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搬遷 走出山窩尋找新生活
入秋的南寧,氣溫依舊居高不下,但在隆安縣屏山鄉雅梨村新三卡屯,住進新屋的村民黃水海卻只感到滿滿的幸福,“住在過去簡陋的房子裏要比現在受罪多了,如今新家又大又結實,舒服多了。”而在邕寧區新江鎮新樂村,貧困戶們不僅搬進了新家,更是在駐村第一書記謝佳鈺的帶領下,利用老宅子種植食用菌,為脫貧致富種下希望。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近年來,南寧市明確工作目標、細化工作任務,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相關要求,使移民搬遷工作平穩起步,紮實推進。今年,我市還出臺了《南寧市扶貧移民搬遷支援精準脫貧的實施方案》,明確移民搬遷目標、搬遷對象、安置方式、資金籌措等政策措施,指導各縣區開展搬遷工作。
簡陋小村屯成了示範新村
根據全區易地扶貧搬遷工程2016年實施計劃,“十三五”期間,我市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9824人,加上需同步搬遷的其他農戶9498人,共計109322人。隆安縣屏山鄉雅梨村三卡屯便是其中的“先行者”。
多年前,三卡屯的139名村民住在“三分土地七分石頭”的大山深處,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兩年前,村民們在第一書記的帶領下,獲得後盾單位的支援及社會募捐,共籌集到各級資金362.6萬元。
利用這筆資金,雅梨村積極實施整村搬遷危房改造、人畜飲水、巷道硬化等項目,使村內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都搬進了新居。“舊房子快塌了,我還和幾個兄弟一起擠著住,那滋味不好受。”黃水海感慨道,如今喜遷新居的他,兄弟每人一套新房,新生活就這樣開始了。
如今,三卡屯巷道及庭院水泥硬化1707.6平方米,鋪設排污管道500米,配套建設衛生間36間、化糞池36座,配套建成人飲工程及進行農村電網改造,硬化進屯道路2.8公里,實現了通水、通電、通路,村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卡屯也因此成為屏山鄉生態移民示範點。
村裏老房子成了致富“法寶”
在邕寧區新江鎮新樂村,村民們不僅要建新家,還要發展産業。
過去,居住在新樂村的大化移民,由於安置用地均為租用土地,無永久性的宅基地,且房屋居住面積小,設施簡陋,生活水準難以提高。“若是住在舊房子裏,每逢颳風下雨,村民就不得不擔憂房屋安全。”第一書記謝佳鈺告訴記者,“住的問題都沒能解決好,更別説發家致富了。”
為了幫助村民改變生活條件,當地政府從去年開始規劃了新江鎮扶貧生態移民安置項目,決定在新江鎮團陽村白馬安置點和新樂村那貢兩個地方集中安置搬遷貧困戶。為此,政府出資近800萬元,徵收了120畝土地作為永久安置地。其中新樂村有60畝的安置地。安置地內的住房建設用地60平方米,每戶可建三層半,戶均建築面積210平方米。謝佳鈺介紹,安置項目計劃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投資約3000萬元,目前已完成建設,並具備入住條件;二期計劃投資約2500萬元,10月底開工建房。
與此同時,新樂村充分利用老舊房屋,開展食用菌種植産業。目前,養殖菌棚建設規模已達5000多平方米,首批菌包訂單逾6萬個,3個月産值預計可達48萬元。今年,當地政府還將發揮移民理事會帶頭作用,強化移民自身發展“造血功能”,進一步帶動其他移民群眾改善生産生活條件。
搬得出能致富才是最終目標
2016 年,南寧市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的縣區有馬山縣、隆安縣、上林縣和邕寧區、良慶區等5個縣區,建設移民搬遷安置點21個,計劃總投資281990萬元,年度搬遷總任務為43605人,約佔搬遷總數的90%,其中建檔立卡搬遷對象39623人,同步搬遷對象3982人。
為了移民搬遷工作能穩步推進,今年以來,南寧市成立移民搬遷專責小組,推動縣區各部門形成工作合力,形成多部門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與此同時,各縣區因地制宜,合理確定搬遷安置模式,把易地扶貧搬遷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工業園區發展、特色旅遊産業結合起來,引導搬遷群眾就業創業增收,使搬遷群眾不僅搬得出,還能致富。“總體來看,各項目縣(區)做到了高度重視、目標明確、責任清晰,進一步推進了移民搬遷工作的有序開展。”市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市扶貧辦負責人表示,未來5年,南寧市將進一步做好政策宣傳,從而做好做通群眾思想工作,提高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意願,將今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遷計劃任務儘快落實到人到戶,確保搬遷計劃落實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