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苑內民族服裝秀
廣西最大的民族織錦展示地錦屋首次對外開放
市民在南寧也能看民族盛裝秀
富有古樸氣息的錦屋裏,織錦藝人嫺熟的手藝令觀眾折服。錦屋外,身穿民族服飾的女子緩緩走過風雨橋,精美的服飾圖案如同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昨晚,廣西博物館民族文物苑舉行了“多彩印記,廣西文化遺産之夜——廣西民族織錦與服飾展演”,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
來到位於廣西博物館負一樓的廣西傳統工藝展示館,首次對外開放的的錦屋讓觀眾耳目一新。廣西民族織錦向來以明艷的色調、特色的圖案紋飾、獨到的織造技藝展示獨有的美,錦屋正是目前廣西最大的民族織錦展示、保護、研究中心及宣傳窗口。
觀眾信步于錦屋,欣賞各時期廣西民族織錦作品,品味傳統特色工藝品、收藏品,觀看織造技藝現場演示。壯錦經緯交錯的精湛技藝,瑤錦自然景物的靈活運用,苗錦五彩絨絲的相互映襯,侗錦融入生活的古樸大氣,皆形成了獨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風格,令觀眾沉浸在傳統與現代藝術交織的世界裏。
來自賓陽縣的71歲壯錦技師陳玉蘭正在教徒弟使用排子機編排花樣,隨後五彩的絲線便漸漸編織成精美的圖案。陳玉蘭的母親韋春芳也是當地著名的織錦藝人,壯族民間織錦工藝技術的主要傳承方式之一就是母傳女,母親以自己的經驗,通過樸素的語言或順口溜式的口訣教給女兒。這種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的方式也讓手工傳承更具人情味。
在少數民族地區,織錦運用得最廣泛的莫過於民族服飾。廣西少數民族服飾不僅是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符號與載體,更蘊含著少數民族對美的創造和追求,凝結著少數民族豐富的審美經驗。
廣西民族服飾展演特別選在別具特色的民族文物苑風雨橋舉行,最為特別的是,這場服飾展演可謂古老與現代的交融。上半場展示的20套服飾全部是原汁原味的廣西少數民族盛裝,下半場展示的12個系列共67套民族服飾則是由廣西紡織工業學校師生設計的。
長長的風雨橋上,少數民族盛裝展現了不同民族的地域風格和特色,瑰麗多彩的外觀和精細高雅的花紋表現出勤勞樸實的少數民族女性對美的追求。隨著燈光漸變,以傳統民族服飾為依據,融合現代元素的設計作品展讓人眼前一亮。年輕的設計師以現代審美詮釋傳統與時尚的碰撞,賦予了古老的廣西少數民族服飾生動跳躍的青春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