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先輩懷著友好交往的樸素願望,穿越草原沙漠,開闢出聯通亞歐非的陸上絲綢之路。
一千多年前,先輩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開啟了人類文明交融新時期。
十年前的金秋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哈薩克和印度尼西亞時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由此開啟國際合作的嶄新篇章。
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內陸地區從“後衛”變成“前鋒”,沿海地區開放發展更上一層樓,中國市場同世界市場的聯繫更加緊密。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更打開了安徽對開放的無限想像,激發了安徽人民通陸聯海、向海而興、開放圖強的信心決心。
種子一旦播下,就會蓬勃生長。
奮力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安徽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由2013年121.4億美元增長到2022年313.7億美元,年均增幅達到11.1%,佔全省比重提高到27.7%。截至2022年底,安徽省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的境外企業資産總額已達135億美元,是2013年的4.6倍。
“十年樹木”漸成林。
安徽,跨山海之遠,走共贏之路。
跨越山海的“雙向奔赴”
絲綢、茶葉、陶瓷,曾經是兩千多年前古絲綢之路上的中國暢銷品,聯通中外的古代著名商路也因之冠名“絲綢之路”。
當下,在這條越來越寬廣的合作共贏之路上,新圖景正徐徐鋪展。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訂單多了。”安徽理士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外貿負責人楊敏説。
10月初,在安徽理士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4條生産線、2條包裝線開足馬力全速運轉。
“今年以來,公司訂單充足,生産線一直保持滿負荷狀態。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鋰電池同比增長近1倍。”楊敏説。
貿易暢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著力點,是推動各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
曾經,暢銷古絲綢之路的是絲綢、茶葉、瓷器等。如今,鋰電池、汽車、家用電器等成為熱銷品。
來自合肥海關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機電産品1331.1億元,佔同期安徽省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總值的68.7%。其中,出口汽車416.3億元,同比增長1.7倍;出口家用電器97億元,同比增長39.2%;出口鋰電池29.7億元,同比增長4.5倍。
“一帶一路”帶來的是發展和繁榮,走的是合作共贏之路。
數字是最有力的佐證。
2013年,安徽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753.3億元;2022年底,這個數據為2094.7億元,累計增長了1.8倍。
再看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3056.5億元,同比增長20.6%,高出外貿整體增速14.5個百分點。
一批批皖企、皖貨跨越山海、遠赴重洋的同時,安徽也借力海外産能完善本土供應鏈。
在銅陵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肯亞的牛油果、泰國的榴蓮……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優質農産品漂洋過海端上了安徽餐桌。
“安徽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産業鏈供應鏈銜接更加暢通,進出口産品互補性不斷增強。”合肥海關有關負責人説。
從産品類別上看,目前,安徽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口産品主要以積體電路、半導體製造設備等機電産品以及銅礦砂、農産品、銅製品等為主。
10年間,海關特殊監管區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目前安徽已累計獲批5個綜合保稅區。合肥等市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蚌埠中恒商貿城獲批國家級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市場。
安徽,對外貿易水準不斷提升。
眼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合作不斷擴大,跨境電商平臺和海外倉建設如火如荼;“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示範區建設,帶動技術、品牌、服務等加速“走出去”……
“鋼鐵駝隊”的強勁帶貨
陸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於途”,海上“舶交海中,不知其數”。
這是古人筆下的古絲綢之路繁忙景象。
今天,繁忙以另一種形式呈現。
合肥北站物流基地,當第一縷曙光衝破雲層時,這裡早已開始了忙碌的一天。
“效益與效率是企業最關心的事。中歐班列‘鐵路快通’模式進一步壓縮了貨物在途時間,為企業贏得了更多商機。”合肥國際內陸港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鋒説,通過中歐班列,貨物的運輸成本相較于空運節省了25%至50%,運輸時間比海運節省約60%。
在他身後,隨著一聲嘹亮的鳴笛響起,一列滿載著國産汽車的中歐班列(合肥),緩緩駛出合肥北站,將經二連浩特發運至歐洲。
日夜不息,馳騁萬里。
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標誌性工程,目前已經成為進出口貨物運輸最可靠穩定的國際通道,有力助推跨境電商迅猛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中歐班列憑藉穩定高效的運作,已成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往來的主要橋梁與紐帶。
處於“一帶一路”重要節點位置的安徽,利用中歐班列,建起了一條以合肥為基點、縱貫中原地區的進出口物流通道。
