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人臉識別技術進行待遇領取資格認證,平均時間在3至5秒左右,認證效率和認證品質高。記者宋瑤攝
開展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是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管理、防範基金損失的一項重要措施。近年來,隨著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程度的提高、參保單位多、退休人員居住分散、個人退休後回原籍等原因,造成離退休人員管理難度加大,特別是離退休人員的生存狀況和身份確認成為了社保工作中的一個重大難題。
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的傳統方式是“舉報紙拍照”、“提交生存證明”等,這樣的手段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社會保險基金流失,但還是存在成本高、銜接差、認證難、有漏洞等問題。目前,全區有180多萬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其中不少人在退休之後返回原籍或是遷居異地,甚至是離開內地,而這些離退休人員要進行每年一次的資格認證都頗費週折。
漂洋過海 只為證明“活著”
幾年前從某區直單位退休的鍾女士為照顧嫁到台灣的女兒而暫居台灣。每到年底,鍾女士都要到當地的相關部門獲取生存證明寄回單位,以完成資格認證,領取養老待遇。去年底,鍾女士收到一個好消息,今後她不用再出具證明,只需登錄專門的網站,通過電腦或手機等自帶的攝像頭就可以聯網認證。
去年年初,自治區社保局開始探索採用“人臉識別”技術開展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努力實現讓廣大參保人員在家“刷臉”即可完成資格認證。據介紹,“人臉識別”技術指的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大小和各臉部器官的相對位置來進行身份確認的一種智慧識別技術,通過電腦視覺技術提取人臉特徵,將這些特徵與已建好的人臉模板進行比對,從而完成身份認證。目前,自治區社保局已在自治區本級、柳州市和北海市進行“人臉識別”試點,共投放約836個採集點。截至2014年年底,共採集建模24萬份。
“‘人臉識別’的好處之一在於方便異地居住和行動不便的老人,避免他們來回奔波,舟車勞頓”。自治區社保局基本養老保險經辦管理處資格認證科科長高琦琳告訴記者,雖然填寫紙質生存證明再寄回原單位等方法也可進行認證,但實際操作仍會遇到不少問題,如遠在異國他鄉,信件往來相對不是那麼通暢。此外,有一些單位沒有設置專職負責離退休老人事務的處室,這導致了生存證明無法及時送達甚至是遺失的情況時有發生。因此,為了確保自己能夠正常領取養老待遇,每年都會有不少退休人員千里迢迢趕回參保地進行認證。
足不出戶 “刷臉”完成資格認證
據介紹,“人臉識別”覆蓋後,參保人員只需到特定的採集點進行人臉模板採集,以後每次認證時,就可自主選擇在有網路視頻的家庭或社會服務場所(如社區、街道辦事處等)利用電腦通過網際網路自行認證,也可就近到單位、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進行認證。日後,還可通過下載人臉識別系統手機客戶端通過手機上的攝像頭進行認證。而對於年高體弱,行動不便,無法親自到採集點進行人臉建模的參保人員,基本養老保險經辦人員還將會到府為其進行建模。
除了方便參保人,“人臉識別”的精準性還加強了社會保險基金管理,使基金安全得到強化。據統計,通過“人臉識別”建模認證,目前,僅自治區社保局所屬管轄參保單位上報已死亡、下落不明、疑似重復領取相關養老保險待遇人員700多人。其中,已確定死亡和多重領取養老保險相關待遇的有276人,防止或追回冒領養老金近2000萬元。
記者了解到,自治區社保局計劃在三年內實現全區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領取資格“人臉識別”身份認證平臺全面覆蓋。屆時,每一位領取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員都能足不出戶完成身份認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