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變遷
傳統技藝向現代化轉型
10年前,村民蒙德玖仍是在熊熊爐火前紅打冷錘。如今,自動控溫熱處理淬火取代了爐火,機器衝壓取代了“千錘百煉”,自動磨削沙帶機取代了人工磨削……
像蒙德玖家一樣,目前大羅村從事鍛打的家庭作坊和日用五金生産企業,都不同程度採用了現代化設備成型、淬火、回火、校直、打磨。“傳統鍛打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利潤薄,許多年輕人不願幹這行。”蒙德玖説,按照傳統手工鍛打技藝,一天只能打30把銼刀,而用機器製造,一天可以生産500把銼刀。如此巨大的差距,使得鍛打的傳統技藝逐漸被現代化的機器設備所取代。
蒙紹升向記者介紹,如今廠裏的工人會傳統鍛打制刀的不多,手藝熟練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上。“年輕人更喜歡學習機器操作,幾乎沒有人願意學這辛苦的傳統技藝。”蒙紹升儘管是傳統打造銼刀的好手,但他坦言距離上次親手製作銼刀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對於傳統的鍛打技藝,記者是好奇的,原以為在村裏還可以見到紅打冷錘的身影,但在鍛打機錘化、起磨自動化、成型衝壓化的衝擊下,這些傳統技藝也即將退出歷史的舞臺,傳統技藝被現代化設備取代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生産傳統小五金的風箱、鐵鑽、淬火爐等設備基本被現代生産設備所取代,原始手工作坊生産設備和器具日漸消失。”陳學仁略顯無奈地説。
正當記者略感遺憾時,蒙德玖忽地説:“我的廠房裏還有一件老設備——手動壓邊機。”記者興奮地隨蒙德玖來到他的廠房,一台頗具歷史感的機器呈現在眼前。只見蒙德玖拿著一塊廢鐵皮,輕輕放進機器的凹槽裏,右手輕壓機器開關,鐵皮瞬間壓出了一條整齊的折邊。
像蒙德玖這些傳統技藝的“守望者”,不變的是技藝——紅打冷錘,千敲百擊;變的是設備——簡易衝壓替代了人工成型,鼓風機替代了傳統的手拉風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