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子淩/攝)
亞士創能科技(滁州)有限公司綜合智慧製造基地。
(記者 劉子淩/攝)
林橋村村民在該村電子商務中心直播製作苗木盆景。
(記者 劉子淩/攝)
皇慶湖公園美景。
滁州是皖東門戶,江淮明珠。近年來,滁州市拉升標桿,奮勇爭先,充分利用區位、資源優勢,搶拼新賽道,大力發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拓寬服務渠道,創優營商環境,全市地區生産總值連跨2000億元、3000億元臺階,取得了“走在前列、爭創一流”的好業績,迸發出無限生機與活力。
“一粒砂”聚成千億光伏大産業
近日,走進全椒縣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工人調試著各類生産設備,自動化機械設備正在作業,熱火朝天、爭分奪秒的繁忙場景映入眼簾。
“一期項目達産後預計年産值超百億元,二期年産20GWh儲能電池項目將在明年上半年開工建設。”滁州力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哲介紹,隨著産能釋放,力神滁州基地將在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電池系統領域發揮供應鏈核心企業作用。
力神滁州項目總投資約200億元,産品為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以力神電池為龍頭,全椒縣吸引了光大鐳射智慧科技、滁州精朗科技、滁州三同涂裝等産業鏈上下游企業項目落地。
今年1月至10月,全椒縣6家新能源電池産業投産企業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0.9億元、增長162%;完成工業投資21.4億元,其中技術改造投資0.6億元。全縣新能源産業共入駐企業22家,總投資296.3億元。力爭全年實現新能源電池産業工業産值14億元。
距離全椒縣50公里左右車程的來安縣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主要生産電池片及高效單、多晶光伏組件産品,是目前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本部以外投資量産規模最大的項目之一。
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由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10億元,分二期建設,一期10GW投資55億元,佔地434畝,二期10GW投資55億元,佔地約550畝。
據晶科能源(滁州)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實現“當季簽約、當季開工、半年投産”:2019年11月7日簽約,12月29日正式開工;2020年5月28日4.8GW生産線産品下線。
搶抓光伏産業發展新階段新機遇,來安縣聚焦光伏産業鏈上下游重點環節,制定光伏産業發展實施方案,明確産業佈局,將“雙招雙引”作為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抓手,結合産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確定主攻方向,梳理招引目標清單、組建專業招商隊伍、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完善跟蹤服務機制。截至目前,來安縣共有光伏産業製造項目4個,主要産品為光伏電池片、組件、光伏膠膜等,光伏産業2023年預計産值369億元。
從“一粒砂”到“千億産業”,滁州市近年來持續加強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科技創新,通過平臺建設和企業自主創新形成合力,促進關鍵技術迭代突破,搶佔産業發展制高點。搶佔新能源賽道,不斷推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産業發展壯大。據悉,目前滁州市光伏産業産值已突破千億元。
優化營商“軟環境”拼出發展“硬實力”
企業來不來、來了之後發展得好不好,都與營商環境息息相關。
在亞士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王永軍談起滁州市的營商環境,連連稱讚。
亞士創能科技(滁州)有限公司集團總部位於上海,2015年落戶全椒經開區,該項目是公司在當地的第一個投資項目,也是中國塗料行業第一家落戶滁州的頭部企業,主要生産建築水性環保塗料、保溫材料、保溫裝飾板和乾粉類産品。緊接著,2016年該公司投資建設了第二個項目亞士創能新材料(滁州)有限公司,2020年又投資建設了第三個項目亞士防水科技(滁州)有限公司。
“我們在這裡的投資不斷增加,就是對該地營商環境的最大認可。從最初的一個塗料車間,到後來把浙江嘉興以及上海的工廠全部搬遷到這裡,集團第一個防水材料工廠也落地這裡,如今全椒已經成為集團的華東地區製造基地,是集團整個産業鏈橫向擴張和縱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王永軍説。
據了解,全椒縣鞏固企業遍訪機制,確定53家單位190名幹部對全縣490家企業、50個項目進行幹部聯繫包保,落實“五個一”聯繫包保,一月一遍訪。
不僅如此,全椒縣縣級領導直接幫扶,完善縣級負責同志直接聯繫服務企業工作機制,“點對點”聯繫服務全縣規模以上重點企業,29名縣領導直接聯繫全縣301家規上工業企業,開展服務企業大走訪、大幫扶等活動,走訪情況由縣企業服務中心以短信形式“一日一報”。
“滁州這些年發展勢頭強勁,我們剛來滁州這裡投資的時候,滁州經濟總量排在全省五六名,現在已經位於全省前三了。”王永軍説,滁州當地的承載能力也越來越強大,人才、物流以及産業鏈優勢明顯。
“滁州基地是集團在全國所有的基地裏,地方政府幫扶企業政策落實最及時、最透明的地方之一。”王永軍説。
營商“軟環境”的不斷優化,拼出了發展的“硬實力”。近年來,滁州市創新工作方法、拓寬服務渠道,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去年生産總值全省第三,在去年以來的省轄市季度“賽馬”評議中,滁州經濟運作連續7個季度全省第一,營商環境連續6個季度全省前三,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
以“綠”為媒看“億元村”的致富密碼
以前,林橋村的“三看”是:一看林橋斷頭路,二看林橋破草屋,三看林橋斷炊戶。如今,林橋村有了“新三看”:一看林橋樹,二看林橋柏油路,三看林橋富裕戶。
近日,走進滁州市來安縣舜山鎮林橋村,道路兩旁、房前屋後,林木成蔭,苗木交易市場裏是苗農們買賣交易、裝車運苗的忙碌身影。苗木銷售遍佈全國20多個省市的林橋村,年銷售額達1.6億元,被稱為“億元村”。
林橋村地處江淮分水嶺,土地貧瘠,缺水易旱。“窮則思變。”林橋村黨總支書記劉宏燕介紹,當年,村裏牽頭成立苗木種植專業合作社,由村幹部帶頭入社,並充當合作社政策宣傳員,先後動員360戶苗木種植“散戶”加入合作社抱團發展,2003年,林橋村註冊“林橋”商標,所有經紀人、合作社、行銷點全部以此商標對外宣傳和經營,打響了林橋苗木品牌。
在發展傳統苗木的同時,林橋村還積極探索精品苗木新途徑,引導村民樹立轉型發展意識,再通過改良種植方式、引進新品種、推廣“容器苗”等方法,提出了由綠色苗木向彩色苗木、花卉苗木、盆景造型苗木轉型的發展理念,形成了以林橋為核心的苗木花卉現代農業示範區,村裏的糧農、菜農已全部轉型為苗農,實現了家家會種樹、戶戶能賣苗,完成了由粗放型種植向高端高效種植的轉型。
“樹苗扦插以後,一年小苗只能賣20元,經過2年修剪造型,上盆後能賣到200多元,如果再經4年培育,上盆後價格能升到1000元左右。”林橋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石少軍介紹,把林木作為盆景對外銷售附加值很高。
除了轉型,林橋村還有更長遠的規劃。毗鄰江淮分水嶺風景道,該村正探索“苗木+旅遊”的産業融合發展之路。林橋村瞄準休閒養生周邊遊市場,將休閒旅遊和苗木觀賞相融合,吸引更多周邊遊客觀光遊玩。村裏陸續建起休閒農莊,積極開展苗木科普研學遊活動,來自南京、合肥、滁州等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促進了産業增效、村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如今,林橋村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蜀檜種植基地、安徽省唯一苗木花卉專業村、滁州市兩個“全國鄉村特色産業億元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