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産業 > 

皖西白鵝“向天歌”

發表于:2023-12-14 11:13  作者:袁野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記者 程兆/攝)

近日,六安市裕安區勝緣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包裝紅燒鵝塊。 

(記者 程兆/攝

近日,六安市裕安區固鎮鎮展羽生態農業電商銷售人員正在直播售鵝。 

12月10日,2023國際羽絨博覽會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羽絨企業、世界各國的客商,匯聚六安。

保種育種、集中孵化育雛、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鵝肉加工、羽絨羽毛精深加工……六安已經初步形成了以皖西白鵝、朗德鵝為主的全産業鏈發展格局。

皖西鵝,正昂首向世界高歌。

新技術壯大養殖規模

皖西白鵝,是我省唯一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的家禽(水禽)地方保護品種。12月初,在安徽省飛翔皖西白鵝遺傳資源保護中心,一隻只膘肥體健、羽毛潔白、頭頂黃色肉瘤的皖西白鵝映入眼簾。

“這些都是皖西白鵝的種苗,是産業發展的源頭。”金安區木廠鎮,今年獲得皖西白鵝國家農業産業強鎮的榮譽,安徽省飛翔皖西白鵝遺傳資源保護中心就在該鎮上,作為保護中心的負責人,袁紹友已從事皖西白鵝保種育種工作30多年,他説,和人們印象裏的不一樣,血統純正的皖西白鵝頭頂、眼角、背上有少許黑毛分佈的,並非通體雪白。

“目前中心有1000多只種鵝,年出欄鵝苗1.3萬隻左右。我們的主要工作是優選皖西白鵝品種,避免皖西白鵝品種基因缺失。”袁紹友介紹,目前養殖的皖西白鵝每年每只的産蛋量從23枚增加到最多30枚,繁育能力大大增強。

鵝,是六安農業産業的一張亮眼名片。今年以來,六安市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鵝産業發展的部署要求,做好“畜頭肉尾”“農頭工尾”農業增值文章,充分發掘當地鵝産業潛在資源優勢,擴大産業規模,延伸産業鏈條,制定了《六安市加快鵝産業躍遷式發展實施方案》。

“六安市鵝養殖量有近1500萬隻,一産産值28.5億元。目前羽毛羽絨産品的原料供不應求,我們定下了目標,力爭到2027年,全市鵝飼養量達到3000萬隻以上,其中白鵝2400萬隻,朗德鵝600萬隻,同時種鵝飼養量200萬隻以上,年供應鵝苗3500萬隻以上,為整個鵝産業躍遷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六安市畜牧業發展中心副主任賈昌澤説。

養殖數量的大幅提升離不開技術的升級。位於木廠鎮潘新村的木南養鵝專業合作社,今年剛投産,目前已有1.2萬隻種鵝,年內可以出欄50萬隻左右鵝苗。“我們採取的是生態迴圈養殖技術,在大棚裏舖設了秸稈和生物菌,這種生物菌可以有效降解秸稈和白鵝的糞便,使之成為上好的有機肥料。”負責人胡方宏介紹,除了迴圈養殖,合作社今年開展了智慧養鵝的試點,不僅在鵝舍安裝了溫度、濕度、光照等感應設備,還在少量白鵝身上試驗安裝了腳環,實時監控鵝的呼吸、交配、産蛋、體溫等數據,為科學養鵝提供數據支撐。

六安市水系發達,淠、史、杭三條大別山流出的河流灌溉了江淮大地,也養育了獨具特色的白鵝。根據産業發展基礎,六安市計劃在金安區、裕安區、葉集區、霍邱縣設立5個白鵝養殖集中區和1個朗德鵝養殖集中區,建設種鵝擴繁基地和集中孵化育雛中心,以點帶面,推動鵝養殖集聚發展。

“在養殖重點區域,我們引用生態養殖新技術,合理規劃牧草種植,推行種養迴圈、農牧結合,統籌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打通畜禽糞肥還田利用‘最後一公里’,實現鵝産業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推動傳統農業向生態農業、現代農業轉變。”賈昌澤説,到2027年,六安市將建設標準化種鵝繁育中心不少於20家,鵝規模養殖場(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

全鏈條拓展精深加工

進入12月,走進大別山區,百姓家的房前窗外、飯店的大門外、白鵝養殖合作社的空地,處處可聞鹹鵝獨特的香味。

位於裕安區分路口鎮的勝緣食品有限公司,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節。“冬季鹹貨上市,是我們生意最好的時候。目前最受歡迎的産品是極具皖西特色的鹹鵝禮盒,還有滷水鵝、老鵝湯等白鵝預製菜,在省內、江蘇、川渝、河南等地都銷售得很好。”公司行政總監蔚德寬告訴記者,目前公司一年僅皖西白鵝就要使用30余萬隻,推出了5大系列13個單品白鵝類産品,此外,還有豐富的雞、鴨類産品,年産值超過3億元。

“完善産業鏈,白鵝養殖量增加才有保障。”賈昌澤介紹,近年來,六安市科學規劃鵝産業佈局,已經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鵝肉、鵝肥肝和羽絨羽毛製品生産加工高地,“僅二産來説,六安現有白鵝屠宰加工企業4家,年加工鵝肉3萬噸,白鵝産業二産産值達10.8億元;全市每年産朗德鵝鵝肝3800噸,佔全國鵝肥肝産量三成以上,朗德鵝産業産值達17.1億元。”

