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逆反、沉迷網路遊戲等多種問題正困擾著眾多家長,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孩子沒有養成自覺的好習慣。“如何培養自覺型孩子”成為5月11日南寧一場讀書交流會的主題。這場由當代生活報和廣西教科所“智慧閱讀”課題組、接力出版社共同組織的活動,邀請國內自主教育管理專家吳甘霖帶著新書《孩子自覺我省心》來到現場,與家長們圍繞最關心最苦惱的孩子教育問題進行探討。
“我的孩子也曾經調皮搗蛋,高中時也沉迷過網路遊戲。”吳甘霖一開場就跟家長們交了底,以自身的育兒案例,展開自己的教育理念:“這些問題出現時,我們沒有消極躲避,而是堅持一個原則——方法總比問題多,迎難而上,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解決問題。”在吳甘霖的正確引導下,他的孩子考上了美國的普渡大學,甚至在沒有上過美國歷史的情況下,當上了學校美國歷史助教。
孩子如何“自我管理”成為“自覺型孩子”呢?吳甘霖送給家長們“九字方針”——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接著吳甘霖一一進行了分析:“聽得進”的關鍵點是,家長放下架子,讓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不能動不動就指責孩子,要在理解、欣賞的基礎上與孩子對話,並善於引導,讓孩子有成就感。
要讓孩子“記得住”可以從三方面下手:一是講故事和講比喻,生動鮮明形象化;二是以大白話講大道理;三是利用好身邊的“活情活景”。一次,吳甘霖和兒子在家裏交流起“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故事,兒子一邊看著窗外枝繁葉茂的樹,一邊沉浸在喬布斯居然還對佛教有研究的資訊裏。吳甘霖抓住時機問他:“人的成長和樹的成長其實是一樣的,你知道是什麼嗎?”兒子希望父親指點。吳甘霖説:“你看,樹不僅要向外生長枝葉,也要向內紮根。如果樹的根扎得不深,枝葉也就無法長得茂盛。我們人也一樣,既要有外在事業的發展,也要有內在的修為,而這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優秀的人,永遠要學會內外兼修,也要學會外向與內向的統一。”喬布斯——樹——向上長與向下扎——外在拓展與內在修行相互促進,這種來自身邊的形象比喻,使兒子感慨:“這樣的‘啟發’,一輩子都難忘!”
“用得上”即指一定要有可操作性。這得益於吳甘霖在報社工作時受到一位前輩的指點:怎樣寫稿子才能寫得更好?你出門的時候口袋空空,回來時口袋裝滿10個故事。但好故事的特點之一就是要讓人記得住。10個平平淡淡的故事不如一個讓人記得住的故事。從此他寫文章,不僅注重多收集案例,而且寫作時一再提醒自己“一定要記得住”。
吳甘霖還給家長更多的建議:千回灌輸,不如體驗一次;身邊的標桿,往往比遠處的巨人更能影響孩子;在批評孩子時請用“三明治”式進行——先肯定、再批評、最後勉勵——批評之前先表揚,如同先涂上肥皂泡泡,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批評之後讓孩子做出改進承諾,是讓他進行自我監督和管理的體現。而批評不是為了打擊孩子的自信心,為此,父母很有必要説上一句勉勵的話,讓孩子放下包袱,立足改正缺點,也不因此影響與父母的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