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的數個分類大垃圾桶
試運作
居民的分類意識
還不夠高
目前,青秀區共在區內小區試運作投放5個環保垃圾屋,未來,將有更多的環保垃圾屋在整個南寧市推開。
記者走在新竹小區裏也注意到,“能賣就要賣,乾濕要分開,有害單獨放”、“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和投放注意事項”等關於垃圾分類的標語和展板比比皆是。除了環保垃圾屋,該社區內的其他垃圾桶也利用顏色、文字、箭頭等標示進行了垃圾分類設置。
然而,記者隨機查看了幾名居民帶來的垃圾,發現幾乎都沒有做分類,各種餐廚垃圾、瓶瓶罐罐等都是“一鍋端”。大家來到垃圾屋時也根本不看分類標識,都是隨便選擇一個倉門將整袋垃圾投進屋內。
對於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程度不夠高的問題,王元學認為,以前長期沒有將垃圾進行分類的習慣,要想實現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確實需要一個過程。
開頭難
垃圾處理終端
也需完善
去年,南寧市多個小區已經開始試點垃圾分類。環衛部門也採取了多項措施,開始嘗試培養市民垃圾分類的習慣,包括向市民免費發放三色垃圾袋、對小區垃圾桶進行分類標識等,但大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另外,一直以來,南寧市在垃圾運輸和處理過程中,也沒有進行過細緻分類,什麼垃圾都送往垃圾填埋場統一處理。這樣一來,即便市民在家中細心將垃圾分好類,如果在清運和最終處理環境又埋在了一起,市民做的還是無用功。
有關部門也注意到了這一點,近年來開始逐步完善垃圾的運輸、處理終端。今年初,南寧餐廚垃圾處理中心正式投入運營,這意味著,每天産生的龐大數量的餐廚垃圾有了明確去處。新出臺的《南寧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也明確規定,南寧市區範圍內的餐廚垃圾必須實行集中收運、定點處置、全程監管。利用統一分類收集加工,就能避免餐廚垃圾與普通垃圾一同填埋,或者流入黑市變成潲水油。
垃圾實現乾濕分離,還只是垃圾分類最初級的階段,讓市民養成主動對垃圾進行分類的習慣,依然是整個垃圾環保處理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