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安徽 :“無廢”建設讓城市更美好

發表于:2023-12-11 09:55  作者: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無廢城市”建設與減污降碳、實現高品質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生産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緊密相連。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是實施全面節約戰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對實現安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建設美麗安徽意義重大。

2022年4月,合肥、馬鞍山、銅陵三市入選全國“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安徽省政府高度重視,連續兩年(2022-2023年)將推動3個國家級“無廢城市”高品質建設納入年度重點工作。省生態環境廳聯合18個省直部門深入推進安徽省“無廢城市”建設,2023年12月建立省級“無廢城市”聯席會議制度,梯次推進全省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將“無廢城市”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支援範圍。2023年推動阜陽、滁州、蕪湖、宣城、池州、安慶6個城市開展省級“無廢城市”建設;2024年推動蚌埠、淮南等7個城市開展省級“無廢城市”建設;2025年實現我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全面開展。

合肥、馬鞍山、銅陵市政府成立了“無廢城市”建設領導小組或工作專班,出臺“無廢城市”建設方案及配套政策。各地以“無廢細胞”建設和固廢資源化為抓手,積極探索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新路徑。銅陵有色冬瓜山銅礦和銅陵海螺傘形山礦“無廢礦區”基本建成;和縣化工園區、馬鞍山慈湖高新區相繼啟動“無廢園區”建設;江汽集團、馬鋼等企業積極創建“無廢工廠”。“無廢城市”建設加速推進了我省固體廢物源頭減量、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

在工業領域,不斷提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準。2022年,全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較2021年提升1個百分點;持續強化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綠色工廠評價,推進國家、省、市三級綠色製造體系建設,以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為牽引,推動傳統産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全省綠色工廠能效水準整體位於行業前列,綠色園區能源資源利用水準顯著提升,帶動引領綠色生産方式加速形成;加強清潔生産審核。以印刷、傢具製造、水泥生産、化學原料製造、危險廢物治理等行業為重點,聚焦高排放、高能耗、高污染企業,2023年對167家重點企業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産審核,通過工藝升級、技術改造等手段,著力從源頭上減少固體廢物産生量。

在農業領域,持續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化工作。推進農業資源利用集約化、投入品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産業模式生態化,推進農業綠色迴圈低碳發展。示範推廣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等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建立完善廢舊農膜與農藥包裝廢棄物“兩回收”處理體系,著力形成重點行政村有回收網點、鄉鎮有暫存中心、縣區有回收主體的體系佈局,初步實現“回收網點—回收主體—無害化處置”的回收處理路徑;實施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動計劃,成立省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産業聯盟。

在生活和建築領域,2022年,全省生活垃圾産生量約1500余萬噸。全省建成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51座、廚余垃圾處理設施18座,設計處理能力4.88萬噸/日,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省建成建築垃圾消納場所(含資源化利用)57個,2022年全省建築垃圾清運量超1.7億噸,綜合利用量超1.4億噸。

在危險廢物領域,不斷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工作。截至2023年11月底,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722.3萬噸/年,總體滿足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需求;著力防控環境風險,對産廢單位、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全面開展現場檢查,防範化解了一批涉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隱患;服務高品質發展走深做實。穩妥銜接廢鉛蓄電池集中收集和跨區域轉運試點工作,廢鉛蓄電池規範收集量逐年增加。持續推進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集試點工作,力求破解小微産廢單位及社會源類危險廢物收運、處置難題。不斷優化安徽省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利用“白名單”機制,跨省轉移效率進一步提升。

合肥

構建分類施策、城湖共治、創新驅動産業支撐的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新模式

入選國家級“無廢城市”建設名單以來,合肥市把“無廢城市”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優勢,紮實推進五大類固廢源頭減量、資源利用和無害化處置,著力構建分類施策、城湖共治、創新驅動、産業支撐的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新模式,“無廢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強化制度引領,健全推進機制。科學編制方案。印發《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明確廢物清單、任務清單、項目清單和責任清單“四張清單”。市縣協同發力,構建“1+13”推進體系;建立推進機制。依託市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成立“無廢城市”建設專班,市政府分管領導牽頭、21個成員單位參加,召開“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調度會,建立計劃總結、考核評估等6項制度;開展考核評估。制定《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目標考核辦法(試行)》及年度工作要點,將“無廢城市”建設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等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對專班成員單位,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分類考核評估,進一步壓實責任、形成合力。

聚焦重點領域,推動綠色轉型。加快産業綠色轉型;發揮科創最大優勢,推動綠色轉型升級,戰新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57%。創建2個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和1個綠色園區,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23家;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實施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增效,在巢湖流域一級保護區建設84個減量示範區,實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升行動,培育千噸以上秸稈産業化利用企業39家,設置農藥包裝廢棄物(農膜)回收鎮級網點89個、村級網點868個;推行綠色生活方式。構建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居委協調、物業參與、志願服務“五位一體”的垃圾分類工作格局,城區4814座集中投放點全部投入使用,原生生活垃圾在全省率先實現“零填埋、全焚燒”。補齊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短板,開工建設包河區建築垃圾利用等項目,推動渣土對口包保消納。

