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中旬,伴隨還在收割晚稻散發的清香,一支由廣西地礦局廣西地質勘查總院等七個地勘單位159名地質工作者組成的土地品質地球化學評價組,又分赴21個市縣(區),為發展八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提供更多的地球化學資料。
廣西要建設一批富硒農産品標準化示範基地,創建一大批富硒農産品品牌,用5年左右將廣西打造成“中國富硒農業之都”的戰略部署,再次牽動廣西地礦人的心。
把“長壽元素”打造成特色産業
土地地質調查,其實是一項“摸清家底”的工作。此前,廣西地質勘查總院已對南寧、欽州、北海、貴港4市區域的調查測定,富硒土壤面積達3181.2萬畝,成為目前我國圈定出的特大面積連片富硒土壤區域。
硒是一種非金屬微量元素,有天然解毒劑特性,被稱為“長壽元素”、“抗癌之王”,人體適量補充硒可有效提高肌體免疫能力。富硒農産品作為新興的保健食品需求旺盛,市場前景廣闊。農産品富硒就能提高其附加值,市場價格比普通産品可以高出很多甚至好幾倍。廣西地礦部門對南寧、欽州、北海、貴港4個區域的調查測定,富硒土壤面積達3181.2萬畝,為目前全國圈定出的特大面積連片的富硒土壤區域。同時還發現了一些天然的富硒農産品,如水稻、玉米、花生、茉莉花等。靈山地區也發現富硒水稻,靈山荔枝硒含量也比較高,達到富硒水果的標準。
廣西大面積富硒土壤的發現,給八桂農業發展上新臺階提供難得機遇。作為一個傳統農業省區,廣西農業積澱了深厚內涵,創造了許多精彩,但在全國具有明顯優勢的農業産業還不多。廣西如何立足富硒特色,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走出一條農業産業化的富硒特色路,成為自治區黨委、政府下決心推動的一項工作。
自治區黨委、政府分管農村和農業工作的領導作出批示,要求加快開發廣西富硒産業。充分利用地質勘探資料成果,掌握轄區土壤硒資源分佈和豐缺狀況,制定出一套操作性強、指導性強、措施力強的發展方案,把發展富硒農産品擺上戰略高度,因地制宜,分步實施,加快發展步伐。為此,從2013年起,廣西重點在富硒地區規劃建設一批富硒農産品標準化示範基地,扶持培育一大批龍頭企業,精心創建一批富硒農産品品牌,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把廣西打造成為“中國富硒農業之都”。
3年再調查1.6萬平方公里
開發富硒農産品是關係廣大人民群眾健康、長壽、幸福的大事、好事。打開這扇“富硒”奧秘之門的人,就是從事多項目地球化學調查的廣西地質工作者。
進一步摸清廣西的“硒”家底,才能為大規模發展富硒農業提供依據。在開展再調查工作中,廣西地質勘查總院進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並與農業等部門專家多次實地勘察、走訪調查,對調查的位置、施工佈置都反覆斟酌,確定最佳方案,提出總體勘測目標,確定用3年時間在1.6萬平方公里範圍內,全面完成21個市縣(區)土地品質地球化學評價各項工作。
去年10月下旬,野外地質施工人員陸續進場,野外採樣分成58個組,品質檢查分成4個組,調查現場一派繁忙。
在欽北區談讀村,記者看到兩位勘測小夥子,連續跑3個點,用一種叫“洛陽鏟”的採樣工具往下衝挖至60釐米的深度採樣,然後記錄周邊環境、整理樣品、做好裝袋、編錄、拍照等工作,還向村民了解果樹收成和使用肥料情況……像這樣的動作,他們一天反覆二三十次。他們遠離公路採樣,防止公路運輸産生的鉛污染等對樣品的影響。每採一個樣,勘測人員都要留下3張照片和編號標記。
大家心中都有一份緊迫感和使命感:迅速把調查成果提供給當地政府,加快開發富硒産業,生産富硒産品,打響廣西富硒特色農業發展品牌。
據介紹,除各項目組有質檢人員外,分院檢查組每月下到一線抓品質,從採樣工序、原始樣的裝袋、樣品之間的隔離、樣品的晾曬、化驗、編錄、資料整理等進行全過程監督,及時處理和反饋品質問題,自上而下落實品質保證責任制。至去年底,已完成土壤樣品採集1萬多件,完成4縣(區)耕地與園地土地品質地球化學調查3250平方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