中歐班列(合肥)自開行以來,已累計發運超3500列,通達18個國家、123個國際城市站點,構建了雙向聯通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加速推進安徽及周邊區域與亞歐大陸各國的經貿往來。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中歐班列(合肥)已累計發運班列736列,發運集裝箱60282標箱,均同比增長約20%。
越來越多的皖貨,通過“鋼鐵駝隊”走出國門。
在黃山一品有機茶業有限公司倉庫內,一箱箱整裝待發的茶葉,將搭乘中歐班列發往烏茲別克。
時間回到2021年,39個集裝箱裝載著來自黃山超800噸的中國綠茶奔赴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幹,那也是安徽省首趟“茶葉專列”。
如今,“茶葉專列”運作已實現常態化。截至目前,黃山茶企通過中亞班列發送茶葉764標箱,為企業降低運輸成本約20%。
為適應市場環境,中歐班列(合肥)特色班列不斷“上新”。
目前中歐班列(合肥)服務範圍已覆蓋安徽省16個市,先後開闢中歐班列(合肥)“+阜陽”“+蕪湖”“+宣城”等城際定向班列,以及“奇瑞號”“美的號”“江淮號”等400余列企業定制化班列。
今年夏天,江淮汽車舉行了首批電動皮卡出口泰國的發車儀式。
作為東南亞地區的關鍵市場,泰國是江淮汽車重要的海外戰略市場之一。江淮汽車作為安徽本土企業,依託中歐班列,已把江淮皮卡出口到近100個國家。
物流通道,是開放的基礎支撐。
不靠海不沿邊的安徽,在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10年裏,堅持把通道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共建方向,對接“一帶一路”的通道進一步暢通。
安徽開放通道建設加速形成。全省擁有一類開放口岸7個:馬鞍山港、蕪湖港、銅陵港、安慶港、池州港5個水運一類口岸,合肥新橋國際機場、黃山屯溪國際機場2個航空一類口岸;海關進境指定監管場地(口岸)10個。2022年全省集裝箱吞吐量突破215萬標箱,水路運輸量14億噸。
聯通各國的空中航班,劈波斬浪的貨輪,是新時代國際貿易的“駝鈴帆影”,讓山不再高、路不再長,友誼絲路活力滿滿。
馳騁千里,天涯咫尺。安徽將持續加快推進中歐班列高品質發展,加快陸海新通道、空中絲綢之路建設。
萬里之外的“牽手合作”
2001年,在北京國際車展上,一款漂亮別致的新車引起敘利亞汽車商的注意。
一打聽,才知是奇瑞汽車。車商隨即向奇瑞訂購了10輛轎車,由此拉開了奇瑞汽車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拓市場的序幕。
深耕海外市場20多年,奇瑞汽車已出口至8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在俄羅斯、巴西、埃及等國家建立了10個海外生産基地,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全球化生産網路。
共建“一帶一路”,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投資合作,就是安徽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優勢互補、“雙向奔赴”,推動了經濟要素更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實現高效配置、國內國際市場深度融合。
2013年以來,安徽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雙向投資額累計超過30億美元;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累計超過171.7億美元,佔全省比重近一半。
海螺水泥在6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建設了17個實體工廠,成就了“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的美譽;安徽建工、安徽華安外經建等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多次躋身全球最大國際承包商250強之列;安徽建工承建的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是目前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駐外外交機構,樹立了安徽企業在海外良好形象……
“一帶一路”合作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階段,安徽企業大步流星“走出去”,把規劃圖轉化為實景圖,一大批標誌性項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落地生根,開創了互利共贏新局面。
投資方向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資源整合型轉變。近年來,安徽對建材、汽車、家電等優勢産業以及資訊技術、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在“一帶一路”等重點區域加快佈局。
截至2022年底,安徽企業在33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304家境外企業,實際投資24.7億美元,分別佔同期全省總量的30.6%、21%。安徽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境外企業資産總額達135億美元,是2013年的4.6倍。
走出去,迎進來。
“投資安徽,行!”今年投資安徽行大會的召開,向世界發出了誠摯邀請。
世界製造業大會、天下徽商圓桌會等重大經貿活動成功舉辦,有力提升了安徽開放型經濟發展影響力。
今年前8個月,安徽利用外資增幅邁入全國前九,對外投資總量闖進全國前八。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實際投資5億美元,佔全省總量31%。新增備案境外企業(機構)114家,推動實施1000萬美元以上投資項目24個,新增1億美元以上承包工程項目2個,新簽工程合同額12.9億美元。
眼下,奇瑞巴西汽車工業園、安徽農墾辛巴威經貿合作區和歐僑實業匈牙利歐僑科技産業園區等境外合作園區建設正加快推進。
以生物新材料為主導産業的中(安徽)匈(匈牙利)“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示範區,已完成授牌併入選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
山海不遠,和則同心;跨越萬里,攜手同行。
新的合作,正在續寫絲路上的千年情誼。
乘風破浪的“機遇之路”
這是一條在互利共贏中共謀發展、在開放合作中共創未來的“機遇之路”。
2016年1月,《安徽省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實施方案》出臺,吹響安徽正式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號角。
共建“一帶一路”,是安徽推動高水準開放、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大機遇。
如何抓住機遇?
