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剛過而立之年的韋雲毅然決定結束他在深圳六年的打工生涯,和妻子回到老家馬山縣古零鎮喬老村小都百屯,開起了一家特産店,主要向遊客銷售黑山羊酒、旱藕粉、黑豆、紅豆等農特産品。
“淡季的時候營業額每天有一兩百元,到了節假日,營業額最多一天能達到1500元。”韋雲的妻子説,“除了經營特産店,我們還加入了村裏的竹鼠養殖合作社,在合作社裏有養殖能人統一指導和管理,現在竹鼠長勢特別好,第一批出售後準能賣個好價錢。”
“再加上土地流轉的租金,一年下來不比打工的時候掙得少,而且還住上了這麼漂亮的房子,又可以照顧老人小孩,真是一舉多得。”對於自己的這一變化,韋雲深有感觸:能有今天的變化,全是示範村建設帶來的好處!這個小小的水車之鄉的“水車”能轉動起來,首先源自各級政府的政策帶來的“活水”。
農業嫁接旅遊鄉村社區就是景區
村裏的倣古水車
依山傍水的村民新居
馬山縣喬老村小都百屯,這裡曾是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土地山林是村裏的主要經濟資源,農業收入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
如今,這裡已建起一幢幢三層高的小別墅,白墻黛瓦。門前還有小橋流水,花紅柳綠,家家戶戶門口都有私家庭院。
從“弱醜窮”的困難村到“強美富”的示範村,小都百走出了一條發展的新路子。
2013年10月,市委、市政府將喬老村小都百確定為綜合示範村進行建設。村裏的示範區位於馬山至上林二級公路旁,屬於馬山縣環弄拉生態旅遊區的核心區。小都百的建設與環弄拉生態旅遊區建設相結合,堅持“社區即景區、鄉村即旅遊”的發展理念,打造集“吃住行、遊娛購”于一體的一站式時尚生活基地。而今呈現出一幅“山水映農家,詩畫小都百”的美麗畫卷。
在生態農業規劃方面,小都百以建設集果蔬種植基地、休閒觀光旅遊、農家樂為一體的休閒生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為目標,努力打造成為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百香果基地、竹鼠養殖示範基地和鄉村休閒旅遊目的地,並做好生態農業和旅遊發展相結合的文章。在旅遊發展方面,重點打造喬老河“一河兩岸”景觀帶,在河岸設計親水準臺,休閒健康步棧道和環河、環山自行車道、景觀亭等,打造小都百特色品牌“水車之鄉”。
小都百示範村將休閒農業作為旅遊和農業轉型的重要方向,其廣袤的田園成為補充環弄拉絕美風光之外的旅遊目的地,吸引眾多遊客“醉美”其中,成為鄉村休閒農業嫁接旅遊的典範。
“走,到鄉村去。” 每逢假期,山明水秀,配套設施齊全的小都百成為周邊地區遊客青睞的地方。在田園美景中採摘水果、釣釣魚,在農家樂吃土菜,購買農特産品,還能體驗農家生活,自然隨性,其樂融融,也為農民帶去不菲的收益。環境美化與經濟發展良性互促的“村美民富”局面正在形成。
“好環境帶來了好生活,也帶來了遊客、鈔票,村民搞衛生、美化環境的積極性也大為提高,形成良性迴圈。”馬山縣統籌委常務副主任覃寧松告訴記者,下一步,縣裏將通過小都百綜合示範村的帶動作用,讓周圍的大都百屯、西山莊園綠色農業度假區、靈陽寺、弄拉景區作為環弄拉生態旅遊區的重點旅遊帶進行整體規劃連片開發,致力打造一個集觀光農業、運動養生、生態體驗、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示範區,真正促進農民就業增收。
種養嫁接農家樂農戶實現雙豐收
和田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農民黃文建做夢也不會想到,種地一年也能種出100多萬元的收入。
2011年5月,黃文建成立了馬山縣金果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和11名社員一起承包了300畝地種植龍眼、葡萄、草莓和柑橘,還飼養了土雞、土鴨。2014年底,合作社抓住示範區建設的有利契機,拓寬産業鏈,投資60多萬元發展農家樂,建成農家餐館300平方米,農家旅館80多平方米。農家餐館在馬山黑山羊文化旅遊節期間基本天天爆滿,供不應求。
村裏的蔬菜大棚
農家樂休閒山莊
發展至今,合作社已經積累出一套發展生態農業的先進經驗,形成“生態種養+農家樂”的經營模式,每年通過銷售鮮果和餐飲收入,可創造産值700多萬元,帶動社員戶均增收1.3萬元左右,為當地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樣板。同時,合作社還積極開展技術培訓,為周邊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年內培訓達1000多人次。今年上半年,該基地被選為馬山縣水果栽培技術培訓現場會的會址,縣水果辦計劃2015年投入50萬元,幫助合作社擴大規模,新建50畝葡萄標準化栽培示範基地。
對於黃建文來説,成立專業合作社的好處是規模生産,産能集中,為延長産業鏈條,建立農産品品牌提供了可能。不少農民也認為,加入專業合作社的第一個好處就是統一管理,生産成本下降。
竹鼠養殖收益好
五哥竹鼠養殖專業合作社就是這麼一個專門為小都百示範村量身定制的竹鼠特色養殖脫貧計劃。該村有多年養殖經驗的“竹鼠大王”潘耀軍擔當合作社的理事長,現在全村的竹鼠都是放在合作社裏由他統一代養。合作社還通過技術骨幹和養殖能人免費開展各類培訓活動,讓更多的群眾掌握竹鼠養殖技術,壯大竹鼠特種養殖産業,輻射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加入竹鼠養殖隊伍,抱團創業,早日脫貧致富。
