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漏工正在用專用雷達儀器對地下自來水管網進行地毯式普查。
城市裏,總有一些人的工作是追著月光走的。聽漏工就是這樣一個群體,夜深人靜,他們扛著專業儀器,沿著地下水管的路線排查地下自來水管漏點,確保千家萬戶家中用水正常。以南寧綠城水務公司為例,其管網聽漏班共有8名聽漏工,平均每人每晚需步行4公里排查監測漏點,僅2013年一年就在近千個勘察點共搜尋出500多個暗漏點,準確率達到95%。
科技助力準確找“病因”
1月4日深夜接近零時,在西鄉塘區上堯村四隊的一個漏水點,地下水正緩緩地冒出,順著路面流散。聽漏班副班長羅浩帶著搭檔小張趕到現場,他們當晚的任務就是要找出地下水管冒水的“病因”,包括確切漏水點、管道深淺等資訊。
“哇,黑匣子。”看到羅浩從工程車上拿下一個黑色的工具箱,幾名村民圍了上來。“地下有兩條管,滲水的可能是源水管。”羅浩拿著地下管網的圖紙,仔細查看了出水點,根據他的經驗,飲用水管道的水壓都很高,若爆裂會直接噴出水柱,而這裡不是。為驗證自己的判斷,他打開工具箱拿出兩根試管,分別在現場和村民家中取了水樣。往試管的水樣裏分別滴過化學劑,很快答案便見分曉:冒出來的水果然是未經處理過的邕江源頭水,而非飲用水。
深夜“出診”避雜音干擾
儘管這樣,還是要趕快找到確切漏水點,這些資訊將直接幫助搶修班的同事準確地挖到漏水點,避免誤傷。羅浩麻利地從特製的工具箱裏取出聽漏設備,包括一台聽漏儀,一根2米長、鋼筆粗細的聽音桿以及一副大耳機。他手裏拿著聽漏儀,隨著聽音桿的挪動,仔細地判斷地下傳來的水流聲。
“你們説一句話,可我耳朵都要聾了。”羅浩笑著提醒邊上的圍觀村民,讓他們安靜下來。這個活對分貝的要求非常高,不能受雜音干擾,因此他們常常是深夜才出動。
“水量多,但聽不到水流摩擦聲,説明水壓低,99%是源頭水的管道。”走了幾圈下來,羅浩得出了最終結論,他讓小張也聽一遍。年輕的小張跟著羅浩學習了兩三年,即將出師。5日淩晨,該處的聽漏工作基本完成,羅浩和小張做好記錄,收拾工具準備前往下一站。這個夜裏,他們將忙碌到淩晨4時。
一年“聽”出500多個漏點
羅浩向記者介紹,一般而言,水管爆裂,時間等不起,搶修工人會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搶修,因此他們出現在這種情況的並不多,更多的是這種“滲水量較少,又必須解決的”。地下自來水管網在運作中難免會有管道漏蝕産生漏點的情況發生,常年存在會造成自來水大量流失,搜尋暗漏點是工作的一大內容。另外,聽漏班每晚都要上街監測,提前監測、搜尋地下的暗漏點,避免更大損失。
羅浩所在的綠城水務公司負責管理六城區內(除大沙田外)的地下自來水管網,聽漏班8人共分為4個小組,半年一個週期,需對近千個勘察點進行監測。根據統計的數據可知,僅2013年一年,聽漏班就搜尋出500多個暗漏點,準確率達到95%,為保障居民正常用水作出了貢獻。
除了夜間普查地下自來水管網暗漏點,在節假日期間,聽漏工會將工作重點轉移至居民用戶家中,“逢年過節,居民家中用水量比較大,居民用水的低壓區和供水不穩定區域,也是我們監測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