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機場新航站區建設初期現場。 記者 農如松/攝
9月初秋,南寧空港,兩隻回首相望的“吉祥鳥”站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起點,展翅欲飛。
9月25日,“雙鳳還巢”,南寧機場新航廈將正式啟用,掀開廣西民航業發展的新篇章。
從瓶頸之困到果斷破局,從一紙藍圖到現實巨變,承載著打造西南中南開放發展戰略新支點的南寧機場新航廈建成啟用,加快了廣西開放發展和融入世界的步伐。
“一號工程”重塑“第一印象”
回南寧休假的李先生為了能在新航廈啟用第一天感受一下新機場的“氣派”,特意把返滬的時間延後了兩天。
在外漂泊多年,家鄉一直是李先生的牽掛。而機場是他每一次與故土久別重逢後的“第一印象”。
記憶中,逼仄的空間、擁擠的人流、陳舊的設施,是李先生對南寧機場的印象。“先不説和東部發達省份相比,就西南地區而言,南寧機場無論是運作效率、旅客吞吐量還是設施設備都遠遠落後於相鄰的昆明、成都。南寧這張名片與身份無法匹配。”
初秋的吳圩國際機場,一架架飛機騰空而起,在蔚藍的天空中畫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站在“雙鳳還巢”大氣恢宏的建築前,南寧機場公司總經理、南寧機場擴建工程指揮部副指揮長劉丹百感交織:“1962年開始啟用的南寧機場,歷經幾十年的風雨,多次進行擴建。直到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南寧機場才真正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
2004年,一年一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正式落戶南寧,一時間,世界目光聚集,國內外賓客紛至遝來,一輪輪投資熱潮的涌動,讓南寧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良機,也極大地刺激了廣西航空業的發展。也正是從這時起,機場設施設備落後帶來的局限,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顯突出。
南寧機場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的南寧機場航廈啟用於1998年,面積只有2.588萬平方米,按照民航局的通用標準——每1萬平方米保證每年100萬旅客吞吐量計算,2.5萬平方米的航廈只能滿足250萬的旅客吞吐量需求。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近年來,南寧機場旅客吞吐量每年均以兩位數的速度遞增,早在2008年,南寧機場吞吐量達到300萬人次以上。到2013年年底,更是突破800萬人次大關,是原有設計能力的3倍多。
國內僅存的兩家軍民合用機場之一,機場飛行區只有三條垂直聯絡道,而且只有一條的硬度和寬度能夠滿足E類飛機的飛行要求;機場停機坪容納停機位極為有限……運作效率和航班量凸顯南寧機場的尷尬。
“碰到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航班高峰期,連站的地方都沒有。乘客各種各樣的投訴記在心裏,卻無法解決。”劉丹説,對於首府南寧,機場如同一雙不合碼數的鞋,束縛著南寧向前奔跑的腳步。
2008年,一個宏偉的藍圖應運而生:在原有機場跑道的東面再建一個新的航廈以及相關配套設施。
2010年8月,經過反覆評估、論證,南寧機場擴建工程獲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南寧機場新的發展藍圖展現在人們面前:工程預算總投資68.88億元,其中機場主體工程約61億元。首期項目建成後,能保障年飛行起降13.76萬架次,年貨郵吞吐量16.4萬噸,年旅客吞吐量可達1600萬人次。
自治區黨委、政府對機場擴建工程十分重視,多次強調“要把南寧機場新航站區建設成為南寧乃至廣西的又一個標誌性建築,使其成為廣西的第一窗口、第一印象、第一形象。”
用“一號工程”重塑“第一形象”,這是我區航空發展史上的一次破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