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産業 > 

馬鞍山 開放聯動奏響協同發展最強音

發表于:2023-12-25 16:30  作者:朱卓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記者 劉子淩/攝)

馬鞍山不斷拓展休憩、遊樂、健身設施,滿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記者 程兆/攝)

馬鞍山市薛家洼生態園碧波盪漾。 

馬鞍山,是一座“左右逢源”“剛柔並濟”的開放之城。地處長三角地區幾何中心,是南京、合肥都市圈的“雙圈城市”。

區位優勢盡顯,匯聚強勁動能。近年來,馬鞍山在長三角一體化高品質發展中一“馬”當先,著力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升交通運輸互聯互通水準,充分發揮水運優勢實現江海聯運。趁機起勢,奮力打造活力足的長三角“白菜心”。

通江達海,萬噸級深水良港正“揚帆”

馬鞍山市內,長江穿城而過,港口水運發達。

12月5日,在馬鞍山市鄭蒲港新區,安徽境內長江以北唯一的萬噸級深水港——鄭蒲港,航運貨輪來往穿梭,龍門吊升降騰挪,一片繁忙。與此同時,安徽飛遠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的集裝箱貨車正開往鄭蒲港碼頭堆場,這些集裝箱將被吊裝到船上,出口至國外各地。

“我們承接了馬鞍山綜保區內多家企業國外進口原材料入區物流業務。集裝箱貨車每天進出綜保區上百車次,出口的産品主要為白色家電、火車輪轂等。”安徽飛遠國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邢梁説。

綜保區集貨、鄭蒲港出運,這被稱為“區港聯動”新模式。“區港聯動”的新模式加快了鄭蒲港打造安徽江海聯運樞紐中心的目標。近年來,鄭蒲港疏貨能力大幅提升,2022年鄭蒲港—福州江陰港江海直達航線開通,鄭蒲港成為安徽省首家開通江海直達航線集裝箱港口。此外,鄭蒲港至上海港的內貿定期班輪也已經開通。

截至目前,鄭蒲港完成件散貨吞吐量約184萬噸。2023年1月至11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約4萬標箱,同比增長106.19%。

綜保區外貿物流渠道也充分拓寬,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推動馬鞍山市及周邊地區外貿企業利用馬鞍山綜保區區港聯動功能優勢開展進出口業務,加快建成綜保區優勢産業和功能平臺。今年上半年,外貿進出口完成10億美元,同比增長64.1%。

除了“區港聯動”,鄭蒲港與鐵路專線也有聯動。

距離鄭蒲港碼頭不遠處,就是鄭蒲港貨運鐵路專線終點場站。鄭蒲港鐵路是安徽省首條建成投運的疏港鐵路專用線,同時也是首個建成的鐵水聯運工程。

鄭蒲港貨運鐵路專線終點場站距港口僅4公里的距離,全站共4條1050米到發線,3條貨物裝卸線,能容納超過100輛貨車2000箱20英尺標準集裝箱作業。今年前三季度,鄭蒲港鐵路專線的貨物吞吐量已達20.06萬噸,同比增長369.8%,累計發送集裝箱6710箱,完成了全年貨運目標。

未來,鐵路還將直接進港。鄭蒲港鐵路具備開展鐵水聯運、連接中歐班列基礎。在鄭蒲港新區的推動下,鄭蒲港碼頭和鄭蒲港鐵路正在推進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問題。

以“路”破局,互聯互通按下“加速鍵”

冬日暖陽下,在巢馬城際鐵路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施工現場熱火朝天。

巢馬城際鐵路北接合杭高鐵,東聯寧安客專,是馬鞍山與省會合肥的直接聯通線,作為安徽省首條省市共建的城際鐵路項目,它將在皖江兩岸建起一條快速新通道,進一步拉近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的時空距離。

“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下層為四線鐵路,其中,兩線為巢馬城際鐵路,另外兩線為預留鐵路。”中鐵大橋局巢馬一標項目副經理王海濤介紹,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是巢馬城際鐵路的控制性工程。

作為世界首座雙主跨超千米的三塔斜拉橋、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橋、世界最長聯鋼桁梁斜拉橋,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工程規模大,科技含量高,施工環境複雜,施工難度大,創下橋梁建設多項世界之最。