在位於裕安區新安鎮的宇翔體育用品有限公司,一片片潔白的鵝羽、鴨羽,通過40多道環節,變成了國內外市場深受歡迎的羽毛球。據統計,目前國內40%的訓練用球來自六安。

“依託皖西白鵝原産地的優勢,我們從2013年開始就和全球羽毛球巨頭尤尼克斯合作,為他們生産訓練用球,同時為尤尼克斯在國內的其他代工廠提供羽毛球羽片。目前年産值達到1.5億元。”公司負責人張新勝説道,“六安白鵝産業産業鏈完整,且在海外也有名氣。尤尼克斯總公司考察了公司生産線、生産工藝後,讓我們從10月份開始試製一批鵝毛三級球,這是正規大賽用球,我們的市場得到進一步開拓。”

走進六安市海洋羽毛有限公司,只見經過裁剪、製版、縫製、充絨等一系列工序後,一件件羽絨服呈現眼前。“公司主要從事水洗羽毛、羽絨及服裝、床上用品生産加工,目前有6條現代化水洗生産線、20條高檔羽絨製品生産線和28條服裝生産線。年加工羽絨羽毛4500噸、羽絨被枕等床上用品1000萬件套、各類服裝200萬件,産品遠銷美、加、日、歐等20多個國家地區。”公司副總經理張文軍説,近年來公司加大了在技術上的投資,建設了安徽省高性能羽絨製造業創新中心、安徽省企業技術中心、安徽省生物蛋白纖維複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提升創新能力,與國際管理標準接軌。

“皖西白鵝渾身是寶,相關産品還有很大的深挖空間。今年,皖西學院鵝産業研究院、學院正式揭牌成立,除了在皖西白鵝養殖領域加強研究之外,也將更加深入地進行鵝産品的研究,助力皖西鵝産業躍遷發展。”賈昌澤説。

走出去“鏈上”國際范

最近,安徽柳橋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的倉庫裏,每天都有羽絨原料,發往柳橋集團在全國各地的生産基地。

“公司7月份正式投産,由柳橋集團和波司登集團聯合打造。目前還沒有全部達産,但每天都要使用10多噸的鵝毛、鴨毛等原料。今年羽絨原料、製品産品價格走高,目前我們的高品質鴨絨原料出廠價每噸40多萬元、白鵝鵝絨原料價格則要到每噸100萬元左右。”柳橋國際供應鏈有限公司副總裁田陸兵説。

作為全國最大的羽絨生産製造企業之一,柳橋集團為何選擇六安作為國際供應鏈的總部?

“對於供應鏈企業來説,六安的吸引力不僅是招商引資的政策環境以及羽絨品質,更是完整的産業鏈,當地有數百家大大小小的羽絨羽毛産業相關企業集聚。”田陸兵告訴記者,今年公司總部産值達7.5億元,明年有望達到12億元,下一步還將在六安設立研發中心和國家級的羽絨品質檢測機構。

“六安已成為全國羽絨四大集散地之一,全市擁有24個羽毛(絨)交易市場、142個羽毛(絨)收購站和數以萬計的羽毛(絨)商販,全市羽毛羽絨及製品企業超千家,年産值超億元企業18家,年總産值超百億元,出口超1億美元。”六安市商務局局長馬同明介紹,“我們已形成一條集孵化、養殖、水洗加工、羽絨服被加工、羽毛工藝品加工為一體的全産業鏈。”

儘管是第一次來到中國,但俄羅斯紡織服裝聯盟冬季服裝委員會主席米哈伊爾·奧丁佐夫對於六安羽絨産業有很深的印象。

“目前俄羅斯市場上絕大部分進口羽絨服都來自中國,這一次來到六安,我覺得這裡集聚的鵝産業非常有競爭力,從羽毛、羽絨再到美味的鵝肉,對我們有很大的吸引力。俄羅斯也生産羽絨,但相同品質的羽絨,六安的價格要更加便宜,産品更有競爭力。這次我們服裝委員會也和六安市商務局簽署了合作協議,下一步我們會組織感興趣的企業前往六安考察,促進羽絨産業進一步的合作。”米哈伊爾·奧丁佐夫説。

儘管六安鵝産業、羽絨羽毛産業發展欣欣向榮,但面對羽絨市場整體銷量的下降,六安羽絨羽毛産業也面臨著挑戰。

“六安羽絨羽毛的品質在整個行業有口皆碑,這‘金字招牌’是巨大優勢。”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會長曹德榮建議,目前六安市整個産業原料生産比重過大,需要進一步向下游延伸,培育、招引更多羽絨製品的龍頭企業;儘管羽絨製品的出口量有所下降,但部分新興市場出口量在上升,六安市也要抓住機遇,加強與這些國家地區的合作。

“我們將加大力度推廣普及羽絨羽毛加工自動化流水線和先進工藝技術,提升羽絨羽毛製品優質原材料供應能力。引進和培育羽絨服、羽絨寢具、羽毛球、羽毛工藝品等生産加工頭部企業及自主品牌,建設國內外知名的羽絨羽毛生産加工基地;同時,開展皖西白鵝、六安羽絨的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和名特優新農産品認證工作,擦亮皖西羽絨‘金’字招牌。”馬同明説。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