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走進安徽省銅陵市郊區大通鎮人大代表聯絡工作站,只見站內接待室、讀書閱覽室、檔案室等功能區一應俱全,墻上張貼著聯絡站工作職責等制度規範,還有駐站代表相關資訊。櫃子裏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登記簿,記錄著代表訪民、議事等情況。在這裡,每月都會有人大代表面對面傾聽群眾的心聲,“心貼心”詢問群眾的意見建議。
在銅陵市郊區大通鎮人大代表聯絡站,人大代表正在認真接待來訪群眾。
“除每月15日定期組織人大代表接待選民外,我們每天都有聯絡員在這裡收集民意,極大地方便了群眾進站反映訴求。”大通鎮人大主席戴麗麗介紹道。如今,人大代表聯絡站已經成為匯集民聲民意、助力改革發展的重要平臺,閉會期間代表的履職更加豐富充實,人大代表的作用發揮更加凸顯。
據了解,銅陵市郊區自2019年10月啟動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當年底在全市率先實現了鄉鎮(辦事處)全覆蓋。目前全區共建有人大代表聯絡站8個,597名省市區鄉四級人大代表就近編組進站開展活動。經過四年建設和運轉,聯絡站運作逐步邁入制度化規範化軌道。今年初,銅陵市郊區研究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完善提升全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建設水準的實施意見》,探索建設人大代表聯絡點向村居延伸,進一步方便代表與選民的溝通聯繫。目前,全區共建成了33個村級代表聯絡點,切實打通了代表與選民互動“最後一公里”,並結合該區實際和代表履職情況,形成了“中心站+村居點+N”新模式。
利用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平臺,各聯絡站點組織代表強化理論學習宣傳教育,使代表準確把握“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深入學習領悟黨的創新理論。堅持服務大局,圍繞黨委中心工作、重點工作、難點工作,結合各階段工作重點,組織代表參加視察調研、述職評議、走訪選民、政策宣講等活動,代表履職逐步規範化、常態化。讓聯絡站點變成了提升代表履職能力的“加油站”。
“建設聯絡站點,其實也是給人大代表一個‘家’,讓代表有了學習、履職、活動的地方,讓人大代表和選民之間的互動實現了‘無縫對接’。”郊區周潭鎮田埠村黨委書記、區人大代表王琦説。
各聯絡站點堅持在密切聯繫人民群眾上下功夫,在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上做文章。引導促進市、區、鄉鎮三級代表進站開展接待選民,站內公示代表資訊和接待安排、流程、職責,原則上每月相對固定接待日,並提前多渠道通知選區選民和群眾。同時通過建立問題匯總分類機制,對預收集匯總群眾意見建議分級和分類,精準對接進站代表,提高了代表進站聯繫群眾的精準性和實效性。2019年底建站以來,代表接待選民1124人次,收集意見建議758件,一批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如“河溝清淤”“取水灌溉困難”“高壓電網清障”等短平快地得到解決,受到了群眾歡迎。把聯絡站點建成了密切聯繫人民群眾的“連心橋”。
在銅陵市郊區灰河鄉人大代表聯絡站內,一村民正向該鄉人大代表柳楊反映情況。
“我們不僅要把代表聯絡站建起來,而且要建好、管好、用好,真正使代表聯絡站成為代表履職的‘主陣地’、聯繫群眾的‘連心橋’、提升人大工作質效的‘助推器’。”周潭鎮人大主席汪迎東説道。
各聯絡站點積極開展“聚民意、惠民生、促發展,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召開動員部署會、活動推進會,發動各級人大代表進廠門走訪基層,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通過聯絡站把民聲、民意、民智匯集起來,著力打造問題建議收集、整理、轉辦、督辦的“重要窗口”。自去年開展“聚、惠、促”活動以來,共收集區級代表建議數181條,鄉級代表建議數385條,兩級代表建議轉辦或交辦235條,辦結149條,有力增強了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群眾點菜、代表下單、政府‘買單’”,代表聯絡站將一些群眾普遍關注的,如鄉村振興、城鄉規劃建設管理等普遍性問題,轉化為視察調研、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和閉會期間代表建議,經匯總後轉交政府,為政府決策提供最基層的聲音,實現“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轉變。幾年來,代表反映社情民意屬地鄉鎮辦辦理198件,轉區直部門辦理83件,有的短期解決不了的,轉為代表議案、建議。
民生連著民心,民生關係幸福。如今,人大代表聯絡站已實實在在成為郊區群眾排憂解難的前沿陣地,在推進産業發展、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好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不斷讓人大工作更接地氣,紮實推進基層人民民主建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為推動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作出人大新的貢獻。”郊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倪學文如是説。(圖文/周若楊、吳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