“竹鼠以竹子、芒草為主食,管理粗放,抗病力強,飼養成本低,週期短,投資回報快……”潘耀軍説起自己飼養的竹鼠,難掩心中的喜悅。
目前,在潘耀軍的帶動下,全村已有70多戶竹鼠養殖戶,産品遠銷各地,且供不應求,創出了一條小竹鼠品牌特色産業發展之路。
公司嫁接農戶分紅租金工資樣樣有
村民開設的土特産小店
“當時決定建設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還是帶著一半‘賭賭看’的成分,現在看來是走對了。”覃建高興地告訴記者。
覃建,廣西喬老爺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執行總裁,在零售業中遭遇發展瓶頸後,他瞅準了休閒農業可以創業的機會,毅然決然地選擇休閒農業,搭建自己的大棚,種植青瓜、毛結瓜、絲瓜、苦瓜、生薑、辣椒、豆角、菜心、芥菜等十多個品種的蔬菜和百香果、聖女果、木瓜等四季水果。現在他創立的小都百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種植面積500多畝,鋼架大棚60多畝,還為80多位村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美好的環境吸引了廣西喬老爺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落戶,也讓農民轉換了角色,“我們農民種地也拿工資了!”一位村民開心地説,全村所有的耕地都流轉給公司經營,村民每年拿租金,還為公司打工賺錢。
“企業給農民的流轉費用,跟農民種地一年的純利潤是一樣的。此外,農民還可以到企業來當農業工人,平均下來,一年可以拿到2萬多元。”覃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而且在大的採購商眼中,散戶經營在食品安全方面無法把握。但是,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商品化、産業化的農業企業更受青睞。覃建説,公司按照標準化生産的綠色産品,因為受到認可,現在企業的訂單非常多。
作為馬山喬老河休閒農業(核心)示範區主要項目之一,為更好帶動當地農戶共同發展,公司還發動當地農戶成立馬山縣古零鎮頂瓜瓜農民專業合作社,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這樣一來就降低了土地流轉風險,群眾可以最大化賺取利潤,而且群眾不在家也可統一發聲、集體行動,合理表達利益訴求。
覃建介紹説,在當前模式下群眾增收的途徑有兩種:一是部分社員參與勞動領取工資,在公司的統一安排下進行播種、栽培、采收、田間水肥管理、病蟲草害防治等工作,每天每人收入50至120元,每年至少可以增加農戶工資性收入240萬元以上。二是部分掌握種植技術的專業合作社社員選擇承包一部分面積自己種植,與公司及合作社簽訂供銷合同,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共贏。
不僅如此,為最大限度地維護農民的利益,小都百所引進的馬山中凱鄉村旅遊發展有限公司還採用了“土地入股+土地租賃”相結合的土地流轉方式。農戶租賃土地給公司經營,用於建設農家旅館發展旅遊業,在保證群眾收益的同時,讓農戶以土地入股分紅15%,變農民為股東,成為公司的主人,和公司一同享受發展的成果。20年後,中凱公司所建設的農家旅館整體歸集體所有。“土地在老一輩的農戶心中就是維持生計的‘寶’,只有讓他們看到了實惠、嘗到了甜頭,才會心甘情願地將‘寶’拿出來。”中凱公司負責人説。
劣勢轉優勢構建“六園十基地”
環境優美的山村旅館
馬山是一個大石山區,比起土地廣袤開闊平坦的平原地帶,山區特有的地質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在與大連片、大規模、大整合的現代農業示範區的交流碰撞中,馬山顯現了它的“先天不足”。
但馬山喬老河休閒農業(核心)示範區並沒有被“山”字壓得喘不過氣來,而是依託環弄拉生態旅遊區的構建和小都百綜合示範村建設的有利契機集中力量創建示範區核心區3100畝、拓展區5000畝、輻射區10000畝。核心區包括分佈在喬老河兩岸、以喬老河為主軸的十個休閒農業基地,自西向東依次延伸,形成“六園十基地”的格局。
現在産業助推已經成為小都百建設綜合示範村的重要手段。小都百作為喬老河休閒農業(核心)示範區這條農業帶上的重要一環,因勢利導,承載了小都百無公害蔬菜基地、新村特色農業基地和小都百鄉村休閒基地等三個項目的建設。小都百通過發展鄉村休閒旅遊吸引遊客,帶活了瓜果採摘等休閒農業項目的發展,反過來示範區項目的落戶又促進了小都百群眾致富增收,二者可謂相輔相成。
從“石窩窩”到“金窩窩”,示範村和示範區的成功非一蹴而就,亦非一日之功,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談到現代農業發展的願景,馬山縣農業局副局長李海英説,下一步要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吸引一批高技術人才到示範區內服務,還要通過強化示範區的品牌創建,帶動優勢特色産業發展,形成經驗之後進行推廣,繼續推進拓展區和輻射區的建設,培育新的示範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