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合肥市科技局發佈了一條消息:2023年以來,合肥市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總計入庫達11045戶,入庫數量首次“破萬”,創歷史新高,較2022年增長了34.1%,居全國城市第12位。
作為産業發展的“生力軍”,合肥中小企業表現出不凡的創新創業活力和韌勁。
何以“破萬”?
2023年12月8日下午,“新質生産力 時代新動能”2023年合創匯年度盛典在合肥高新區中安創谷全球路演中心舉行。兩家新型研發機構在盛典上揭牌。
2023年以來,合肥市新建新型研發機構16家,總數達49家。這種機構的魅力在於,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從“1到N”的裂變。
怎麼理解?因為一家新型研發機構能聚合一串科技型、初創型科技企業。2023年以來,在合肥的新型研發機構已累計引育科技企業超1400家。
2023年,合肥市還新增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3家,新增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新增5家概念驗證中心,累計建設21家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65家國家級孵化器、眾創空間……
所以,參加盛典的一位科技企業創業者才有這樣的感慨:忙科創,促科創,整座合肥城就像一個大型的科創孵化器。
科創名城,一直是合肥市的一張“閃亮名片”。如何打好手中的這張“牌”?
2021年末,合肥市正式成立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將科技創新由部門工作上升為全市工作,打通部門條塊,以“大科創”格局,對接省級乃至國家級資源。
建設“科創大腦”平臺,匯集全市科創資源;設立“種子基金”,給予50%的“容錯率”;實施“科技招商”戰略,提前鎖定早期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專班,常態化登校門,經常性拜訪實驗室……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合肥市不僅“內培”,也在不斷“外引”。
科創氛圍越來越濃厚,科創培育機制越來越完善,帶動整個社會在科創上“舍得花錢”。
2022年合肥市全社會研發投入數據顯示,一年投入469.5億元,同比增長18.98%,合肥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3.91%,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37個百分點,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創歷史新高。
“合肥市委、市政府不懈努力,從各方面用力,讓合肥中小企業的‘含科量’得以不斷攀升,科技型中小企業正在呈現‘鋪天蓋地’的態勢。”合肥市科技局負責人説。
“破萬”意味什麼?
星星之火,其始雖微,可以燎原。
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往往人員不多,企業不大,卻能為産業發展貢獻關鍵技術解決方案或配套産品,成為助力産業發展的“螞蟻雄兵”。
位於合肥高新創業園的海圖微電子,2018年成立之初,團隊僅有6人,是典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由於公司團隊掌握的與晶片相關核心技術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短短幾年,迅速發展壯大,2020年,成功點亮首款晶片。2022年,該公司成功入選“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
“自高新區2018年啟動‘高成長企業培育工程’以來,我們挖掘培育了一批市場有潛力、發展有動力的科創企業。”合肥高新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合肥高新區已經誕生了15家“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有些還成長為平臺龍頭企業,並成功上市。
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遍地開花”,也源於越來越多的創新團隊能“將論文寫在企業車間”。
2021年,皖維集團與中國科大先研院深度合作,聯合組建成立安徽皖維先進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2022年6月,中國科大博士生嚴琦一拿到畢業證便毫不猶豫地簽約這家“國科小”,成為企業相關項目研發課題組負責人。
“博士畢業,沒有選擇進入高校或事業單位,而是進入我們企業,信心源自公司打通了從基礎理論研究,到産品小試中試開發,再到産業化生産的全套環節。科研人員跟著成果走,更有成就感。”安徽皖維先進功能膜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朱寶華説。在子公司創新研發的助力下,皖維集團聚乙烯醇功能膜材料生産走在了行業前端。
“我們堅持問題導向型科技攻關,通過‘揭榜挂帥’等機制,許多中小企業與高校院所、産業鏈上下游建立協同攻關機制,參與到合肥一批標誌性産品的研發中。”合肥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
如今,合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全鏈條梯度培育機制不斷健全,平均每天就有5家高新技術企業誕生。
“破萬”之後怎麼做?
必須看到,儘管入圍“國家級”,不少科技型中小企業還是會因為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市場前景不明,“踩坑”“摔跤”甚至過早倒下。政府部門和社會機構必須在關鍵環節“扶一把”“送一程”。
科研成果轉化為商業産品中間的階段常被稱為“死亡之谷”。在合肥,東超科技的“跨谷”故事為人津津樂道。
2016年,中科大的兩位博士生在合肥高新區創辦東超科技,致力於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研發及應用。疫情防控期間,他們研發出一款“空中點擊數字”的新産品。合肥市發改委、高新區管委會等主動對接,率先在政府電梯上使用該産品,很快幫助公司打開局面。
事實上,市場開發、人才招引、公司運營、股權融資等問題,都可能是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的“攔路虎”。越過了這些坎,企業往往就是下一個“瞪羚”、下一個“獨角獸”。為了促進更多像東超科技這樣的企業涌現,合肥市正全面加速“創新生態”構建。
企業找不到産品市場?那就讓應用場景來“帶貨”。
2022年5月16日,合肥市率先成立了全國首個城市場景創新促進中心,通過場景創新培育新企業,常態化發佈“場景機會”和“場景能力”清單。
企業發展缺資金?那就啟動“創投城市計劃”,設立合肥市高品質發展引導基金(母基金),打造“基金叢林”,利用社會資本、市場機制篩選有潛力的科技企業,進行精準滴灌。
企業普遍反映人才引進難,於是,合肥市就有了“合肥請您來,20萬個崗位供您選”活動,面向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及海外留學歸來人員,發放“城市簡歷”。
為讓更多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嵌入城市發展的産業鏈條,合肥市還以産業鏈條為主題,常態化舉辦科技企業“雙需”對接活動,自2022年啟動以來,已舉辦74場。
“11045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合肥市多年培育的結果,是打造創新之城的重要標誌。”合肥市科技局負責人也透露了“不變的雄心”:合肥將一如既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繼續對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進行一體化佈局,努力讓更多科創幼苗長成參天大樹,讓“螞蟻雄兵”托舉起這座科創名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