道交口公園裏,親水瀑布、小橋流水,恍若江南。“這是再生水景觀河道補水口,可以彌補我們城市河道水不足,這樣的再生水口全市一共有4個。”該市排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程訓説,每年6000萬噸污水經過幾十道工序處理,可用於園林綠化、道路灑掃、自助洗車等,同時還可以作為工業用水,城區水再生利用率達到60%。2022年,宿州市成為全國首批、安徽省唯一入選全國區域再生水迴圈利用試點城市,為缺水型城市提供了寶貴的“宿州經驗”。

在淮北市相山區渠溝鎮,藏身著國內規模前列的錦鯉養殖基地,近2萬尾錦鯉“遊”出了近郊小鎮農旅融合發展新思路。然而沒有“源頭活水”,在每人平均水資源只有不到全國1/4的皖北,觀賞魚養殖這種高附加值産業以前不敢想像。據淮北校春錦鯉文化産業園總經理劉萬春介紹,園區的迴圈用水都是通過水權交易進行的,公開透明。相山區探索地下水水權改革,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條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新路。

水、路等這些基本生活要素的新變化,讓群眾切身體會到幸福指數的提高,皖北正在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的短板。2023年皖北地區重大項目建設納入省重點項目清單4545個,年度計劃投資4792.69億元,阜陽—蒙城—宿州(淮北)、淮北—宿州—蚌埠城際鐵路和引江濟淮二期等重點工程開工。

把“大糧倉”變成“大廚房”

皖北地區素有“江淮糧倉”的美名,糧食産量佔安徽省的60%,而提升附加值的路徑是一、二、三産融合發展,做好“三頭三尾”增值大文章,把“大糧倉”變成“大廚房”,建設好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

在安徽最北端的碭山縣,一個個黃澄澄的碭山梨通過儀器檢測,挑選出優質果再被銷往全國各地。

“這裡每天可加工80噸碭山梨,得益於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水果發到北京、廣州、鄭州和南京等地非常方便。”安徽愛澤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立振介紹,企業是京東、盒馬、美團優選等渠道供應商。

2023年6月,碭山縣入選新一批25個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集聚了申雪冷鏈、幕天冷鏈、壹度股份、愛澤供應鏈等13家冷鏈物流、食品加工企業,通過“冷鏈物流+生鮮電商”融合創新發展,這裡的農産品能夠鎖“鮮”發往全國各地,帶動了農産品上行和農民持續增收。

農産品深加工是“三頭三尾”的一個切入口,“大糧倉”怎樣變成“大廚房”?皖北人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對於淮南人來説,牛肉湯每一口都是幸福的滋味,有這麼一群人,立志把這個産業做大做強,讓淮南牛肉湯香飄世界。“90後”淮南小夥陳默現在的頭銜是安徽旭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我們牛肉湯單品的産能可達一天10萬包,一年産值差不多3.5億元。”

像陳默這樣的企業家還有很多,他們正在探索以方便裝、預製菜等形式,傳承淮南牛肉湯。2022年,淮南牛肉湯全産業鏈産值約為235億元。淮南市出臺13條政策,“真金白銀”支援牛肉湯産業發展,加快推進産業化、規模化、品牌化進程。

“農業不加工,等於一場空。”一頭肉牛,如果賣給屠宰場,能賣兩萬多塊錢,但如果“吃幹榨凈”,充分進行深加工,價值能增加幾倍。

亳州市在全省“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中率先突破、爭當領跑。為支援肉牛産業全産業鏈條發展,該市出臺“牛規劃”、制定“牛政策”、成立“牛專班”,按照譙城良種繁育、利辛規模養殖、蒙城屠宰加工、渦陽高端肉牛羊發展定位,從養牛賣牛肉到“種、養、加、消、銷、服”一體化轉變,逐步實現産業壯大、企業受益、農民增收。

面對蓬勃發展的預製菜産業,宿州市加強産業引導,強化政策扶持,目前,全市集聚預製菜企業産業規模超百億元。“我們把農戶種植的金絲絞瓜回收上來,做成金絲絞瓜絲預製菜,銷售到全國各地。”泗水源預製菜公司總經理許秩銘説,下一步會加大創新力度、深加工更多更好的預製菜産品,讓消費者吃得美味、放心。

努力挖掘産業“新礦”

當下,汽車産業被定位為安徽的“首位産業”。長三角新能源汽車已經形成完整産業鏈,又有巨大市場需求,身處“汽”勢如虹的氛圍中,皖北怎能缺席?

