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産業 > 

銅陵 攜“銅”創新 向“綠”而行

發表于:2023-12-26 11:25  作者:羅曉宇、劉洋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通訊員 梅建廣/攝)

銅陵市義安區打造的以夜景聞名的犁橋水鎮景區。

圖為降雪後的犁橋水鎮景區,銀裝素裹,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通訊員 吳家富/攝)

銅陵有色金冠銅業分公司電解車間。

(通訊員 臧樹超/攝)

正在加快建設的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 

地處長江之濱的銅陵,是一座因銅而建、緣銅而興的城市。傳統工業型城市此前一直是銅陵的城市標簽。

如今,隨著綠色轉型發展的號角不斷吹響,銅陵從傳統資源密集型産業邁步向高端製造業轉變,集中力量打造新興産業集群,走出了一條具有銅陵特色的高品質轉型發展之路。

迴圈利用,資源型城市完美“蝶變”

銅陵是新中國銅業的搖籃,新中國的第一爐銅水、第一塊銅錠誕生於此,新中國銅工業的“長子”、世界500強企業銅陵有色集團位於銅陵。

12月5日上午,走進位於銅陵市的銅陵有色金隆銅業公司。在該公司渣選生産車間,直徑5.5米、長度8.5米的球磨機正在作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生産過程中産生的廢渣經過爐渣緩冷、破碎篩分等處理工序,可以實現資源回收再利用。

“我們每年要處理約90萬噸冶煉廢渣,通過渣選工藝産出約8萬噸高品位銅精砂,這些銅精砂返回到冶煉系統,實現了資源的迴圈利用。”銅陵有色金隆銅業公司渣選課課長助理章鵬飛説。

近年來,該公司投入1.1億元對環境集煙系統、尾氣脫硫系統進行改造升級,開闢銅金屬和稀貴金屬回收2條生産線,對在冶煉過程産生的爐渣等物料進行二次加工再冶煉,通過對電解中産生的大量陽極泥副産品再次提取,生産出金、銀等9種金屬。

“處理冶煉廢水,不僅節約廢水處理費用,還能帶來數百萬元收益,完全改變以往需要第三方處理中間物料的方式。”銅陵有色金隆銅業公司黨委副書記謝劍才介紹,如今,該企業通過技術革新,可年産高純度陰極銅45萬噸、金7.77噸、銀351.57噸以及鉑、鈀等稀有金屬。2023年銷售收入預計超350億元。

銅陵有色金威銅業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産銷售無氧銅、紫銅等各系列板帶材産品的企業,材料廣泛應用於電子資訊産業、高鐵等領域。

走進板帶車間內,可以看到,一批批金黃色的銅帶加工完畢擺放于車間。“這些銅帶在完成申報手續後,將運至銅陵保稅物流中心準備出口。”銅陵有色金威銅業公司經理胡銅生説。

“作為一家銅産品精加工和銷售企業,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大科研投入,在銅産品精加工上持續發力。”胡銅生表示,近期公司研發的高端銅鋯合金新産品取得關鍵突破,在微量元素的控制方面,可控制在以百萬分之一為單位的控制精度,以提升産品的耐腐蝕性和高溫穩定性,在核工業、航空航太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該公司銅鋯合金新産品已成功打入市場並實現批量化生産。

據了解,近年來,銅陵市按照“抓住銅、延伸銅、不唯銅、超越銅”的思路,做強銅冶煉,做優銅加工,拓展延伸産業鏈。銅陵打造了以銅製品為主的全週期産業鏈,加快銅産業轉型升級,從電解銅延伸出了7條完整的銅産業鏈,成為全國重要的銅基新材料産業集聚地和銅材精深加工産業基地。

傳承創新,打造文化底蘊深厚的“銅都”

以銅得名,因銅興市,銅陵有著3000多年的銅採冶歷史,銅文化是其主色調。如今,銅陵正依託獨特的銅文化資源,創新銅文化表達方式,讓“銅都”變得更有活力。

12月4日下午,在銅陵銅官府文化創意股份公司的文創産品展廳,一件件以植物、動物等為模型的銅工藝品形態逼真,琳瑯滿目的銅文創産品集中展現令人震撼。

省級非遺傳承人趙敏正將銅絲嵌入銅坯,正在製作一款精美的景泰藍作品。

“這件作品名字叫‘獨立瘦蓬笑晚秋’,它是用‘焚失法’技藝製作的。”趙敏介紹,“焚失法”這種古老的青銅鑄造技術一度失傳。

近年來,在國內青銅器研究專家指導下,“焚失法”技藝終於復原,並於2022年5月被列入省非遺名錄。現如今,該公司在傳承“焚失法”技藝基礎上,結合現代著色技術,創新發明“寫真銅藝”,提升了銅工藝品藝術效果,景泰藍、彩銅工藝品等創意産品,暢銷國內外。

