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弋江畔,古鎮街頭,涇縣的青山秀水間,不僅縈繞著茶香鳥鳴,還浸透著筆墨紙硯的悠遠。這些不單單是自然和文化,還是鄉村振興的産業支柱。
近年來,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立足自然生態和文化優勢,堅定不移走以“生態涇縣、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新路子,高效推進旅遊資源轉化和融合發展。
旅遊,正逐漸成為涇縣現代服務業的龍頭和促進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法寶”。一些魅力獨具的鄉村,也抓住機遇,爭做振興路上的示範,努力描繪一幅景美人和的嶄新畫卷。
村莊改造,讓遊客有得玩
初秋,從皖南川藏線的入口駛去,循著曲折蜿蜒的美麗公路前行,撲面而來的除了山裏特有的涼意,便是城市裏感受不到的滿眼綠意。
在距離涇縣城區16公里處,“華夏毛竹第一鎮”——涇縣蔡村鎮趙村組境內,有一個“趙村裏”,它依偎于群山腳下,美麗的月亮灣河岸,依山伴水。
如果不是親自來到這裡,你肯定不會知道,昔日閉塞小村莊如今已改換“新顏”,成為涇縣藝術鄉村新晉網紅打卡地,吸引無數年輕人驅車而來。
“趙村裏結合‘四類房整治’,對50多戶農戶,按照統一規劃實施‘三大革命’,優化項目區環境,加強道路及環線節點改建,滿足功能配套服務,修建沿河景觀長廊、連心橋。以中高端客群為核心,建設精品民宿,打造休閒觀光旅遊産業。”蔡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胡啟亮對這裡發生變化的原因進行了介紹。
同樣發生華麗轉變的還有位於琴溪鎮東北方,距涇縣縣城15公里處的馬頭老街。這裡的古村落曾經歷過風風雨雨,如今古貌猶存。傳統街巷體系較為完整,其古建築歷史跨度大,從明清至民國,村落中有價值的明清古建築級型眾多。
近年來,涇縣文化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對馬頭老街傳統建築群不斷地研究、挖掘、開發、利用,在原有風格特色的基礎上完成全方位改造,升級改造包括8間公房及36間民房。
完成主建築群的改造升級後,當地還為老街注入了豐富的活性業態。不僅整體增加了民國風類型的門牌門招及大型墻繪,還引進現代光影舞臺技術,佈置水幕燈光電影秀和楓樹井燈光秀,極大地提高了老街景區的新鮮感和對年輕遊客的吸引力,如今來這旅遊參觀的遊客已是絡繹不絕。
傳承創新,讓技藝留得住
在涇縣琴溪鎮內,吸引遊客的除了馬頭老街,坐落于不遠處的施窯村,也令不少陶瓷愛好者情有獨鍾。
施窯村作為千年宣州窯的最後一塊遺存,其境內有多處古窯址,這裡家家戶戶都會制陶燒窯。然而和許多地方的農村情況一樣,年輕人大量外出,制陶就成了村裏一些老人堅守的生存營生。
劉雲是一位北方姑娘,因為熱愛陶藝所以來到施窯,創立“雲岫陶源”,學習、傳承涇縣龍窯制陶技藝。同時推出泥板成型、泥條盤築等傳統制陶技藝讓遊客參觀學習。
“讓藝術不再是殿堂裏的陽春白雪,用文化賦能,將藝術融入鄉村,我要做陶文化堅定守護者。”美好願景支撐著劉雲來到村裏,帶頭開展陶藝培訓,通過示範帶動當地群眾發展。多年來的努力讓劉雲成為這片土地的“代言人”。
技藝的傳承除了個人的努力還有資金、政策的支援。據了解,涇縣鄉村振興公司和琴溪鎮預投資1.2億元,以自然景觀環境和龍窯制陶非遺文化為背景,以藝術家工作室、研學中心、博物館、大地藝術、古陶文化等為節點,深入挖掘鄉村生態、鄉村民俗、鄉村文化,推動旅遊與農村一二三産高度融合,培育發展鄉村休閒度假、研學旅遊、非遺傳承、農耕體驗等特色鮮明的新興旅遊業態。
劉雲和龍窯制陶的故事只是眾多涇縣非遺傳承的小小縮影。宣紙製作、茂林花磚、榔橋木梳、孤峰制傘……近年來,涇縣不斷探索創新非遺保護和傳承工作,持續加大投入力度,著力發揮非遺時代價值和社會功能,充分吸收現代元素,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非遺綻放出時代芳華。
