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
用自己的血安全省錢
1月6日,岑先生在該院接受了肝部腫物切除手術。之前的幾天時間裏,醫生分兩次給他抽了600毫升血。手術期間,這些事先儲備好的血輸回了岑先生體內,實現用血不求人。
據介紹,自體輸血並不是適用於所有病人,老年人、凝血功能障礙者、腫瘤患者等病人並不適用。但是,有相當一部分病是可以開展自體輸血的。人體血液的再生速度很快,通過術前評估、有間隔地採血,不會對病人健康造成影響。
吳易説,自體輸血的好處不少:可以避免經血液傳播的疾病;避免異體輸血可能産生的溶血、發熱、過敏等反應及差錯事故;能刺激紅細胞再生,使病人術後的造血速度更快等。最重要的好處則是緩解日益緊張的用血形勢。
自體輸血還有一個優勢——省錢。對於獻血者捐獻的血液,血液本身是免費的,但是用血者還是需要交納一筆費用。南寧中心血站獻血辦副主任蔣文介紹,以一個單位的紅細胞(相當於200毫升血液)為例,費用約為220元,這其中主要包括耗材成本和檢測成本。一個血袋的成本要數十元,血液採集回來後需要進行6項檢測:血型、B型肝炎、丙肝、轉氨酶、艾滋病、梅毒,試劑的成本較高。為確保安全,這些檢測須進行3次,最後一次是成本更高的核酸檢測,可以有效縮短艾滋病、B型肝炎等的檢測“窗口期”。除此之外,血液的分離、儲存、運輸等都需要成本,“這樣算下來,一個單位紅細胞的成本已不止200多元”。
“如果用自己的血,各種檢測費用都沒有了。”廣西醫科大一附院輸血科主任周吉成介紹,以術前自體儲血的方式為例,病人只需交納約60元,是耗材、存儲等費用。
對於血液回收式的自體輸血,成本則比較高,主要是血液回收處理設備及耗材的成本。據介紹,一套國産管路的價格就要800多元,而且不能重復使用。但即使是這樣,也比用異體血省錢。因為這方式通常用於用血量較大的手術,如心臟大血管手術、脊柱骨科手術等,一次用血可能達數千毫升。假設一個病人用10個單位的異體血,總費用在3000元左右。如果採用術中血液回收,則只需支付耗材費,就算所需管路的成本是800元甚至1000元,也能省下三分之二的費用。
2013年,廣西醫科大一附院開展自體輸血的數量達到了2000多例,對緩解臨床用血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瓶頸
沒有相關收費標準
《指導意見》提出,醫院要制定科學用血計劃,積極推廣自體輸血技術,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醫院等級評審標準的要求,2014年全區三級綜合醫院自體輸血率要達到25%以上。
吳易介紹,其實醫院的自體輸血率達到35%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從去年實施的情況看,經過術前溝通,大部分患者是願意接受自體輸血的,畢竟別人的血需要等,手術會延期。但也有個別患者不信任醫院,擔心自己的血被抽走用到了其他地方。
據了解,實施自體輸血的最大瓶頸不在患者,而是沒有相關的收費標準。除了血袋等耗材的錢能收,其他都不能收,人力成本等都沒算進去。實際上,大醫院的醫護人員光是做好平時的本職工作已經忙得腳不沾地,跟病人溝通、操作、採血、儲血等都要花時間,所以有時候臨床醫生不願做。目前,該院是以院內鼓勵的方式來推行,對開展自體輸血的醫務人員給予一定的補助,“實際上是醫院虧本在推,但這只是權宜之計,不是長久之計”。
吳易認為,在醫院推行自體輸血技術,並不是醫院想多賺錢,主要還是為了緩解用血緊張,減輕病人負擔,加快病床流轉。目前,該院正在跟發改委、物價部門積極溝通,希望能理解現在醫療服務的現狀和緊迫性,適當加快審批速度。到時不單是一家醫院,其他醫院都能參照開展。
記者了解到,自治區人民醫院等多家醫院都嘗試開展了自體輸血,只是礙于沒有收費標準,難以形成氣候。除此之外,有了收費標準以後,接下來還需要將自體輸血的費用納入醫保,否則用別人的血能報銷,用自己的血要自掏腰包,這項技術還是難以推廣。
目前,國內一些省份已經先走一步,如浙江省從2014年1月1日起,患者自體輸血發生的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
[ 相關連結 ]
自體輸血的三種方式
1術前自體儲血:
在手術前的幾天裏採集病人自身的血液保存起來,在手術期間輸用。
2急性血液稀釋:
一般在麻醉後、手術主要出血步驟前,抽取病人一定量的血液儲存,同時輸入膠、晶體液補充血容量,使血液適度稀釋,手術出血時,血液的有形成分丟失減少。再根據情況將自體血回輸給病人。
3血液回收:
使用血液回收裝置,將手術中流失的血液等進行處理,然後再輸給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