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節水農業成“一號技術”
5年節水20多億立方米,探索出南方地區農業節水新路子
5月20日,南寧市武鳴區雙橋鎮楊李村楊紹文承包的130畝果園裏,採摘過後的沃柑枝繁葉茂,挂滿枝頭的火龍果豐收在望。鋪在地上的一條條黑色小水管,像毛細血管一樣延伸到果樹根部。“先前種水果只知道大水大肥,浪費驚人。現在採用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節水節肥、省工省能、增産增收。”楊紹文説,經過5年測算,僅沃柑一項,畝節水率59.1%、節肥率50%、省工10個、油耗和電力節省78.5%、增産27.9%,累計每畝節本增收3025元。
自治區土肥站提供的資料表明,“十二五”期間,廣西推廣節水農業面積達1401.58萬畝,累計節水21.02億立方米,節肥3萬噸,增加作物産量35.01億公斤,助農增收31.29億元。
廣西水資源總量較為豐富,但季節性、區域性乾旱問題嚴重。自治區把推廣高效節水新技術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的“一號技術”來抓。5年來,農業部門共投入專項資金3095萬元,發動社會力量投入3億多元,建立各類示範樣板137個,涵蓋水果、蔬菜、甘蔗、茶葉等10多種優勢特色經濟作物;在忻城、右江、扶綏等12個縣(市、區)建立36個農田土壤墑情監測點;開展農化抗旱抗逆技術,旱作節水模式下的施肥配套技術,水肥一體化與水溶肥料等試驗;提煉探索出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微噴灌、集雨節灌、覆蓋保墑、深耕深松、坡改梯和等高種植、農化抗旱保水劑應用、水稻半旱式壟溝灌溉、水稻淺濕控制灌溉等十大高效農田節水技術模式,並在全區廣泛推廣應用。
全區71個項目縣示範點統計表明,水肥一體化與常規灌溉相比,每畝節水率達30%-75%,節肥率達20.8%-60%,增産幅度達5.1%-41.8%,用工減少1-8個工日。
我區的做法獲得國家農業部高度評價:“廣西探索了中國南方地區發展節水農業的新路子,值得在全國推廣。”至今,已有20多個省區前來我區參觀取經。
自治區土肥站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十三五”期間廣西節水農業推廣面積力爭達到1710萬畝。
■要聞速評
為子孫後代留住良田沃土
古人言:“洪范八政,食為政首”。農業以土而立、以肥而興、以水而旺。發展節水農業,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意義重大。
根據國家水資源發展規劃,未來15年農業可用水量將維持零增長。雖然廣西常年水資源總量居全國第四位,但由於地形起伏大,河流切割深,可用的水資源量僅為300億立方米。加之旱地、園地面積大,復種指數高,平均每畝可用水量僅300立方米,低於全國平均水準。全區灌溉水利用率平均為0.68公斤/立方米,比國際先進水準低30%左右,降水利用率僅為9%。由於降雨量的時空分佈不均,全區有一半以上的耕地常面臨著秋冬春三季連旱的窘境,旱災造成的損失約佔自然災害總損失的60%。
由此可見,廣西農業節水大有可為。各級各部門要牢固樹立“節水增産、節水增效”的理念,在已形成的“廣西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抓住國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有利時機,針對作物需水規律和農業水資源利用特點,綜合運用工程、農藝、生物、管理等措施,加快技術整合,加快技術創新,明確主推模式,在更大規模和更高層次上示範推廣節水農業技術,切實把這一利國利民的“一號技術”做好做實、做出成效,以有限的水資源生産出更多的農産品,確保“飯碗端在自己手裏”,也為子孫後代留住良田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