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古籍巡展上豐富的展品吸引不少參觀者 記者 賴有光 攝
它們靜靜地躺在展櫃裏,述説著古人的情懷,傳遞著祖先的思想,生動而真實地記錄了各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昨日,由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辦的“民族遺珍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 首次全國巡展第一站在廣西博物館開幕,173件現存的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文獻價值的古籍珍品原件首次亮相南寧,展期將延續至6月22日。
少數民族古籍指少數民族在歷史上形成的文獻典籍和碑刻銘文及口頭傳承資料等,主要分為有文字類和無文字類,其時間下限原則上為1911年,有傳統文化內容或民族文字撰寫的民族古籍時間下限可延長至1949年。此次全國巡展活動是國家民委全國少數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2016年“民族古籍工作宣傳年”的重要內容之一,旨在全面展示30餘年來全國開展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普查、搶救、蒐集、整理、翻譯、出版、研究等工作取得的成就,展示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版本價值的各民族古籍珍品和保護成果。
南寧為全國巡展的第一站,共展出173件古籍珍品,以及各省區市整理出版的成果160種1000多冊圖書。內容涵蓋東巴文、彝文、傈僳族音節文、藏文、古壯字、水文、傣文、察合臺文等17種少數民族文字,觀眾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和領悟民族古籍保護的價值與奧秘。據了解,目前全國已搶救、整理散藏在民間的少數民族古籍達千萬餘種,公開出版了10萬餘種。其中廣西發現並登錄的民間散藏少數民族古籍達到27678冊(件),已搶救蒐集到的少數民族古籍1萬多冊(件)。
廣西少數民族古籍工作辦公室主任韋如柱表示,廣西對搶救蒐集到的民族古籍進行了分類保護,如開展古籍複製和修復工作,啟動民族古籍數字化工程,積極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廣西珍貴古籍名錄。目前廣西已有21部壯族和毛南族古籍列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35部壯族、毛南族、仫佬族古籍列入《廣西珍貴古籍名錄》。此外,廣西還先後翻譯整理出版了各少數民族古籍成果800多種,計6000多萬字。
揭秘少數民族古文字
●古壯字——
古籍:《隆安山歌》
簡介:清代抄本,線訂冊葉裝。廣西少數民族古籍工作辦公室藏。
內容:壯族民歌抄本。收錄了廣西隆安方言壯語民歌19套,包括走路歌、賀接娘歌、賀嫁女歌、賀安花歌、賀三界公歌、戀情歌、上山歌、論古歌、論五鼠歌、論相棋歌、造人造物歌、送喪歌等,是壯族風俗儀式歌的總匯,對研究壯族歷史、信仰、文學、藝術、民俗等有參考價值。
●東巴文——
古籍:《白蝙蝠取經記》
簡介:清代手抄本,線訂冊葉裝,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藏。
內容:納西族東巴除穢儀式典籍。講述白蝙蝠到天神盤孜沙美那裏求取占卜經,為人類消災除穢的故事。
●藏文——
古籍:《康欽》
簡介:宋代辛欽魯噶撰,寫本,全套16冊,梵夾裝。成都喜馬拉雅文庫存第11冊、第5冊。
內容:藏族傳統文化蘊藏在苯教文化和藏傳佛教文化中,目前存世的多是佛教文獻,而苯教存世的古籍文獻並不多見。這兩冊梵夾裝經文內容為調伏負面心性的必要和方法,可作為研究西元七世紀以前吐蕃人的思想、哲學、宗教等的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