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廣西人才資源發展報告(2010-2012)》(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佈,首版報告堪稱廣西人力、人才資源的“摸家底”之作,也是我國首部省域人才發展報告。
盤家底
首次發佈廣西人才經濟數據
此次首版的報告是由自治區人社廳聯合武漢工程大學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完成的,內容跨越廣西兩個“五年計劃”(“十一五”期間的最後一年和“十二五”期間前兩年)(2010-2012)的時間。報告通過對廣西2010-2012年人才經濟的9316個數據測算,提供了廣西人才發展年度評價結果及較為完整的人才發展數據庫;其中,自治區132個人才經濟數據、14個地級市1815個人才經濟數據、109個區縣市的2660個人才經濟數據均是第一次發佈。新發佈的“家底”基數不僅為廣西及各地人才事業的進一步優化和發展提供了指向,也顯示了其人才發展的強項和弱項。
昭示全景
九城市大專以上學歷人數超10萬
報告運用當前人才發展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規劃綱要(2010-2020)》中所列的“人才發展主要指標”為核心指標,並輔以與人才特徵密切相關的其他指標,採用QtQlAE分析方法,綜合分析了廣西人才發展的態勢,其中包括人才總量及其空間分佈、人才品質及其結構分析、人才發展平臺及環境分析、人才開發效益效能分析以及廣西人才競爭力在全國的定位等,研究結果不僅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和很強的創新性,還完整地反映廣西人才發展的全景圖。
報告顯示,2010年廣西14個地級市中,有代表性的人才數量指標“大專及以上學歷人才”超過10萬人才的城市有9個:南寧市、桂林市、柳州市、玉林市、欽州市、百色市、河池市、梧州市、貴港市,其中超過20萬人才的城市有3個,即南寧市、桂林市、柳州市。
反映人才本質的人才數量指標“人才資本”超過1000萬人年、高級人才資本超過500萬人年的城市有4個:南寧市、桂林市、柳州市、玉林市。
2011年,廣西14個地級市中,有代表性的人才經濟平臺指標“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支出”超過100億元的有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貴港市、百色市、梧州市、河池市、欽州市、北海市等10個市,其中超過200億元的有南寧市、柳州市。
有代表性的人才産業平臺指標“規上工業企業利稅” 超過100億元的有南寧市、柳州市、桂林市、玉林市、貴港市等5個市。
精準定位
廣西人才發展態勢顯絕對優勢
報告採用武漢工程大學人才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桂昭明教授創立的中國區域人才競爭力評價方法,對全國31個省市區進行了人才競爭力的綜合評價和分項評價,確定了廣西人才發展在全國及西部地區的定位。
報告顯示:2011年廣西人才綜合競爭力在全國排名第24位;在西部地區排名第6位,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人才分項競爭力方面,廣西人才數量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2位,居全國第16位,顯示了此項指標在全國具有一定優勢,在西部地區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此外,廣西人才發展態勢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2位,居全國第3位,顯示了此項指標在全國及西部地區的絕對優勢。
報告同時顯示,廣西人才平臺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6位,居全國第25位,顯示了相對弱勢,而廣西人才貢獻競爭力居西部地區第7位,居全國第26位,顯示了此項指標在全國的相對弱勢。
桂昭明教授8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廣西新興産業和高新技術領域的高端人才、研發人才、高級技能人才等三種類型人才稀缺,應發揮廣西在人才發展態勢競爭力、人才數量競爭力等方面的優勢,彌補廣西在人才結構競爭力、人才貢獻競爭力等方面的短板,整體提升廣西的人才綜合競爭力。
謀發展
報告精華聚焦“六大戰略構想”
報告在對廣西進行SWOT分析(人才發展優勢要素、弱勢要素、機會要素、威脅要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廣西人才發展的戰略構想,即實施桂粵東盟産業人才一體化、人才優先發展、高端人才引領、人才産業集聚、人才價值實現、創新人才機制等六大發展戰略。
報告指出,廣西人才優化配置的理想狀態,是在界定桂粵東盟功能定位科學,經濟結構錯位,産業佈局合理,形成互相支撐、互為補充的格局的前提下,實施桂粵東盟産業人才一體化。
在與廣東的合作方面,以“柔性”引進廣東高層次人才智力、提升廣西人才綜合競爭力、為廣西科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目的,構建廣西與廣東人才區域合作協調機制。而在與東盟的合作方面,則不能僅局限于目前以貿易合作為主體的局面,而是要打開國門,依託廣西的傳統優勢産業及人才,到東盟諸國特別是越南、寮國、泰國、緬甸等鄰近國家興辦企業,開展産業合作,利用這些國家的人力人才資源進行産品的製造、生産、成型、加工,完成産業鏈“微笑曲線”低端部分的鏈節,助力廣西完成産業鏈“微笑曲線”高端部分的品牌、行銷、服務、物流鏈節,同時吸引這些國家的人才來廣西創業、服務。
我國人才學創始人、中國人才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任王通訊在參加8日舉行的媒體見面會點評報告時表示,六大發展戰略是報告精華所在,不僅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還對廣西人力資源和人才建設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對全國特別是西部同類省份的人才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