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全國重點新聞媒體行廣西林業行記者團來到了馬山縣弄拉屯。
走進弄拉,樹木蔥郁,流水潺潺,鳥語花香。
弄拉位於馬山縣東部,是古零鎮古零村的一個自然屯,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區岩熔石山區。
上世紀60年代大煉鋼鐵,這裡的森林遭到嚴重破壞,由於經濟貧困,群眾生態保護意識淡薄,過度開發,導致土壤嚴重流失,石漠化的土地寸草不生。
今天,讓弄拉人自豪的是,弄拉屯對於生態環境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通過立體生態建設和發展生態旅遊,走出一條治貧致富之路。
在弄拉石漠化治理展館裏了解到,從70年代起,弄拉開始封山育林,保護植被,同時栽竹種果及中草藥,加快生態能源建設如修建沼氣池等,摸索出一套治理石漠化行之有效的手段,形成“山頂林,山腰竹,山腳藥果,地上糧桑”的立體生態發展的“弄拉模式”。
造林不但改善了自然環境,也給村民帶來了經濟收益。如今,150多人的弄拉屯擁有果樹650多畝、藥材500多畝、用材林790多畝、中藥材200多種,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從1990年的328元提高到2012年的6000多元。
為了挽回曾經青山綠水的美麗家園,弄拉人半個世紀來堅持不懈探索和綜合治理,使周邊12.7萬畝石漠化地區生態發生巨大變化,現森林覆蓋率達73%,並以弄拉為核心,于2008年成立總面積為8481公頃的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弄拉現已成為石漠化山區環境綠化的生態示範區。
在採訪中,馬山縣林業局局長張大成向記者介紹了“農戶+公司”這一助農增收的有效措施。2008年底,在政府大力支援和幫助下,由經濟能人李榮光牽頭,弄拉村民自發成立旅遊專業合作社,全屯25戶村民以自家山林、耕地承包經營權量化入股參與合作社生態旅遊項目開發和經營管理,此舉將環境保護和為農民創收增收相結合,帶動農民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實現保護環境和群眾致富共贏。近幾年來,弄拉已經接待來自世界各地及國內有關考察團、媒體記者和遊客共計20多萬人次。在2012年,入社農戶每人平均純收入已達60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