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來水”的“自來”路
——記南寧水務事業發展歷程
一起聆聽邕城水務的“前世今生”吧 記者李慧婷 攝
提起邕江,每一個南寧人都會想起那條哺育了兩岸千萬居民的母親河。不論是今天還是過去,邕城人的繁衍生息都離不開她甘甜的乳汁。
20世紀30年代之前,南寧城區居民飲用水多取自邕江,而取水方式全靠人力肩挑,離邕江較遠的東北城外的居民,只能就近鑿井取水。每當冬季,邕江水位低下,且船舶鱗櫛,江流滯停,水多渾濁;夏季水漲,沿岸房屋多被淹沒,各種污物浮露水面,飲用極不衛生。
而東北城外的水井也沒能讓這一片的居民省心,因為水井平時極少宣泄,雜質甚多,每遇雨天,街道嶺坡流出的污水都會衝入井中,不潔情形較河水更甚。
因取用河水全仗人力肩挑,那時候的南寧不少人都以挑水為業。據統計,1934年城區各碼頭以挑水為業者達683人,商店多自雇傭男工常月挑水,每月工資六、七元至十元不等,多數一般住戶則雇婦女挑水。
光陰流轉,歲月如歌,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邕江上的一葉浮箋開創了南寧自來水新紀元,從此,南寧水務歷經艱辛,帶著戰爭創傷們迎來解放曙光,在新中國陽光下獲得新生,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發展壯大,在改革開放的春風裏煥發勃勃生機……
回望歷史涓涓江水潤澤千家萬戶
從上世界三十年代的挑水工,再到現在我們一打開水龍頭就有便捷而清澈的自來水,它們都忠實見證、記錄著南寧市民用水的歷史。
1934年,當時的廣西省政府委託德國西門子公司,在南寧建造了第一座自來水廠,當時供水管道僅有三條,日供水能力330立方米,專供省政府、部隊及附近機關使用。就此翻開了邕城供水歷史的首頁。
1942年7月,水廠與電廠合併為南寧水電分公司。1954年10月,水電分立,水廠命名為“南寧市自來水廠”,1973年更名為“南寧市自來水公司”,從此,南寧供水事業開始步入建設發展的快車道:
淩鐵水廠,經4次擴建,供水能力從每日330立方米,提高到目前每日8萬立方米。
西郊水廠,1962年建成投産,經過三次改擴建,目前日供水能力為10萬立方米。
河南水廠,1964年4月建成投産,經過三次擴建,目前日供水能力為34萬立方米,該廠新一期改造擴建工程目前正在建設中,待建成後日供水能力可達到50萬立方米。
中堯水廠,1988年11月建成投産,經過一次改擴建,目前日供水能力為12萬立方米。
陳村水廠一期工程于1996年7月竣工投産;經過2002年和2011年兩次擴建,目前日供水能力達到40萬立方米。
三津水廠,一期工程設計日供水能力為20萬立方米,于2005年12月建成投産,實現了現場手動控制、單元集中控制和全廠自動控制的“三級控制”,生産自動化水準在廣西區內領先。
圖為三津水廠 記者李慧婷 攝
邕寧水廠,2003年11月併入原南寧市自來水公司,併入前日供水能力為1.5萬立方米,經過擴建,目前日供水能力為5萬立方米。
2006年11月,綠城水務公司南寧東盟經濟園區分公司成立,日供水能力達到2萬立方米,供水範圍主要為東盟經濟園區及周邊地區。
經過80年的發展,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南寧市自來水公司)先後建成淩鐵、西郊、中堯、河南、陳村、三津等8座水廠,目前日供水能力達到129萬立方米,供水範圍覆蓋南寧市六城區,用水普及率達到100%,進一步滿足了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用水需求。
深度凈化 讓市民喝上“放心水”
當我們每天從水龍頭接過自來水,用來洗澡、洗菜、澆花等等的時候,你是否想過這些自來水是怎麼來的呢?11月19日,記者走進南寧三津水廠一探究竟。
一起走進三津水廠 記者李慧婷 攝
據悉,目前南寧市供水企業共有三家,共13座自來水廠,總供水能力139萬m3/d。而今天走進的三津水廠是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8座水廠之一。三津水廠以邕江為水源,取水口位於邕江上游沙井鎮樂賢村老村坡河段,是目前國內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水廠之一。三津水廠廠長黃莉表示説道,“居民家中的自來水,從邕江到送進市民家中,前後要經過沉澱、過濾、凈化、殺菌消毒、檢測等多道工序,送到居民家中時完全符合飲用水的標準。
黃莉表示,為了讓市民喝上“放心水”,水務公司對水質嚴格執行三級檢驗制度,從源水、水廠制水各工藝、出廠水和管網水等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檢測。這其中,第一關是制水過程的水質控制,由水廠運作班對凈水過程的各項水質指標進行監控;第二關是水廠化驗室每天對全過程水的各項指標進行取樣檢驗;第三關由水務公司中心化驗室每天對全市各水廠以及80個供水管網水質監測點取樣檢驗,隨時掌握水廠和城區供水管網的水質情況。
