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安徽省國有資産“家底”如何

發表于:2023-12-05 09:57  作者:汪國梁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通訊員 肖本祥 /攝)

蕪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超大型水泥熟料生産基地。

(通訊員 過仕寧/攝)

銅陵有色銅冠電工有限公司生産線。

國有資産是全體人民的共同財富。用俗話説,就是“家業”。無論是集中力量辦大事,還是應對風險挑戰,或是保障人民群眾的長期福祉,“家業”大、“家底”厚實,才有底氣。就安徽而言,這份“家業”有多大,作用發揮得如何,管得怎麼樣?《關於2022年度國有資産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下稱《國資報告》)和《關於2022年度金融企業國有資産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下稱《金融企業國資報告》),提供了非常全面的資訊。

一份規模龐大的“家業”

基於國有資産的性質和管理制度,《國資報告》將我省國有資産分為四類進行統計,分別是企業國有資産(不含金融企業)、金融企業國有資産、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産、國有自然資源資産。

前三類國有資産的多少,均可以直接體現為貨幣計價。截至2022年底,全省國有企業資産總額88808.9億元,全省國有金融企業資産總額37763.0億元,全省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産總額16361.3億元。三者合計,超過14萬億元。

有一類國有資産的多少,不是以貨幣計價,而是直接以實物數量的形式體現。這是國有自然資源資産,包括國有土地,各類礦産資源,水資源,國有森林和國有林地、國有濕地、國有草場,以及自然保護區等。其中,國有土地面積等數據尚待國家審核,礦産資源全省共發現128種,水資源總量 545.19億立方米,全省自然保護區109處。

應對風險挑戰的“壓艙石”

具有價值、能夠創造效益,才能稱為“資産”。規模龐大、功能多樣的國有資産,是助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支撐。

這一點,在2022年體現得尤為明顯。

事非經過不知難。去年經濟運作面臨的內外形勢之複雜、風險挑戰之多,無論是宏觀決策者還是微觀主體,都深有體會。特別是總需求不足的問題,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突出矛盾。

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擴大內需,一靠消費,二靠投資。消費的作用是基礎性的,在消費上著力,是著眼長遠,但見效相對較慢。穩增長,要兼顧長遠和當前。擴大有效投資仍然是重要抓手。

誰來投?資産雄厚的國有企業當仁不讓。特別是在民間投資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國有企業對於擴大有效投資的作用更加突出。

《國資報告》顯示,去年省屬企業有效投資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投資 2108.7億元、同比增長9.8%。一批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大項目迎來開工、建成、投運等關鍵節點:引江濟淮工程歷時6年建設實現通水通航,交控集團7個高速公路項目建成通車,機場集團新橋機場T2航廈全面開工。

去年我省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增長9%,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資國企在穩投資上“頂梁柱”“壓艙石”作用。

“壓艙石”的作用還體現在幫助中小微經營主體降低成本和穩崗就業等方面。

《國資報告》顯示,去年,全省國資監管企業、省屬文化企業分別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房租24.2億元、3602萬元。省屬企業全年錄用員工1.5萬人、提供見習崗位5500余個。在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經營成本中,房租往往佔了相當大一塊。數十億元房租的減免,對於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降本紓困,無疑起到積極而直接的作用。

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排頭兵

在應對風險挑戰時,國有資産、國有企業是底氣所在,在創新驅動發展、産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國有企業也起到了引領、帶動作用。

《國資報告》顯示,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興産業佈局、傳統産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等方面,省屬企業去年都取得了積極進展。

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安徽要加快建設自立自強的科技強省,聚集了大量科技創新資源的國有企業應當也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省國資委、省科技廳此前曾出臺文件,將省屬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和産品清單”(簡稱“尖30”)項目視同省科技重大專項。《國資報告》顯示,省屬企業“尖 30”項目有 8個取得突破性進展、17個取得重要進展,37項創新成果榮獲 2021年度省科學技術獎、佔全省總數的 11.6%。

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新興産業是強勁引擎。由於新興産業往往具有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成長性等特點,國有資本在培育期的支援和引領帶動顯得尤為重要。安徽在新型顯示、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産業上,都創造了國有資本“以投帶引”的經典案例。

堅持近年來探索形成的正確做法,加快新興産業佈局,去年省屬企業完成新興産業投資 402.8億元、同比增長 90.7%。“三新一高”(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與智慧網聯汽車、高端裝備)領域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産,同時還佈局了積體電路、量子資訊等未來産業。以新能源行業為例,光伏“獨角獸”華晟新能源短短三年估值便超百億元,去年異質結産能、異質結電池與組件量産效率、異質結電池與組件生産與出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超常規成長便離不開我省國有資本的堅定投入。

國有金融企業在“科創+産業”方面的作用值得一提。去年,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成功獲批。《金融企業國資報告》顯示,我省完善科創金融服務體系,注資8億元成立省科技融資擔保公司,新增設立2億元科技企業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池,2022年末科創類企業貸款餘額3592億元,比上年增長36%。

關注新興産業的同時,還應注意在建材、有色金屬等傳統産業,安徽有著海螺、銅陵有色等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國有龍頭企業,在相關領域積累的國有資産規模龐大。這些傳統産業的“大塊頭”,在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國資報告》介紹,海螺集團榮獲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海螺、銅陵有色均連續數年入圍世界500強。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帶來的戰略機遇下,國有企業積極發揮創新主體作用,集聚各類創新要素,加快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將會在創新驅動發展中更好地擔當排頭兵。

從管資産向管資本轉變

國有資産家大業大,大有大的好處,但大也有大的難處。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偌大的“家業”,怎麼管,才能保值增值,才能用得其所、發揮好功能?

從管資産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是國有資産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首先,這是因為隨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進,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國有企業股權多元化,傳統“管人管事管資産”模式已不適應新情況,國資監管機構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和公司章程,依據投入資本的多少和比重來行使權利。其次,以管資本為主,也是遵循市場規律、對接國際規則,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減少對經營主體的行政干預的必然要求。

推動國有資産資本化,是管資本為主的題中之義。實物形態的國有資産,轉向價值形態、可以用財務語言清晰界定、有良好流動性、可以進入市場運作的國有資本,增強了資産流動性和運營效率,提升了融資能力。《國資報告》指出,去年,我省國有資産資本化證券化實現良好開局。省屬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增至24戶,資産證券化率突破50%,全年省屬企業直接融資超千億元。直接融資的一個典型案例是中金安徽交控REIT項目的成功發行。安徽交控集團以沿江高速公路蕪湖至安慶段(路線全長161公里)為底層資産,發行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公募REITs項目,發行規模108.8億元,凈募集資金近55億元,有力保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求。

資本的管理運作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以管資本為主,需要做大做強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等專業平臺,提升資本運營專業化水準。《國資報告》指出,去年,省屬企業交控集團、能源集團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省屬企業“兩類公司”增至4戶,“兩類公司”資産總額、年度完成投資佔省屬企業比重分別提升至34.8%和55.8%。

交控集團、能源集團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意義,正在逐步顯露。以能源集團為例,運用資本力量,進行“組局式”投資,連結多方資源和社會資本投入長豐能源綜合改革試點、省充換電一張網建設,為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新興産業發展發揮了更大作用。

隨著國有資産資本化證券化的推進和投資運營平臺公司的建設,國有資産這份大“家業”,將會實現更高的管理運作效率,在加快合理流動中更好地保值增值,在優化資本佈局中更好地助力地方發展。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