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和自治區出資,市縣財政“助力”,共同推動政策落實
160萬農村孩子受惠營養餐
農村孩子貧血率降低、營養不良率降低——國家營養改善計劃實行3年多來,農村孩子的身體更好了。6月30日,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了解到:截至目前,廣西共投入營養膳食補助資金33.22億元,近160萬農村孩子享受到政策福利。
黃豆蒸飯,自帶“冷餐”,在沒有實行營養改善計劃之前,部分學校離家遠的農村孩子,中午吃不上一餐熱飯菜。2011年11月底,我國開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要求試點地區的學校開始給農村孩子供應營養餐。從2012年春季學期開始,我區馬山、上林等29個縣啟動營養改善計劃,5400多所農村中小學的學生開始享受營養餐,受惠者達84.16萬人。
“福利版圖”還在變大。從2012年秋季學期開始,自治區在國家試點的基礎上,另辟12個試點縣,2014年再增一個試點縣,區級試點政策惠及院校1300多所、學生29.44萬人。
另外,自治區財政開始“以獎代補”給予資金扶持,鼓勵市縣一級配套資金,擴大受惠面。據了解,全區市縣試點有21個,受惠學生增加45萬多人。
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了解到,自2011年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以來,我區共投入營養膳食補助資金33.22億元,其中:中央資金22.47億元、地方資金10.74億元。幾大力量“合力”,廣西有63個縣的孩子吃上了營養餐,受惠學生達159.11萬人。
缺食堂、缺“煮婦”,這是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之初,農村學校面臨的最大問題。記者了解到,2011-2013年,我區投入大筆資金進行食堂建設,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投入的“飯堂建設資金”達到28億元,一共建了6251個食堂,改善了農村學校的供餐環境。
營養改善計劃一鋪開,運作經費和模式很快就提上議程。最初,不少學校沒有專門的食堂阿姨,都是由老師輪流當“煮婦”,老師們紛紛喊“壓力大”。目前,政策規定,燃料費、運輸費、食堂工作人員費用都另辟支出,確保國家投入的每名學生3元錢都能“吃”到孩子的肚子裏。有了這些基礎,在廣西42個國家和自治區試點縣中,由食堂提供熱飯菜的學校接近九成。
個子長高了,身體變壯了,吃上營養餐後,農村孩子的體質在變好。我區營養健康監測數據顯示,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受益學生的營養狀況普遍得改善,學生營養不良率由29.4%降至27.7%,貧血率由11.3%降至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