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縣地處大石山區,特有的地質地形條件很大程度制約了發展,尤其是在與大連片、大規模、大整合的現代農業的交流“碰撞”中,馬山顯現出了“先天不足”。
但馬山並沒有被“石山”壓得喘不過氣來,而是選擇了“小口徑”切入。該縣以小都百綜合示範村建設和環弄拉生態旅遊區構建為支點,將生態旅遊、特色農業和扶貧攻堅相結合,把生態旅遊、民俗文化資源、扶貧攻堅優勢轉變為經濟發展、助農增收優勢。
A
從“弱醜窮”到“強美富”
“各級政府政策的‘活水’,推動了示範村建設,給我們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喬老村小都百屯的村民韋雲説。
小都百屯曾是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土地山林是村裏的主要經濟資源,農業收入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
2013年10月,馬山縣將小都百屯確定為綜合示範村進行建設,按照“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的理念,發展集“吃住行、遊娛購”于一體的一站式休閒生活基地,尤其是在旅遊項目方面,重點建設喬老河“一河兩岸”景觀帶,因地制宜規划水車園、江亭園、百樂園等功能區,在河岸設計親水準臺,休閒健康步行棧道和環河、環山自行車道、攀岩臺、景觀亭等,打造特色品牌“水車之鄉”。
如今,小都百家家戶戶都建起了一幢幢三層高的小別墅,村前還有小橋清溪、水車竹林,呈現出“山水映農家,詩畫小都百”的美麗畫卷。
將休閒農業作為農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小都百醇美的田園風光成為南寧鄉村旅遊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每逢節假日遊客紛至遝來,在田園美景中採摘水果、釣魚,在農家樂吃土菜,購買農特産品,體驗農家生活,自然隨性陶醉其中,同時也為農民帶來了不菲的收益,形成環境美化與經濟發展“村美民富”的良性互促。
“我家的土特産店,銷售黑山羊酒、旱藕粉、黑豆、紅豆等,營業額最多一天能有1500元。村裏的農家樂旅館,旺季時要提前半個月才能訂到房。”韋雲説。
“弄拉”是馬山縣石漠化最為嚴重的貧困地區,小都百綜合示範村則位於環弄拉發展帶的一環。通過其帶動作用,馬山縣將把周圍的大都百屯、西山莊園綠色農業度假區、靈陽寺、弄拉景區等項目進行整體規劃連片開發,致力打造一個集觀光農業、運動養生、生態體驗、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示範區。
縣長張自英介紹,以爭創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為目標,馬山縣今年將加快推進鄉村休閒養生旅遊等服務業發展,力爭年內實現弄拉景區正式建成開放,同時要求各鄉鎮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優勢,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著力發展鄉村旅遊,主動融入大弄拉生態旅遊圈。
B
從“石窩窩”到“金窩窩”
“竹鼠以竹子、芒草為主食,管理粗放,抗病力強,飼養成本低,週期短,投資回報快……”説起飼養竹鼠,潘耀軍一開口就停不下來。
竹鼠養殖是一個專門為小都百綜合示範村“量身定制”的産業。有多年養殖經驗的“竹鼠大王”潘耀軍擔當合作社的理事長,全村的竹鼠都放在合作社裏由他統一代養。對於潘耀軍來説,成立專業合作社的好處是規模生産,産能集中,為延長産業鏈條、建立農産品品牌提供了可能。對村民而言,加入專業合作社的第一個好處則是統一管理,生産成本下降。目前,全村已有70多戶竹鼠養殖戶,産品遠銷各地且供不應求。
“企業給農民的流轉費用,跟農民種地一年的純利潤差不多。此外,農民還可以到企業來當農業工人,平均一年可以拿到2萬多元。”廣西喬老爺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執行總裁覃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所創立的小都百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種植面積有500多畝,其中鋼架大棚60多畝,種植青瓜、毛結瓜、絲瓜、苦瓜等10多個品種的蔬菜和百香果、聖女果、木瓜等四季水果,併為80多位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中凱鄉村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是小都百綜合示範村引進的另一個龍頭企業。該公司採用“土地入股+土地租賃”相結合的土地流轉方式:農戶租賃土地給公司經營,用於建設農家旅館發展旅遊業,並以土地入股分紅15%,和公司一同享受發展的成果。20年後,農家旅館整體歸集體所有。
龍頭企業帶動、專業合作社給力,既能實現産業發展,又可保障農民的利益。參考小都百綜合示範村成功創建的經驗,2015年馬山縣將以古零鎮水錦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為依託,打造一批類似小都百“産村互動,農旅融合”的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範區,抓好特色旅遊和生態農業開發,打造特色生態農産品基地和文化旅遊美食基地,帶動全縣農業特色化和旅遊産業化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