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縣石塘鎮潘六村委小學“壯鄉風情三月三”文藝演出現場。
今年,橫縣將保護與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切實加強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挖掘、保護和利用,全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得到有效推進。
橫縣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將保護與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列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明確全縣民族文化普查、搶救和保護工作職責,為民族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做好民族傳統文化普查工作,橫縣成立了橫縣非物質文化遺産普查工作組和專家小組,開展非遺普查並積極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截至目前,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産登記在冊的普查項目共計2830項;共有非遺項目名錄66項,其中國家級名錄1項(壯族百鳥衣故事),區級名錄13項(包括雲表壯族歌圩、橫縣百合茅山舞、百合葛麻村十六炮會等),市級名錄15項(包括校椅臨江壯歌、六景水上婚禮等),縣級名錄38項;共有傳承人56名,其中,區級傳承人1名,市級傳承人8人,縣級傳承人47人。
在保護傳承“壯族歌圩”方面,橫縣開展了“壯族歌圩”全面普查、整理、歸檔工作,組織民族、文化等部門人員及農民山歌手把山歌資料拍攝整理,錄製成光碟,有效地搶救和保護壯族山歌文化。壯族歌圩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南寧市首個“壯族歌圩”傳承基地在雲表鎮掛牌成立,該鎮的鄧圩歌圩是橫縣保留完好的原生態壯族歌圩。傳承基地成立以來,老歌師每週都到基地向青少年傳授壯族山歌以及對歌技巧,培養新一代歌手,為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積極舉辦橫縣茉莉花文化藝術節山歌擂臺賽、春節山歌大賽等活動,組織參加南寧市“歌王爭霸賽暨山歌音樂節”和各級壯族山歌非遺題(素)材的大型、影響力強的藝術表(展)演活動,促進民族民間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弘揚,並充分發揮山歌強大的宣傳優勢,把山歌作為政策法規宣傳、行業宣傳、企業廣告宣傳或多種重大活動中的宣傳載體,推動歌圩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橫縣將“壯族百鳥衣故事”作為少數民族精品文化進行打造,在“百鳥衣”入選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後,建立了“百鳥衣”展示廳及傳承基地,開展了“百鳥衣”故事會系列活動,扶持海棠山歌協會等“百鳥衣”業餘文藝隊。壯族山歌《百鳥衣》由南寧市藝術劇院改編成大型壯族歌舞劇《百鳥衣》進行巡演取得成功,獲得各界廣泛讚譽。《壯族百鳥衣故事》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還入選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電影推廣項目。同時,以橫縣茉莉花文化藝術節、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春節文藝活動等重大節慶活動為平臺,融進本土文化元素,搭建少數民族文化大舞臺,還注重少數民族文化的挖掘、創編和提升。根據壯族群眾酒文化改變創作了舞蹈《唄噥》,參加自治區級群眾文化大展演獲得舞蹈類一等獎。通過舉辦民族文化傳承人培訓班,不斷提高傳承人的綜合素質,以更好地發揮其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示範帶動作用。
通過採取加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措施,橫縣形成了歌圩文化、民族舞蹈文化、民族傳統節日文化、民族民間故事、壯族服飾穿戴文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