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成果、學到了經驗、找到了差距、感到了壓力——29日,赴貴陽、遵義兩市學習考察的南寧市黨政代表團成員南寧市發改委主任李耕、南寧市工信委主任陳世平分別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兩位負責人表示,此次學習考察受益匪淺,兩市加快發展、改革創新、久久為功的理念和堅持不懈抓産業的勁頭值得我市深入學習;我市要進一步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思想障礙和體制障礙,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産業旺市”發展戰略,迅速做大經濟總量,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提升南寧首位度。
革新觀念促發展
貴陽中小企業孵化園內引進的翼雲科技公司投資3億元,今年3月21日簽約,4月27日開工建設,6月底一期工程建成,目前正實施二期工程,今年12月整體竣工,從簽約到竣工投産運營僅僅花9個月時間——如此高效率的審批、落地、建設,給南寧市黨政代表團留下了深刻印象。
“具體來説,我對貴陽市的發展有四點體會。”李耕説,在全國各省市經濟普遍下行的嚴峻形勢下,貴陽市發展勢頭迅猛,逆勢上行,2011年、2012年、2013年貴陽市經濟發展速度分別名列27個省會(首府)城市中的第一位、第二位、第二位,而南寧市則處在第11位、第11位、第14位。“貴陽市項目投資增量很大,投資額遠遠超過了地區生産總值,並且投資增長後勁充足;在資訊高技術産業發展方面,貴陽市善於‘無中生有’,創造了大數據發展的奇跡。”李耕説,貴陽市的生態環境建設成就也比較突出,在發展中既贏得了“金山銀山”,也贏得了“綠水青山”,實現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雙贏”。
“這次學習考察,使我更強烈地感覺到了標兵漸遠、追兵漸近,發展緊迫感和憂患意識進一步增強。”李耕説,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市要更加注重加快發展、更加注重實幹實效、更加注重改革創新。面對今年嚴峻的經濟形勢和巨大的下行壓力,要主動籌謀、精準發力、奮發作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政策措施,把穩增長與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結合起來。“要以穩投資作為穩增長的第一要務,以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穩增長的‘壓艙石’,狠抓五象新區、城市建設、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工業及現代服務業、世錦賽服務設施等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大力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以創新驅動推動工業提速增效,抓住建設沿邊金融改革試驗區的契機,進一步增強我市金融業的競爭力,用好體操世錦賽、中國—東盟博覽會等賽事活動舉辦的機遇提振消費市場,遏制服務業下滑局面,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李耕表示,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向貴陽等兄弟城市學習,以投融資體制改革為核心,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簡政放權,使市場更好地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以資訊化引領工業化
“在發展大數據方面,貴陽已經從跟跑者變成了同行者甚至領跑者。”陳世平説,貴陽、遵義兩市敢為人先、“無中生有”的發展理念讓他頗受觸動。
近年來,貴陽市大力推進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建設,重點圍繞發展高新技術和大數據及電子資訊産業開展招商引資,成功引進240多個標誌性、引領性、龍頭性項目,金額達1700余億元,使貴陽大數據産業和智慧城市建設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全國大數據行業的地位迅速提升;遵義市的電子資訊産業則吸引了“阿里巴巴遵義産業帶”電子商務平臺、清華同方等企業入駐。與之相比,南寧大型電子資訊産品製造企業數量較少,産業配套能力不足;缺乏關鍵技術、著名品牌和拳頭産品,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産業人才相對匱乏,人才流失也比較嚴重。
“‘大數據’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還有可能改變我們未來的工作和生活。”陳世平説,就一般印象來説,像電子消費産業這樣的新興産業主要集中在北上廣等發達地區,而貴陽、遵義兩市的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都不及我市,卻能在基礎相對較弱的情況下敢想敢幹、勇於突破,“無中生有”創造新産業、新項目,這當中的好經驗非常值得南寧市認真學習和借鑒。
陳世平表示,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貴陽市GDP和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都優於我市,具備很強的發展後勁:“我們注意到,兩市在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方面強于我市,人才庫打造、千億元産業集群和標準廠房建設等的順利推進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4年初,南寧市被工信部列為國家首批資訊消費試點市;數月前,我市又成功入選資訊惠民國家試點城市。“這説明中央、自治區對我市資訊産業寄予厚望,我們必須向貴陽、遵義兩市學習,以工業化帶動資訊化,以資訊化引領工業化,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現代産業發展。”陳世平表示,南寧市要實現更快更好發展,就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産業旺市”發展戰略,突出抓好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和標準廠房建設,引進現代新興産業,不斷增強工業在全市經濟增長中的主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