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賽中高水準的舞蹈節目。
★歡樂
南寧大媽巧“炫富”
參加演出的絕大多數演員都是草根“民星”,由於沒有豐富的舞臺表演經驗,他們在臺上的表現往往有些生澀,甚至狀況百齣。但正是這種原汁原味的質樸本色,為整個比賽增添了不少歡樂。
“大媽”是最能代表鄉村、市井老百姓生活的一個群體,在這次大展演上,出現了好幾撥有趣的“大媽”。江南區的舞蹈《快樂大媽》,就是一群五六十歲的老大媽粉墨登場,表現了她們到市場買菜的生活場景。大媽們互相招呼打鬧,一哄而上你爭我搶,滿載而歸心滿意足,活脫脫就是一幅菜市眾生相。經開區表演的小品《四大媽進城》找來“環肥燕瘦”各具特色的四位大媽,扭著腰身念著半韻半白的打油詩,一亮相就讓人忍俊不禁。這個節目講述的就是4位大媽“錢多花不完”,跑到城裏觀光旅遊,感受城裏人的生活。她們一會兒在商場購物,一會兒去美容院做美容,搞笑的語言,有趣的遭遇,令觀眾捧腹。同樣,“炫富”的還有橫縣的小品《新農村開心曲》,這個節目是由4位男演員反串農村大媽,她們頭戴假發、拄著柺仗,一搖一擺地走上舞臺,立刻充滿了喜感。節目中,每位大媽都強迫其他大媽要到自己村走走,看看新農村建設後翻天覆地的變化:馬路修平了,新房建好了,莊稼豐收了。觀眾們在欣賞這些節目時能感受到基層群眾的富足和幸福。
★感動
文藝作品反映主旋律
大展演雖然“草根”,但並不代表只有“大爺大媽、家長裏短”,生活本身就為藝術打上了大時代的烙印。在這次大展演的節目當中,可以看到許多緊隨時代腳步、自覺反映當下社會生活風貌的作品。
語言類節目是最適合承載主流話題的藝術形式,在戲劇小品類比賽中,許多作品都結合社會熱點,巧妙地反映了現實生活。如賓陽縣的《我想有個家》以“代理媽媽”為主題,催人淚下;西鄉塘區的小品《十字路口》,用電動車手與交通協管員的幽默故事,反映了“美麗南寧·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的開展;青秀區的《躺著也中槍》,則緊扣“反腐”主題;良慶區的《和諧拆遷曲》,以真實人物和事件為原型,描寫了一位盡職盡責的拆遷幹部用愛心與責任做通“釘子戶”思想工作的感人事跡,將拆遷這一矛盾溫情化解,樹立了為群眾服務的幹部形象,這一作品也得到了評委和觀眾的一致認可。
除此之外,大展演中也涌現出一批直逼專業水準的高水準作品,尤其是舞蹈節目最為突出。如興寧區的《古巷探戈》、青秀區的《羽人之舞》、西鄉塘區的《父與子》等舞蹈,無論是創意、編排還是表演都非常優秀,即使放在專業舞臺上也毫不遜色。
擔任本次大展演評委的南寧市音樂家協會主席陸堅表示:“這一屆大展演節目品質最高的要數舞蹈類節目,既有民族特色,又有地域特色,還有地理特色。小品節目令人印象深刻,表達出和諧、以人為本的主題。”評委韋娜認為,大展演決賽反映了南寧人愛生活、愛小家、愛大家、愛和諧,追求“中國夢”的“精氣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