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新聞中心>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有哪些新變化?專家解讀來了→

2024-01-03 08:4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月1日,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現場登記工作正式啟動。作為一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全國經濟普查與人口普查、農業普查共同構成中國三大週期性全國普查項目。經濟普查每10年進行兩次,此前我國已在2004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開展了四次全國經濟普查。

相比前四次 這次普查有哪些新變化?

在內容上,本次普查新增了對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等“三新”經濟的普查內容。近年,以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的“三新”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三新”經濟增加值超2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6.5%。“三新”經濟增加值相當於GDP的比重為17.36%。首次新增對“三新”經濟的普查有何意義?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三新”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新質生産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引領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成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力。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三新”經濟的增加值超過了21萬元,佔GDP的比重從2017年的15.7%提升至2022年的17.36%。2022年我國經濟新動能的發展指數也從2014年的100提升到2022年的766.8,其中網路經濟指數、創新驅動指數、經濟活力指數和知識能力指數以及轉型升級指數5類指數比上年均有所提升。特別網路經濟指數增長是最快的,也正因為如此,這一次經濟普查就把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等“三新”經濟內容作為普查的內容,這樣就能更加全面地反映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成果。

首次統籌開展投入産出調查

除了新增對三新經濟的普查,這次經濟普查還將首次統籌開展投入産出調查。什麼是投入産出調查?它能夠收集國民經濟行業及産品詳細的投入結構、投資結構數據,從而系統反映國民經濟各行業間的經濟聯繫,可以廣泛應用於相關研究和宏觀經濟管理。同時,調查單位也可以通過參與調查,全面了解本單位整個生産過程的成本費用、設備等各類資源利用情況及産品銷售情況。

這一次,要在經濟普查中統籌開展投入産出調查,這樣做有哪些好處呢?

國務院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國家統計局普查中心主任 劉文華:本次普查首次統籌開展投入産出調查,在全面調查第二、第三産業的發展規模、佈局和效益基礎上,還將組織開展投入結構和投資結構等調查,以便更好掌握國民經濟行業之間的經濟聯繫。進一步提高普查工作質效,促進總量數據與結構數據協調銜接。

專家介紹,在經濟普查年份統籌開展投入産出調查,一是可以在統一時間統籌佈置調查兩項任務,優化整合內容和流程,有利於在整體上減輕工作量,提高工作質效。二是便於整合利用兩項結果,更好銜接使用經濟普查取得的經濟總量數據和投入産出調查取得的結構數據。

全國經濟普查是對國民經濟的“全面體檢”

全國經濟普查是對國民經濟的一次“全面體檢”和“集中盤點”。開展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有何意義?普查數據將發揮哪些作用?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戰略政策室主任 盛朝迅:這次經濟普查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調查我國三次産業的發展規模、佈局和效益,摸清楚各類單位的基本情況,掌握國民經濟行業間的技術經濟聯繫,客觀的反映推動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高水準對外開放、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新進展和新的成就。通過普查進一步夯實統計基礎,推進統計現代化改革,為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治理,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資訊支援。

【責任編輯:王月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