在銅官府銅工業文化産業園新基地門口,該公司正在打造一座100%的“銅房子”項目——“銅官府”。

“建築表面完全用銅材料來裝飾,預計用料500噸,目前項目進度已完成60%。”銅陵銅官府文化創意股份公司董事長郭飛介紹,該項目展示國內外不同銅製作工藝、銅産品及生産過程,承載古銅都銅文化。建成後,這座倣徽式建築風格的“銅房子”將成為別具特色的地標建築。

“建設銅官府不僅讓遊客了解銅工藝,更要把銅文化産業資源聚集在一起,吸引更多的銅工業企業來銅發展,打造一個‘工業+文化+旅遊’的新發展模式。”郭飛説。

如今,銅陵市致力打造“中國銅藝之都”城市新IP,從銅藝交流、銅藝人才培養、銅藝非遺傳承、銅藝産品設計、銅藝研學5個方向發力,已建成國際銅雕藝術園、海峽兩岸銅雕藝術研究院等銅文化空間,舉辦了銅文化為主題的海峽兩岸文創設計大賽等活動,培育更多的銅藝技藝傳承人。

此外,為使銅文化持續“出圈”,銅陵打造了金牛洞古採礦遺址、銅博物館、“銅官山1978”文創園、銅官府創意産業園、北斗銅街等一批銅文化主題文旅産品;根據不同學齡段學生,開發了《千姿百態銅工藝》《穿越銅官山:礦工的故事》等13個精品特色研學課程,形成了“認識銅、尋找銅、使用銅、銅傳承”研學課程體系,打造了從銅遺址、銅開採、銅冶煉,再到銅産品生産、銅産品展示、銅文化演藝等多條完整的研學旅遊線路,讓遊客或者學子可以在城市裏追尋銅的記憶,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深層次解讀銅文化的古往今來。

項目落地,展現創新活力的“幸福銅陵”

2023年,銅陵市錨定“挺進全省前列”目標,全力以赴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提速提質提效。在項目招引建設、鄉村振興等方面真實地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發展活力。

12月5日上午,走進位於樅陽縣的安徽得壹能源科技公司。在電池裝備無塵車間裏,技術人員正在對設備進行安裝調試。

得壹能源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周曉忠介紹,得壹鋰離子動力電池項目總投資100億元,主要從事方形和圓柱形電芯、模組生産。預計到2026年底,20GWh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産基地建成達産,年産值可達200億元,可直接吸納3000多人就業。

當前,樅陽縣將該項目列為全縣“首位工程”,正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産業佈局,引導鏈上企業強強聯合,對接新能源企業相關企業115戶。

12月4日,由中鐵大橋局承建的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首根主纜索股架設完成,標誌著G3大橋正式進入主纜架設施工階段。12月5日下午,走進該項目建設現場,滔滔江水之上,只見大橋南北主塔遙遙相望,“貓道”懸于空中,一條“空中走廊”橫跨長江兩岸。

“G3大橋具有‘高速公路、城際鐵路、貨運鐵路’三種過江功能,是千米級大跨度鋼桁梁橋在世界範圍內的首次採用,跨度位居公鐵分層佈置的同類橋型世界之首,預計2024年2月初完成主纜架設。”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項目部黨工委副書記張弛説。

張弛介紹,總投資86.8億元的G3銅陵長江公鐵大橋是銅陵完善綜合交通設施建設的重要工程。大橋路線全長11.88公里,其中跨江主橋長1505米,主跨988米,大橋按照“四線鐵路+六車道高速公路”的標準建設。據悉,2025年7月,這座世界首座“雙層斜拉——懸索協作體系大橋”的公路橋將竣工投用,對提高高速公路銅陵段通行能力、完善區域鐵路佈局等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

來到位於銅陵市義安區的犁橋水鎮。夜幕降臨,水鎮道路兩側高高挂起的大紅燈籠亮起,遊客于夜色中跨過拱橋,穿越牌坊,仿佛置身於“人間仙境”。

“犁橋水鎮最大的亮點在於夜遊,我們在燈光科技這塊下功夫,根據水鎮建築特點,把現代的聲、光、電體現得淋漓盡致,將一幅江南水鎮畫面呈現于遊客面前,讓人回味無窮。”犁橋水鎮景區綜合部部長劉東成介紹。

走上離水鎮入口處不遠的石板橋,放眼望去,犁橋水鎮的自然奇觀之一“漫天晚霞”映入眼簾,波光粼粼的水面、錯落有致的徽派建築,映著雲霞,光影變幻,為夜幕下的水鄉揭開了美麗序幕……

劉東成介紹,作為“十四五”文旅重點項目——“犁橋水鎮”是銅陵今年推進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發展的典範,是銅陵體量最大的特色古建築群落,匯聚了各地的美食、小吃,在街巷營造出不同時代生活與商業氛圍,全力打造遊客嚮往的“詩和遠方”。

據了解,自4月28日開園以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這裡累計接待遊客達276萬人次,其中市外遊客約138萬人次,共實現營業收入6145萬元。在第四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産業博覽會上,銅陵犁橋水鎮景區入選《2023年度長三角文化及相關産業重大項目》。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