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撰村文藝隊:
鄉土氣息足演繹新農村
“三嬸你看,村裏道路咁整潔,樓房建得咁靚,哪還像我們以前那個又舊又臟哦村?”“是啵,我隊以前那個村啊,雞屎、牛屎到處是。現在全都變了樣!……”農忙休息時間,大橋鎮陳撰村村頭榕樹下傳來一段對話。其實,這是陳撰村文藝隊正在排練原創小品《伝村變了樣》。這個小品以賓陽話演繹了本村新面貌,語言詼諧,感情真摯,表演自然,充滿了鄉土氣息。
在大橋鎮,陳撰村文藝隊是最為活躍的一支隊伍,共有隊員32人,擅長戲曲、小品、器樂、舞蹈等表演。要想在許多文藝隊伍中獨樹一幟,必須要創出自己的風格。為此,隊長呂燕英與隊員們集思廣益,決定把這些年來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作為表演的題材,採用賓陽話表演。“土編劇”韋日東與隊員們先後創作了反映非法“六合彩”對群眾生活帶來危害的小品《送禮求財》、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城市面貌日新月異的曲藝節目《隨著歌聲來》、反映農村老人幸福晚年的曲藝節目《夕陽頌》等多件作品,近期又創作了反映村裏開展“清潔鄉村”以來,村容村貌大變樣的小品《伝村變了樣》。
陳撰村文藝隊具有鄉土氣息的節目,為自己演出了名氣。各鎮各村只要舉辦文藝晚會,都熱情邀請這支充滿“農味”的文藝隊一同參演。
木構村文藝隊:
重拾文藝夢走向大舞臺
賓州鎮基塘村委木構村交通比較閉塞,經濟相對落後,卻孕育了一支能歌善舞的文藝隊。隊員們最年輕的已知天命、年紀最大的接近古稀,但他們都有一個文藝夢,個個張嘴能唱,甩開雙手能舞,他們在賓陽縣第五屆鄉村社區和諧文藝大展演中憑藉舞蹈《阿哥阿妹》綻放異彩。
在木構村,文藝隊沒有固定排練場所,經常是到二公家的院子、四婆家的大廳“打遊擊”式練習;沒有專業的指導老師,隊員們就自己摸索、互相指導排練;文藝隊需要的道具、服裝甚至音響,都是從村民微薄的收入中擠出來的。
據了解,給木構村播下文藝種子的是上世紀60年代到該村插隊的華僑們帶來的戲曲。當初風華正茂的青年如今大都年過半百,現在老人們重拾當年文藝夢,幾年前又重新唱起了戲曲,跳起了舞蹈。文藝隊隊長陸孝興就是伴隨文藝夢成長的親歷者。看著村民們對文藝隊工作的支援,他高興地説:“現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起來了,我們也準備排練一些節目向村民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