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 > 

安徽: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 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

發表于:2023-08-24 16:34  作者:許昊傑  來源: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陳紫芊

“農業不加工,等於一場空;農業不成鏈,到頭不賺錢。”農産品加工業是提升農産品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構建農業産業鏈、推進農村三産融合發展的核心。

安徽省是農業大省,要擺脫靠資源稟賦“賣原料”“賣初級産品”的被動局面、向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邁進,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是關鍵舉措。今年以來,我省提出要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堅持種養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推動鄉村産業全鏈條升級。

強鏈延鏈 推動産業轉型升級

入秋時節,在桐城市龍眠山上的一處油茶種植基地,放眼望去,山崗上的油茶樹枝繁葉茂。“等到11月份,就可以收穫了。”望著長勢喜人的油茶果,安徽龍眠山健康産業股份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紀明清高興地説。

隨後,紀明清帶記者來到該公司的産品展覽館,各種規格的油茶産品琳瑯滿目。“一畝地能産出400多斤的油茶籽,如果只賣油茶籽,每斤價格在6元左右,一畝地只能收益約2500元。”紀明清説,如果加工成山茶油,按照20%的榨油率來算,一畝地大概能生産80斤至100斤的山茶油,收益有七八千元,比賣原料賺錢多了。

依託集種植、規模化深加工、産品研發與品牌銷售于一體的全産業鏈,該公司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全省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和中國油茶百強企業,建成年産7000噸的茶籽壓榨、精煉等生産線,並建有可存儲2500噸山茶油的油罐。

農産品原材料的精深加工為企業帶來可觀收益,産業鏈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在帶動産業鏈上游的種植環節。

“我們通過牽頭成立合作社的方式與農戶合作,建立油茶省級標準化示範區,種植面積12000多畝。”紀明清表示,該公司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經營模式,為油茶種植戶提供技能培訓,與他們簽訂茶籽保底價收購合同,帶動周邊鄉鎮200余戶農民增收。

農業全産業鏈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涉及種植、生産、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等多個方面。下大力氣做好“糧頭食尾”“畜頭肉尾”“農頭工尾”增值大文章,堅持種養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實際上就是要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讓農業從純農産品種植延伸到二、三産業領域,從農業産業鏈的各個節點尋找增值空間。

其中,農産品加工業是實現“頭尾呼應”的關鍵環節,具有延長農業産業鏈條、提升農産品附加值和增加農民收入的作用。發展農産品加工業,需要用工業的思維謀劃農業發展,讓農産品從“田間地頭”産出,在“市場端頭”暢銷。今年,我省要求農産品加工業産值從1.55萬億元提高到1.68萬億元,農産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産值比達2.6:1。

龍頭引領 做強農産品加工集群

縱觀工業發展歷程,龍頭企業在産業建設中的作用極為重要。同樣,農業的全産業鏈協同發展也需要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

位於渦陽縣的安徽金沙河面業有限責任公司便是一家農業産業化的龍頭企業。在該公司的生産車間裏,一粒粒小麥正在上演“變形計”,經過磨粉、和料、壓面、切條、烘乾、包裝等程式後,一袋袋掛麵新鮮出爐。

“現在周邊小麥的品質越來越好,我們收購量也越來越多,産能達到日處理小麥3600噸、生産掛麵800噸。”金沙河面業辦公室主任楊少卿介紹,去年,該公司實現産值18.6億元,帶動600余人就業。

“頭”和“尾”的良性互動,才能實現糧食産業鏈的高品質發展。記者了解到,為了滿足公司原料需求,金沙河還在渦陽建立了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探索“大企業”帶動“小農戶”、實現“大託管”的改革模式。

“培訓期結束後合作社就會分配土地,我負責400畝地的種植,年收入約20萬元。”金沙河合作社的職業農民秦明告訴記者,通過合作社的專業培訓,他掌握了肥料使用、農機操作等過硬技術。