據悉,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下轄8座水廠均採用成熟的“反應-沉澱-過濾”傳統凈水工藝,其中,陳村水廠、三津水廠過濾系統採用的是國內主流的汽水反沖洗濾池。實行嚴密的水質檢測的三級檢測制度,並於2007年在廣西率先執行國家飲用水新標準(GB-5749-2006)的106項檢測指標。2010年至今,公司水質綜合合格率達100%,優於國家標準。
環保減排 現代化工藝技術處理污水
上世紀90年代初,南寧市還未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城市生活污水未經過處理就通過污水溝、渠道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流污染,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近年來,為提升城市水環境,推進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南寧市委、市政府對加快城市水環境綜合整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圖為埌東污水處理廠 記者李慧婷 攝
2000年,埌東污水處理廠一期10萬m3/日工程建成投産,南寧市擁有了第一座污水處理廠。2007年8月,江南污水處理廠一期24萬m3/日工程建成投産,南寧市擁有了廣西最大的污水處理廠。經過10多年發展,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先後建成埌東污水處理廠二、三期工程,江南污水處理廠一、二期工程,武鳴縣污水處理廠、馬山縣污水處理廠、上林縣污水處理廠、賓陽縣污水處理廠、橫縣污水處理廠等7座污水處理廠,在建的污水處理廠有五象污水處理廠和三塘污水處理廠。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88萬立方米,基本建立了南寧市建成區主幹管污水收集系統,目前南寧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了85%以上,邁入了全國生活污水處理先進城市行列。
埌東污水處理廠廠長丘梅説,2000年,埌東污水處理廠一期10萬m3/日工程建成投産,自己也在同年進入污水處理廠工作,而2000年的埌東污水處理廠是南寧市擁有的第一座污水處理廠。而在2007年,南寧的污水處理能力又有了新的跨越:江南污水處理廠一期24萬m3/日工程建成投産,其成為了廣西最大的污水處理廠。
隨著“中國水城”項目的一一建成,目前南寧的城市水體環境明顯改善,防洪排澇能力大大提高,人文要素與自然風貌良好融合,而南寧市民與這座水城城水共生、人水和諧都離不開一個個有著先進工藝技術的污水處理廠,正是每一個污水處理廠的工人辛勤勞作,才讓我們的城市更親水、更宜居。
興水惠民 邕城水流入千萬家
作為中流砥柱,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本著“服務市民、奉獻社會”的服務宗旨,公司不斷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務水準。“三遙”供水調度系統,經過多次升級改造,目前可隨時了解各水廠、加壓站的運作參數和管網壓力等資訊,實現科學調度。
圖為埌東污水處理廠 記者李慧婷 攝
首先引入ISO9001:2000品質管理體系,使生産經營管理逐步國際化、標準化、規範化;建立嚴密的水質“三級檢測”制度,配備了地下管線磁探儀、管道泄漏監測定位系統等先進的聽漏儀器和水下切割機、熱熔對接焊機等修漏設備,提高了管網爆漏搶修效率。目前公司水質檢測能力已由原來的65項增加到218項,自來水水質綜合合格率優於國家標準。
在科技創新方面,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供水調度和供水管網管理都應用了電子電腦進行數據化管理,供水搶修效率大大提升。
在服務方面,自行研發了收費管理系統,自來水收費與多家銀行、郵政局營業網點聯網,用戶可以通過銀行代扣、網上銀行等第三方平臺輕鬆付費;成立客服中心,用戶用水報裝實行一站式服務;設立“96332”供水服務熱線,同時對供水服務熱線系統進行了升級,拓展了用戶線上排隊等待提醒、水廠調度指令工單等功能。經過努力,公司的用戶滿意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
經過80年的發展,截止目前,南寧共有供水企業三家,共13座自來水廠,總供水能力139萬m3/d。廣西綠城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擁有8座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達129萬立方米,供水業務在南寧市佔有絕對的市場地位。
從肩挑河水到自來水走進千萬家,南寧的水文化、水應用實現了趕超跨越,每一個水務工作人員都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為“中國水城”添磚加瓦,鑄就了邕城水歷史上濃墨重彩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