安徽始終將其作為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連接點和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關鍵點。
所有政策接連出臺,抓住用好市場機遇。出臺《安徽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安徽省“十四五”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規劃》等政策文件;建設安徽省“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臺,指導企業開展境外風險排查,做好風險提示和預警;推動成立安徽省吸引和利用外資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安徽省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品質實施方案》,推動外資渠道多元、外商投資便利、外資結構優化……
面對共建“一帶一路”新機遇,企業是最能感受政策暖意的群體。
宣城是中國優質羽絨産地,全國一半以上羽絨原料及羽絨製品,都出自這裡。而來自這裡的羽絨製品,也“飄”往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走進安徽華英新塘羽絨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整個車間整潔乾淨,生産線有條不紊地運作。孫關水是這家公司的總經理,他坦言,在海關大力支援下,企業在原有市場基礎上,積極開闢泰國、馬來西亞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今年以來,産值已經突破4億元。
“我們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切入點,重點圍繞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和通關政策,向轄區羽絨羽毛企業通報境外貨物貿易管控措施和技術法規變動情況預警資訊11條,積極回應企業證書個性化申明需求,助力開拓新興市場。”宣城海關負責人説。
放眼全省,為更好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合肥海關加快釋放貿易協定優惠政策紅利:利用大數據篩選貿易協定享惠不足企業,開展協定國産業結構及貿易政策等靶向對接;開展線下原産地優惠政策宣講會,幫助企業利用累積規則、背對背證明等優惠政策“走出去”。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海關簽發各類原産地證書8.94萬份,同比增長8.18%,累積為3065家外貿企業帶來政策優惠,優惠貨值達445.2億元。
在支援加大中歐班列運作密度和輻射面方面,支援班列加挂、集拼、內外貿貨物混載混裝,為具有全程提單的貨物提供“一站式”服務;暢通與阿拉山口等口岸轉關渠道,首創“輪值駐點+隨機派崗+機動支援”監管模式,實施進口班列“車邊驗放”監管方式,促進貿易便利化。
優化服務無止境。圍繞穩外貿外資,安徽省商務廳實施外貿提升專項行動,對接RCEP高水準規則開放,支援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打造省級公共海外倉和省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受理解決機制,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鼓勵企業開展外資研發中心申報認定,吸引更多跨國公司來皖投資興業。
以共建“一帶一路”為統領,安徽引導傳統優勢産業以及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産業加快佈局“一帶一路”;支援海螺水泥、奇瑞汽車、陽光電源等行業龍頭企業拓展中亞、中東歐、南美市場,打造安徽品牌;一批良種培育、農産品加工、紡織服裝等領域“小而美”民生項目相繼實施,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
千載流澤,絲路古道新機煥發;十年砥礪,“一帶一路”碩果纍纍。
繼往開來、勇毅前行。安徽將深入落實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牢固樹立“向海而興、借船出海”的開放意識,充分利用獨特的區位優勢、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深化“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走好“機遇之路”,迎接共建“一帶一路”更高品質、更高水準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