投資百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項目,落戶阜陽市阜南縣;總投資51億元的合眾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産業園,落戶淮南鳳臺;蚌埠懷遠跑出了皖北地區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也是懷遠唯一的本土上市企業——壹石通,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鋰電用勃姆石供應商、新能源汽車産業鏈上的“隱形冠軍”;懷遠縣將汽車零部件産業作為“首位産業”,目前該縣經開區有汽車零部件企業40余家,涵蓋汽車制動系統、汽車電子泵、汽車空調壓縮機、全車橡膠密封件等領域。

長三角一體化“鏈”上發展,一“汽”呵成。皖北和滬蘇浙共建省際産業合作園區,大力推進産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閔行·淮南科創産業園重點發展新一代資訊技術、智慧製造等産業;寧波蚌埠微電子産業園重點打造智慧感測器全産業鏈……安徽還在皖北佈局了10個南北共建園區,實現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其中,阜陽合肥現代産業園區推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主導産業實現規模、品質雙提升;江寧—明光合作産業園全力推進汽車製造、新材料、裝備製造主導産業集群發展。

淮河兩岸,過去是“家裏有礦”,今天是緊盯新興産業,努力挖掘産業“新礦”。

在濉溪縣經開區的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廠房內,重達8噸的鋁板一塊塊整齊碼放,它們將被鑄造成薄如蟬翼的鋁箔。據力幕科技公司辦公室主任宋曉輝介紹:“目前全球可軋製最薄鋁箔在0.004毫米級,我們可以做到0.006毫米,相當於頭髮絲直徑的十幾分之一。”

“企業之所以被吸引到這裡投資設廠,主要是看中了園區良好的營商環境、完善的産業鏈以及專業人才積聚優勢。”宋曉輝説。濉溪經濟開發區正錨定千億園區、千億鋁基“兩個千億”目標,打造有影響力的鋁工業基地。

近年來,皖北各市正立足各地産業基礎和特色優勢,突出主導産業轉型升級和招大引強,壯大特色優勢産業集群。目前我省對皖北地區新興産業、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等項目增加了20%的省級財政支付,結合各自資源稟賦和發展定位,差異化培育新能源、綠色食品、智慧農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特色産業集群。在2023年公佈的全省縣域經濟20強榜單上,皖北地區共有9縣上榜,高於皖中和皖南。

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這幾年企業落戶蚌埠後,我體會特別深,安徽重視科技人才,善於為企業科技賦能,領導幹部懂産業、熟悉産業鏈。”安徽德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勝利説。

這家企業2018年底通過招商引資,從昆山入駐蚌埠市蚌山區,産值已超3億元。朱勝利認為,江蘇過去依靠代工等中低端製造取得了先發優勢,但是安徽模式恰恰是未來他最看好的——以科技創新引領産業發展。

近年來,很多從長三角、珠三角到皖北落戶的企業,對這裡的營商環境變化非常認可,對皖北的幹部幹事熱情也稱讚有加。

在皖北經濟增速不斷與全省縮小距離的同時,皖北的幹部也在快速成長,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很足,敢打敢拼。從最初單一的鄉情招商、同窗招商,到現在的産業鏈招商、産業集群招商;從簡單的産業承接轉移,到精準的延鏈補鏈;從招商部門抓招商,到各部門人人關心招商、時時惦記招商……

宿州綠色家居産業園自2017年啟動建設,到2022年産值超120億元,園區招引的龍頭企業TATA木門,線索就來自一場春節期間的親友聚會;阜陽市政府駐深圳聯絡處主任孫濤,已經在粵港澳大灣區駐紮了近1000個日夜,他逐漸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招商引資“打法”,重點關注皖北籍企業家創辦的規模在2億元至3億元的科技型企業;安徽懷遠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廖軍直言,園區招商“秘笈”就是圍繞著主導産業研究産業鏈上下游,畫精準招商“地圖”。

對於企業家而言,穩定的預期就是投資的信心。“提級調度”“頂格推動”“店小二精神”成為這片土地上的熱詞,在這樣的氛圍下,皖北正在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廣東上市公司泉為科技百億項目落戶宿州市泗縣,去年1月簽約,2月即開工。阜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阜陽市光伏新能源産業“一號工程”,從開工到試投産僅用了76天。

任何發展的起點都是人,皖北與滬蘇浙加強人才交流。皖北各市已組織超過600名學員、幹部人才赴滬蘇浙地區跟班學習;杭州、宿州,寧波、蚌埠等地也互派幹部挂職。

皖北振興的衝鋒號已吹響。當前,皖北各市正搶抓機遇,奮楫爭先、乘勢而上,皖北振興其勢已成、其時已至。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