堅持創新驅動,探索特色模式。助力打造巢湖“最好名片”。建立巢湖藍藻防控三級網格化體系,構建以藍藻深井處理裝置和藻水分離站為重點、藍藻磁捕船為配套的應急處置設施。開展巢湖底泥檢測和南淝河口清淤,探索藻泥與農業固廢協同資源化利用;促進戰新行業固廢資源迴圈利用。聚焦“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開展減廢增效,在積體電路行業探索危險廢物“點對點”定向利用,形成門類齊全、能力匹配的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體系。聚力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建立廢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和回收利用體系。圍繞爭創“中國家電之都”,推動廢棄家電回收利用提升增效;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現有國家級、省級裝配式建築産業基地9個、21個,千億級産業集群初具規模,2022年“1+5”建造模式等3項創新舉措被住建部列為可複製、可推廣的全國經驗。入選全國政府採購支援綠色建材促進建築品質提升試點城市,首批22個項目啟動實施。

推進體系建設,提升支撐保障能力。建立市場體系。全市綠色貸款餘額達1590億元,組織“無廢城市”建設項目政銀企對接,為“無廢城市”建設注入源頭活水,助力固廢利用處置行業做大做強,近年來已有通源環境、勁旅環境、元琛環保等固廢類企業上市;完善技術體系。成立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環境研究院,設立土壤與固廢污染防治等5個技術中心。建立“揭榜挂帥”機制,開放應用場景,徵集先進適用技術;嚴密監管體系。實行危險廢物産生情況線上申報、管理計劃線上備案、轉移聯單線上運作、危險廢物經營情況線上填報,完成危險廢物申報登記3916家,引入第三方提升危險廢物精細化管理水準;構建宣傳體系。制定《合肥市“無廢細胞”創建工作方案》,到2025年創建“無廢細胞”300個以上。發佈合肥市“無廢城市”建設Logo,製作科普視頻在地鐵投放,在全市推送14種“無廢細胞”海報,大力宣傳“無廢”理念。

馬鞍山

緊扣地方特色 構建“無廢”發展模式

馬鞍山市以成功入列國家“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城市名單為契機,錨定“生態福地、智造名城”城市定位,努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堅決打贏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攻堅戰。2022年10月,馬鞍山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馬鞍山市“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緊密圍繞“1+1+N”目標,即建立1套體系,制定1套標準,建設N個重點項目,積極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工作。

強化頂層設計,主抓責任落實。馬鞍山市“無廢城市”納入了《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馬鞍山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協同配合,一體推進。2023年4月,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和市長擔任雙組長的“無廢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動“無廢城市”建設。2023年6月起,市“無廢城市”建設辦公室相繼印發了馬鞍山市“無廢城市”建設指標體系、任務責任清單、重點工程項目清單、“無廢細胞”創建工作方案及評估細則,50項考核指標,101項主要任務,36項重點工程項目,10類不少於200個“無廢細胞”,逐項分解,落實責任。引入國家級科研院所對全市“無廢城市”建設進行指導、評估、總結與凝練,打造馬鞍山市“無廢城市”建設智庫,進一步提升“無廢城市”建設技術實力。

聚焦産業特點,狠抓源頭減量。緊抓工業園區固危廢治理的“牛鼻子”,積極推動工業園區建設“全類型、全覆蓋、全過程”的固危廢分類處置和資源利用體系。和縣化工園區、慈湖高新區、馬鋼股份公司相繼完成了“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建設方案編制。全市9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積極開展生態工業園區、綠色園區建設以及迴圈化改造,市經濟開發區成功創建國家綠色園區,當涂經濟開發區成功入選國家2023年度綠色園區名單,鄭蒲港新區、當涂經濟開發區爭創國家生態工業園區,全市9個園區完成迴圈化改造實施方案編制並報送省發改委備案。鄭蒲港新區建立了1個固體廢物數字化監管資訊化平臺,開辦了3個“公益環保超市”的配送中心,基本實現了園區危廢應收盡收。寶武馬鋼積極落實“産城融合”的責任擔當,持續推進“固廢不出廠”自迴圈産業模式,打造“三鏈一倉”無廢應用場景,推動“無廢集團”“無廢工廠”試點建設。

聚焦城市定位,創新數字賦能。緊貼“智造名城”發展與“無廢城市”融合,創新將“市級以上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建成數量”作為馬鞍山市“無廢城市”建設考核指標,積極推進企業“三化”改造。截至目前已獲得工信部智慧製造優秀場景2家、省級智慧工廠15家、省級數字化車間61家、市級智慧製造標桿示範企業6家,全市累計擁有市級以上智慧工廠、數字化車間、數字化生産線219戶。積極推進數字化在固廢管理場景中的應用,以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為試點,建立了“政府主導、分層負責、市場運作、數字管理”的“馬鞍山模式”,打造了“網點集群、全域覆蓋、智慧收集、有償回收、閉環管理”的數字化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已先後在博望區、和縣、鄭蒲港新區等縣區建立了256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每個網點安裝有智慧收集櫃,農戶們可以通過手機登錄操作,將廢棄的農藥瓶和塑膠包裝投入到智慧收集櫃中,經過自動稱重,現場即可收到兌換金,回收的廢棄物則由專門的第三方機構回收轉運處理。

