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鄉村振興 > 

淮北:産業新氣象 鄉村正變樣

發表于:2023-12-11 11:08  作者:湯超、丁賢飛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沈好好

(記者 李博/攝,通訊員 杜磊/攝)

11月30日,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一家外貿企業的女工正在加工羽絨服。 

(記者 李博/攝)

12月1日,濉溪經濟開發區,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趕制訂單。

從蔥蔥郁鬱的山場到魚兒歡悅的漁場,從機器轟鳴的車間到泥土芬芳的田野,連日來,正在構築“五宜城市”的淮北大地上,人們正用勤勞的雙手,繪就一幅幅振奮人心的“鄉村振興圖”。

盤活資源,服裝車間裏笑聲多

11月30日,冬日的暖陽照在位於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返鄉農民工創業園,靜謐而溫馨。

走進園區內淮北盛德服飾有限公司的縫製車間,伴隨著縫紉設備發出短促的“噠噠”聲,一件件羽絨服很快在流水線上生産出來。

“今年的羽絨服是緊俏貨,我們這更忙了。”公司負責人王建坤説道,淮北盛德服飾于2022年入駐淮北市烈山區古饒鎮,其生産的服裝大多數出口到歐美,今年接到的訂單超5000萬元。

手握大量訂單,盛德服飾自然是上下忙碌一片。王建坤説,公司在這裡有兩個車間,一個是縫製車間,一個是包裝車間,有200多名本地人在這裡工作。

“在家門口做手工活,不僅方便照顧家庭,還能每月掙到不少的工錢呢!”古饒鎮半峭社區村民陳敏正埋頭為一件羽絨服縫上拉鏈,她微笑著説。

服裝車間還為特殊人群創造了合適的就業崗位。半峭社區43歲的趙文鳳因病被納入防返貧監測戶後,經村裏介紹到盛德服飾工作。“我從事一些簡單零工,每天只要幹四五個小時,一個月下來有一定收入。能在家門口找到活幹,心情也好了很多。這個車間真是建到了我們村民心坎上。”談及眼下的工作,趙文鳳充滿感激。

據古饒鎮黨委書記陳平生介紹,服裝車間的所在位置以前是一家酒廠舊址。鎮裏拿出資金,對此處進行改造,建起了兩棟廠房,並引進盛德服飾,“這家公司現已為留守婦女等特殊群體提供就業崗位220余個,年支付工人工資800萬元左右,切實通過企業就業幫扶提升了群眾的家庭收入。”

産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該鎮以産業發展為重點,利用村閒置資源建設實體“微工坊”,探索“鎮黨委+村(社區)黨組織+企業+農戶”共富模式,打造“一村一工坊”,帶動企業增效、集體增富、農民增收。今年初開展試點以來,古饒鎮所轄12個村(社區)培育引進鄉村産業項目12個,預計年産值共計6000萬元,帶動農民每人平均月增收約3000元。

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近年來,淮北市以産業發展為抓手,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去年全市316個村(涉農社區)集體經濟收入1.54億元,同比增長50.31%,其中,5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強村達到132個,佔比41.78%。

農旅融合,“川藏線”上果飄香

汽車沿著“皖北川藏線”行駛,群山連綿,夕陽西下,遠處的城市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11月30日下午,走進淮北市烈山區,第一站便是“皖北川藏線”。

烈山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朱勇介紹,“皖北川藏線”總投資約1.6億元,建設週期3年,“它把南莊野杏林、倒流河,石榴博物館、明清石榴園,龍脊山等多個分散的景點連接起來了,形成一條蜿蜒盤旋的最美風景線。”

國家4A級景區四季榴園正坐落在“皖北川藏線”上。沿著道路兩側,只見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種植石榴樹,沿路也不時有商販售賣石榴産品。

“我家種了30多畝青皮軟籽石榴,現在寬敞的柏油路修進了村,在石榴收穫季,每天到山上來拉石榴的車輛絡繹不絕。另外,村裏還建了石榴榨汁廠。今年,我家僅石榴這一項就掙了10多萬元。”烈山鎮榴園社區村民宋興寶高興地説。

據介紹,榴園社區位於烈山鎮東部山區,有許多石頭山,當地積極探索集體經濟增收模式,通過發展壯大石榴産業、盤活景區閒置資源等措施,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多點開花、壯大提質。

“我們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石榴産業。”朱勇介紹,當地組織成立塔仙石榴專業合作聯社,服務農戶石榴種植面積2萬餘畝,在石榴盛果期,對石榴進行統一收購包裝銷售,每年幫助農戶銷售石榴1萬餘噸,2023年合作社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突破2.3萬元。