産業發展,讓百姓過得好
宣紙製作作為一項傳統非遺,卻為涇縣帶來每年過億的收入。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網路購物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重要方式。涇縣的宣紙産業緊跟時代步伐,在精進工藝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在縣城西南10公里處的丁家橋鎮形成了總面積2.98平方公里的電子商務集聚區,各類宣紙産品源源不斷地從這裡發往全國各地。
截至2022年年底,丁家橋鎮電子商務集聚區經營戶達1600余戶,相比2020年增長201%;全鎮電商年發貨量達500多萬單,年銷售額達5億元;鎮電商及周邊從業人員達5000余人,每人平均年收入達5萬元以上。
近年來,涇縣依託獨特資源稟賦優勢,持續鞏固農村電商發展成果,努力推動全縣農村電商發展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1-9月份,全縣網銷額14.41億元,同比增長18.58%。新增電商強鎮1個、“年網路銷售額超1000萬元農村電商企業”2家、“年網路銷售額超100萬元農村産品品牌”6個。安徽雅昌宣紙藝術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獲評安徽省電子商務示範企業、涇縣電子商務産業園獲評安徽省電子商務示範園區。“涇縣:新青年古技藝電子商務一線牽”入選安徽省商務廳《安徽省農村電商案例選編》,在全省進行推廣。涇縣榮獲2022年度安徽省農村電商示範縣,連續第六年獲得省級先進表彰,同等情況全省唯一。
同樣依託電商走上發展“快車道”的還有茂林鎮溪裏鳳村。
翻開溪裏鳳村90後女書記王圓的微信朋友圈,裏面曬滿了當地的農特産品。“朋友圈裏打廣告也是為村裏的發展多盡一份力嘛,通過朋友圈我還真賣出去不少貨呢!”王圓自信地介紹。
溪裏鳳村是個典型的山區村,村集體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村經濟收入來源單一、後勁不足。但是乘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東風”,溪裏鳳村搭建電商平臺,助力農産品銷售,之前的窘況已不復存在。
2022年4月,該村成立涇縣穗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並利用電商平臺銷售當地農特産品。村裏還打造了谷德茂林品牌,大大增加村民收入,公司成立至今不到一年時間銷售額已達30萬餘元,帶動63戶村民實現增收。
“為實現民富村強目標,溪裏鳳村錨定村村聯營發展思路,入股100萬元至農富菜園基地抱團發展,每年收益6萬元。推動鳳村片四個村合夥發展木梳産業;同時促進林下特色香菇、黑木耳、小米辣等産業發展。僅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就達到30.03萬元,預計2023年村集體經濟可超50萬元。”王圓介紹道。
有顏值、有內涵、有産業。如今,涇縣正著力村莊“復興”,由表及裏打造和美鄉村。
農房變民宿。已建成規模達900余家的“徽風皖韻”民宿群、精品民宿超100家。對3個“空心化”村落進行改造,打造高端民宿集群項目,增加村民收入300余萬元。
村落變景區。培育傳統村落4A級景區5個、3A級景區3個,遊客接待量佔全縣總量75%以上,村均集體經濟收入是全縣平均水準的1.69倍。
文化變産業。打造宣紙、宣筆、紅色等研學旅遊村13個,首批省級特色小鎮-中國宣紙小鎮一期9月份對外開放;與中央美院等200余所高校合作打造寫生創作基地,上半年查濟村接待寫生遊客6.1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