銅陵

“銅”心協力 再踏征程 建水清岸綠新城

銅陵,因銅得名、以銅而興,素有“中國古銅都,當代銅基地”之稱。2019年,銅陵成為全國首批“11+5”“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2022年4月,銅陵再次入選全國“113+8”“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城市,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持續發展,國家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績效考核優秀,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廢棄農膜回收利用省級考核優秀,垃圾分類工作連續六次位列全國124個小城市第1檔第1名。全市工業固廢、農業廢棄物、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大幅提升,城市環境品質顯著改善,“無廢城市”建設成效初顯,也為其他資源型城市蹚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

“迴圈化”處置,提升綜合利用效率。銅陵市緊緊圍繞銅冶煉、硫磷化工、建材三大資源迴圈産業鏈,以靜脈産業築牢“無廢城市”建設根基,推動銅工業實現全産業鏈減廢,磷石膏、鈦石膏實現綜合利用和生態處置,以尾礦治理為主線,推動大宗固體廢物源頭消減,大力發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産業,提高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效率,構建全産業的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技術體系,實現工業固廢高效、高值、規模化利用。近年來,銅陵市已經實施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有19個,總投資約32.99億元,年綜合利用尾礦557萬噸、磷石膏168萬噸、鈦石膏314萬噸、銅冶煉渣223萬噸、粉煤灰30萬噸、銅陽極泥5000噸,年産黃金8.3噸、白銀270噸、水泥緩凝劑160萬噸、超微細粉60萬噸、預拌砂漿20萬噸、加氣混凝土板材25萬m^3、加氣混凝土砌塊5萬m^3、蒸壓粉煤灰磚系列産品5000萬塊、礦山充填專用膠凝材料30萬噸、標準除銹磨料砂60萬噸,年産值約40億元,為資源型城市轉型走出了一條“資源—産品—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新産品”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數字化”引領,危險廢物全鏈條監管。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引入“物聯網+危險廢物”智慧監管服務平臺賦能“無廢城市”建設。根據“物聯網+廢礦物油”智慧監管平臺的試點經驗,安徽摩力孚再生資源有限公司自主升級研發了“物聯網+危廢”智慧監管服務平臺,建立了危險廢物從産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的全生命週期資訊化動態跟蹤監管服務體系。通過“物聯網+危廢”智慧監管服務平臺推動危險廢物可追溯管理,為危險廢物監管和執法提供精準資訊,從而提升工作效率,由“傳統監管分散化”轉變為“數字監管精細化、智慧化、個性化”,由“傳統經驗式執法”轉變為“重點科學精準化執法”,以“智治”助推“無廢城市”建設。銅陵市參與企業已達226家,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40家,小微企業186家,收集轉移危險廢物4500余噸。

“精細化”施策,支撐“無廢城市”建設。2023年7月31日,銅陵港好江南公司牽頭制定的《廢棄露採坑一般工業固廢處置與生態修復技術規範》省級地方標準通過省市場監管局審查正式頒布。銅冠建材重大科技專項——“資源型城市大宗銅尾礦規模化增值消納關鍵技術開發與示範”取得積極進展,為推進銅尾砂規模化利用,該公司舉辦了銅尾礦作路基材料推介會,《銅尾礦作道路材料應用技術規程》通過了省級地方標準立項。持續開展中小微企業和社會源類危險廢物收集、貯存、轉運試點工作,市生態環境局會同交通局召開了“物聯網+危廢”智慧監控服務平臺升級項目實施推進會,著力構建危險廢物從産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的全生命週期資訊化動態跟蹤監管服務體系,實現危險廢物可追溯管理;通過智慧管控平臺累計開展危險廢物管理專項培訓12場;為平臺入駐單位提供危險廢物線上線下收集轉移處置利用一站式服務並提供環保諮詢技術支援。市生態環境局以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為抓手,依託安徽省固體廢物管理資訊平臺,建立危險廢物産生單位、經營單位“一企一檔”並動態更新。在農業廢棄物方面,積極協調幫助安徽雙贏東南再生資源公司將回收的廢農藥瓶規範化、無害化處置。會同城管局、教體局召開了低價值可回收物收集箱布設推進會,推動收集箱布設向重點企業、高校延伸。市發改委、市農業農村局、市城管局持續推進迴圈經濟、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垃圾分類等領域相關工作,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領導開展了“無廢城市”建設情況專題調研督導,赴湖北省開展磷石膏規模化利用調研。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