另外,榴園社區還盤活閒置資源,打造四季榴園景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當地通過舉辦地鍋雞美食文化節、石榴文化旅遊節,承辦“長三角”自行車賽等活動吸引遊客消費,今年“五一”、國慶期間,接待遊客33.7萬人次,帶動500余人就業,周邊石榴産品、地鍋雞餐飲店、零售攤點等其他營業收入突破900萬元。

隨著“皖北川藏線”的走紅,烈山區烈山鎮榴園社區的石榴和南莊村的石磨麵粉、宋疃鎮的黃營靈棗等在當地有一定知名度的農産品也走出了深山,成為“致富果”。以石榴為例,2023年,榴園社區石榴産品總産值已突破1.2億元。

迴圈養殖,錦鯉“遊”向國際市場

走進淮北市相山區渠溝鎮郭王村的校春錦鯉文化産業園,一座現代化智慧迴圈水養殖溫室映入眼簾。

溫室內,近70種純進口錦鯉正在“泳池”裏擺動著身姿。它們的“皮膚”或白、或紅、或白紅黑三色交織,讓人賞心悅目。

錦鯉是名貴的大型觀賞魚,既有觀賞價值,又能産生經濟效益。但傳統水産養殖業利潤較低,産業園轉換思路,將賽道定位在休閒農業上,走出了一條高産值的發展路。“像這個是我們養殖2年的錦鯉,市場平均售價是5000塊錢一條。”園區負責人劉萬春指著一條紅白相間的錦鯉説,他們養殖的錦鯉主要出口到東南亞、南韓等國家和地區。

2022年,當地通過招商引資,校春錦鯉文化産業園在郭王村開建,佔地64畝,總投資約5000萬元,一期投資約2600萬元。目前,校春産業園中已儲備錦鯉10000多尾,是安徽省內建設規模最大和硬體設施最強的進口觀賞魚類繁育養殖基地。

目前附近的村莊有30多位村民在校春錦鯉文化産業園內打工。“他們的收入有高有低。其中,技術員的月薪在10000元左右。”劉萬春介紹道。

值得一提的是,校春錦鯉文化産業園為解決傳統水産養殖業佔地空間大、水資源浪費、污染環境、養殖環境可控性低、産品品質不安全等諸多問題,使用了迴圈式水産養殖系統,擺脫了傳統粗放經營性、資源依賴性生産方式,既保護了環境又推動著水産養殖可持續發展。

劉萬春表示,未來,園區將以現代化智慧水産養殖為依託,以錦鯉的傳統文化寓意為創意,借力周邊以種植菊花、白芍、油葵等為主的“芳香小鎮”的環境,吸引遊客前來觀光、露營、親子遊、研學、餐飲等。

“我們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産業,發揮好政府對企業的引領作用,從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集中力量培育企業,全方位搞好服務。”相山區渠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任健説。

科學育種,草莓種出好“前景”

濉溪縣四鋪鎮五鋪村倚莓園種植農場內,大棚寬敞明亮、光照充足,一顆顆飽滿紅潤的草莓從藤蔓中悄悄“探”出頭來,果香四溢,讓人垂涎欲滴。

“冬季果子生長週期長,吸收營養充足,更香甜好吃。”正在農場內彎腰採摘草莓的淮北市民李倩倩説,她是專門驅車來四鋪鎮採摘草莓的。

據五鋪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趙彬介紹,倚莓園種植農場佔地100畝,總投資250萬元,由五鋪村駐村工作隊與村“兩委”共同爭取資金、謀劃建設,是淮北市目前規模較大的草莓專業種植園。

2022年4月,安徽全省確定的第一輪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區中,市級試驗區僅有2個,淮北市為其中之一,承擔“黨支部引領合作社發展”改革任務。

為了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五鋪村以黨建為引領,成立了濉溪縣維拓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採用“村集體+大戶+農戶”的方式運營。

“由維拓農業運營的倚莓園種植農場不僅有草莓銷售收入,還探索出繁育草莓種苗的好路子。”趙彬説,村裏育出的草莓種苗供不應求,今年僅銷售草莓種苗就掙了二三十萬元。

近年來,五鋪村不斷優化種植技術,推廣標準化、綠色化種植技術,不斷提升草莓種植現代化和科技化水準,發展壯大草莓産業,吸引遊客前來觀光旅遊、採摘休閒,增加群眾收入,促進鄉村振興。目前,這個村共種植草莓300余畝,紅顏、妙香、粉玉和奶油等品種的草莓已經開始陸續成熟,村集體經濟收入今年有望突破100萬元。

一顆顆草莓,串起了農戶的致富夢,實現了産業興旺、強村富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動力。

“這一季的草莓能夠一直採摘到明年5月初,我們打算明年1月舉辦首屆草莓文化節,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提起未來,趙彬信心滿滿。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