日前,馬鞍山公鐵兩用長江大橋主塔Z3號墩開始挂設斜拉索,這標誌著這座世界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橋開始進入斜拉索挂索和鋼梁懸臂架設施工新階段。巢馬城際鐵路項目建成後,將方便沿線群眾出行,對全面融入長三角具有重要意義,持續提升馬鞍山與南京、合肥等周邊城市交通運輸互聯互通水準。

融入長三角,交通是先行官。12月5日,在寧馬慈湖公交樞紐場站,馬鞍山市民蒲先生為寧馬跨省公交車點讚。

“投幣3元即可乘坐707路公交車到達南京的親戚家,吃了飯當天就可以乘公交車回家。”蒲先生説。

馬鞍山與南京地域相連,是南京“一小時都市圈”重要的節點城市。近年來,馬鞍山市以省際毗鄰地區融合發展為突破口,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毗鄰公交的發展,提升群眾出行的幸福感、獲得感。

“市民在馬鞍山主城區就能坐上去南京的公交車,真正實現了寧馬‘無縫換乘’。”馬鞍山市公交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許志海説,寧馬城際公交樞紐在今年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馬鞍山市公交集團125路和南京江寧公交集團707路、867路、892路同步入駐。

身處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兩圈”疊加區,馬鞍山以“路”破局,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隨著一條條線路、一項項工程建設完成,馬鞍山全面提升了交通運輸水準。

攻堅“七未”,重大項目提速提效

日前,在馬鞍山市深馬慈湖高新科技産業園項目,數棟廠房已封頂,其餘廠房內,工人正在抓緊施工。其實,這個産業園曾經屬於“七未”項目,但如今建設得如火如荼,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困擾。

重大項目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壓艙石”。近年來,馬鞍山針對洽談未簽約、簽約未開工、開工未竣工、在建未入庫、竣工未投産、投産未上規、上規未達産等“七未”項目的集中攻堅行動取得成效。

“建設初期,因為公司領導班子成員換屆等原因,耽誤了項目工期。後來管委會約談了我們公司,我們加快了項目建設速度,已經將整體工期搶回來了。”馬鞍山深業慈湖科技産業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衛東説。

深馬慈湖高新科技産業園項目用地約200畝,總投資約25億元,項目一期於今年8月15日正式開工,目前第一施工區部分樓廠房已封頂,預計今年年底全部封頂,明年4月整體竣工,第二施工區部分樓棟基礎已開挖,預計明年10月整體竣工。項目全面建成運營後,預計可實現年産值12億元。

“加快深馬慈湖高新科技産業園項目建設速度,能讓招引的企業能更快地入駐。”慈湖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胡羅晨説,兩個月前,馬鞍山深業慈湖科技産業園有限公司已全面啟動招商工作,明年4月份項目竣工後,企業就可以直接入駐。

“如果項目建設推進效率低,會直接對園區整體招商工作和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胡羅晨説,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慈湖高新區成立領導小組工作專班,全面梳理盤點園區“七未”項目,開展集中攻堅行動。

在鄭蒲港新區的中聯重科智慧裝備製造産業園項目建設現場,一座座標準化廠房已經拔地而起。與深馬慈湖高新科技産業園項目一樣,它也曾屬於“七未”項目。現在,該項目預計今年年底就能建設完成,明年2月份進行試生産。

土質不符合建設要求,是中聯重科智慧裝備製造産業園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大大延緩了項目進度。該項目是一個重工業廠房的項目,設備的荷載相對來講比較大,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比較高。

鄭蒲港新區管委會了解情況後,第一時間進行了對接協調。從馬鞍山、和縣相關地區協調黃黏土的資源,對現場進行了換填。

今年,鄭蒲港新區還搭建了智慧園區平臺,從經濟運作、項目入庫到工程建設等實行全過程監管,從勘探設計、産線優化到要素供給等提供全流程保障。已梳理摸排新區82家企業228個問題,實行清單式銷號、閉環式化解。

中聯重科智慧裝備製造等8個50億元以上項目加快建設投産,寶明科技複合銅箔生産等5個50億元以上項目簽約落地……在馬鞍山市集中攻堅“七未”項目的舉措下,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全市省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達96%,超序時進度12.7個百分點,重點項目開工率、竣工率分別為102.9%、116.4%。

開放聯動,銳意攻堅。馬鞍山正揚起高品質發展的風帆,勇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排頭兵,奮力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