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頭條要聞 > 

安徽聚力民生辦實事 邁出住房城鄉建設新步伐

發表于:2023-04-10 11:34  作者:高飛躍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責任編輯:唐義瑞

老舊小區展露新顏,“便民停車”快速推進,背街小巷暢通整潔……城鄉建設的每一步,都事關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近年來,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聚焦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所急,聚力民生辦實事,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守住底線,讓居住更安全

安徽省住建廳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省會示範、輻射各市、服務全國”的目標定位,聚焦城市安全重點領域,有序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覆蓋燃氣、橋梁、供水、排水防澇等4大領域的一期工程建成運作,初步構建城市安全發展整體監測基礎、技術標準基礎、産業支撐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安徽建成全國首個省級城市生命線安全監管平臺,各市均建成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監測網,形成城市生命線安全“1+16”運作體系,一期工程監測燃氣、供水、排水等地下管網2.8余萬公里、橋梁325座,基本實現主城區重大風險全覆蓋,形成全國首個省域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網,預警各類突出險情8100余起,其中及時處置了350余起地下空間可燃氣體聚集重大險情。

此外,安徽省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統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改造、農村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等重點任務,確保人民群眾住房安全,縱深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在深化農村危房改造方面,安徽推進農村困難群眾危房動態清零,對各地摸底的5643戶農村困難群眾危房全部納入2023年改造計劃,已下達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8873萬元。加快推進農房抗震改造,力爭到2025年底完成廬江縣等20個農房抗震改造重點縣(市、區)農房抗震改造,到2027年底完成全省抗震設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區農房抗震改造。

在深化農房隱患整治方面,安徽全面開展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全省累計排查農村自建房屋1834萬餘棟,排查出有安全隱患的8.55萬棟,完成整改7.76萬棟,剩餘安全隱患整改工作持續推進。全面加強農房抗震安全日常巡查、施工現場巡查與指導監督。

在深化農房品質管理方面,安徽組織開展農村建築工匠技能培訓,加強對鄉村建設工匠的監督管理。編制45套農房設計通用圖集免費發放到戶,加強農房建設技術指導。探索建立房屋體檢制度、房屋養老金、房屋品質保險制度,對達到一定年限的房屋實施強制性安全鑒定,建立房屋全生命週期的安全保障。

品質升級,提升幸福指數

房前屋後的環境如何,也是居民普遍關心的話題。

全面開展縣城更新片區(單元)試點、計劃新增城市停車泊位45萬個、新增或改造綠地約2337萬平方米……今年初,安徽省住建廳印發《2023年全省城市建設工作要點和重點工作安排》,全省將下大力氣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系統提升城市功能品質活力。

根據要求,安徽省住建廳將結合不同區域發展實際,指導各市充分運用城市體檢報告成果,健全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聯動機制,在城市更新中對症施治,補短板、強功能、提品質。

圍繞“十大工程”,統籌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同時,推進16個設區市更新片區(單元)試點建設,全面開展縣城更新片區(單元)試點建設,突出功能性改造,採用微改造的“繡花”“織補”方式,著力打造一批更新示範項目。

今年,安徽省將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積極推進《安徽省市政設施管理條例》修訂立法。通過完善城市骨架路網,優化城市道路交通體系,構建快速路、主次幹道和支路級配合理的城市路網體系,提升城市道路路網密度。加快打通“斷頭路”,暢通“微迴圈”,在合肥等城市治理一批道路交通堵點,推進城市主次幹道“白改黑”和城市危舊橋梁加固改造,提高通行能力。

為提升市民開車體驗,緩解出行痛點難點,安徽將持續推進便民停車行動,完善城市停車設施規劃,規範控制停車設施建設用地,嚴格落實新建配建標準,有效增加停車位供給。2023年,全省規劃新增城市停車泊位45萬個,其中合肥市規劃新增城市停車泊位10萬個,包含公共停車泊位14400個。

今年,各地還將優化城市排水分區,整治連通城市河湖水系,增加行泄通道和調蓄空間。新區建設採取“海綿+”,老城區改造採取“+海綿”,建設海綿型建築與小區、海綿型公園和綠地、海綿型道路和廣場。2023年,全省擬新增達標城市建成區面積120平方公里以上。

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安徽將“口袋公園”建設作為優化城市綠地佈局、拓展綠色公共空間的有效抓手,努力將更多的綠地建在百姓身邊。

今年,安徽全省規劃新增、改造提升綠地面積約2337萬平方米,其中合肥全市新增、改造提升綠地面積約600萬平方米。

相關新聞

政策

産業

新聞排行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監督電話:010-88824982(北京)

0551-63367673(安徽)

媒體合作:15955144690

品牌活動:18856058829

廣告合作:15256597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