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是打造農業全産業鏈、構建現代鄉村産業體系的中堅力量。在亳州,金沙河面業、五得利集團等一批知名糧食加工企業的落戶,帶動113家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向優質糧食産區和加工園區集聚,亳州小麥年加工能力達到450萬噸。

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做強“頭”和“尾”,已成為厚植我省農業優勢的重要抓手。其中,發揮龍頭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區,再以園區聚集更多上下游企業,成為我省做大做強農産品加工業的一個關鍵打法。

在位於霍邱縣長集現代農業産業園的潼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周邊部分企業生産中廢棄的蝦頭與禽類羽毛,在這裡被加工成動物飼料。“收購的濕雞毛價格在每噸850元到1000元,加工成羽毛粉後可賣到每噸4500元到5500元,凈利潤每噸約500元。”該公司負責人胡錦慶告訴記者,通過利用畜禽下腳料為原料生産動物飼料及相關産品,有效提升了附加值。

目前,霍邱縣長集現代農業産業園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示範社2個、國家級綠色工廠1個、省級龍頭企業2家,已發展為以農副産品加工為主體,推動糧食及農副産品的種植、養殖、加工、行銷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産業園。

近年來,我省已佈局創建157個省級及以上現代農業産業園,實現農業縣區全覆蓋,産業園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去年,全省省級及以上現代農業産業園平均産值在20億元以上,園區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高於所在縣平均水準20%以上。今年,我省將培育一批農産品加工業強縣、強園、強企,新增産值超10億元龍頭企業10家、産值超50億元加工園區3家。

科技賦能 助力農業高品質發展

預製菜是“農頭工尾”的典型代表,有效延伸了農業産業鏈。然而,傳統的預製菜往往無法達到現場烹飪的口感與營養標準。通過科技創新,以預製菜為代表的農産品加工行業正迎來質的改變,“工業鍋”也能炒出香噴噴的“農業菜”。

臭鱖魚是徽菜的扛鼎之作。如今,經過加工車間的預製菜處理,全國各地的居民可以隨時品嘗到臭鱖魚。

在位於休寧縣的黃山皖新徽三食品供應鏈有限公司內,濃烈的臭鱖魚味四溢,經過冷凍保鮮、解凍、清理、恒溫發酵、腌制等幾十個環節後,一份臭鱖魚預製菜製作而成。

“傳統臭鱖魚加工製作費時費力,口味偏鹹、肉質偏硬,很難迎合大眾口味習慣。”該公司技術經理張永寶介紹,通過改善和創新臭鱖魚加工製作方法,利用“活魚腌制技術”“恒溫發酵技術”並結合現代定制化的生産線,實現了快速規模化標準化生産,“以前要人工加料、封裝,現在全部實現智慧化、自動化,並對31道工序進行精控,保障産品品質”。

據悉,黃山臭鱖魚作為我省預製菜的典型代表,黃山市生産企業近50家,生産加工人員8000人,經銷商5000多人,烹飪人員1萬多人,帶動就業人員5萬多人,2022年産值約45億元。

目前,我省預製菜市場處於剛剛起步階段。截至2022年底,全省預製菜企業約500家,總産值超700億元。我省正加大預製菜産業發展力度,力爭到2025年安徽預製菜産業規模達1000億元。

現代農業既要追求産量,更要注重效益和品質,而農業産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科技的助力。在“農頭”環節,要利用科技和機械促進農産品原料規模的擴大,為農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原料支撐;在“工尾”環節,要利用各種科技裝備加工出多樣、豐富的産品,並提升農副産品利用率及附加值。

農産品從“田間”到“車間”再到“舌尖”,科技貫穿其中。要想做好“頭部”農産品的特色化增值空間和“尾部”精深加工的增值文章,就必須利用科技賦能農業生産,促進農産品規模的擴大和品質的提升,才能在發展大農業和現代食品産業上取得更大突破,把農産品資源優勢更好地轉化為産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